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钠基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0781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钠基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及其柠檬酸盐制备方法。该材料分子式为Na↓[3]V↓[2](PO↓[4])↓[2]F↓[3],空间群P4↓[2]/mnm,属于四方晶系,晶胞参数是a=9.047,c=10.705。以NaF、NH↓[4]VO↓[3]、NH↓[4]H↓[2]PO↓[4]为原料,在搅拌下加入饱和柠檬酸溶液,形成柠檬酸配合体;然后烘干研磨成粉状再进行预烧;最后将粉末压片,在通有氮气的管式炉中在600~70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烧结,最后自然冷却。合成的正极材料在3.0~4.5伏电压区间充放电,首次充电容量达126mAh/g,放电容量达123mAh/g,效率达97.6%,并且循环性能非常好,具有单相、结晶性好、晶粒尺寸低、结构稳定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钠基 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及其柠檬酸盐法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使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大。目前世界所利用能源的85%来自于化石原料(煤、石油、天然气等),这些原料是不可再生的,其造 成的环境污染也在不断加剧。因此,绿色能源及其材料的研制开发,对于实现二 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缓解能源危机和减轻环境污染压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 意义。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可循环使用的高效绿色新能源,是综合缓解能源、资 源和环境问题的一种重要技术途径。特别是近年来基于锂离子电池而迅速发展起 来的便携式电子产品、电动车辆、航空航天与国防装备的电源系统等众多应用领 域,无不显示出锂离子电池对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作用。自1991年第一块商业锂离子电池问世以来,世界锂离子电池产业得到了飞 速发展。目前大部分锂离子电池仍使用LiCo02作正极材料,但是地球上钴资源 的储量极为有限(仅占地壳质量的百万分之二十)。另外,采用该材料的锂离子 电池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较大的起火、爆炸等安全隐患,不适于对安全性能要求 严格的动力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钠基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分子式为Na↓[3]V↓[2](PO↓[4])↓[2]F↓[3],空间群P4↓[2]/mnm,属于四方晶系,晶胞参数是a=9.047*,c=10.70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涛魏英进陈岗王春忠陈红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