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0387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包括一散热器,该散热器具有一基板及形成于基板上的若干散热鳍片,一导热体形成于所述基板上,该导热体的横截面呈三角形,且该导热体纵向上的高度沿其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该发光二极管灯具通过其导热体倾斜及三角形截面的构造,使安装在其上的发光二极管模组与水平面形成一定的夹角,在不增加发光二极管的数量的前提下,增大了灯具的照射角度,进而增大了照明面积,同时还能满足用户特定照明角度的需要。(*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散热装置的发光二极管灯具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光源作为一种新兴的第三代光源,虽然现在还不能大规沖莫取 代传统的白炽灯,但是其具有工作寿命长、节能、环保等优点,而普遍被市 场看好。而且,目前由发光二极管组成的模块能产生大功率、高亮度的光源, 因此将广泛地、革命性地取代传统的白炽灯等现有的光源,进而成为符合节 能环保主题的主要光源。然而,随着发光二极管或其模组的功率、亮度的增大,其产生的热量也 越来越大,且在体积相对较小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内更是难于散发出去。故, 发光二极管尚存在较大散热技术瓶颈,这也是目前大功率、高亮度发光二极 管灯具市场化最难突破的关键之处。另外,由于发光二极管都有一定的照射角度,而发光二极管灯具中的发 光二极管通常都设置在平直的电路板上,使灯具的照射面积有限,很多情况 下都难以使用户满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散热良好,又能增大照明面积的发光二极管 灯具。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包括一散热器,该散热器具有一基板及形成于基 板上的若干散热鳍片, 一导热体形成于所述基板上,该导热体的横截面呈三 角形,且该导热体纵向上的高度沿其一端向另 一端逐渐减小。该发光二极管灯具在散热器上设置高热传导性能的导热体对发光二极管 模组进行散热,可有效解决高功率发光二极管灯具的发热问题。该导热体倾 斜及三角形截面的构造,使安装在其上的发光二极管模组与水平面形成一定 的夹角,在不增加发光二极管的数量的前提下,增大了灯具的照射角度,进而增大了照明面积,且同时还能满足用户特定照明角度的需要。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发光二极管灯具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图1中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中发光二极管灯具的另一视角图。 图4为图1中发光二极管灯具的正视图。 图5为图1中发光二极管灯具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3,本技术发光二极管灯具包括一散热器10、置于该散 热器IO上的一导热体20及贴设在导热体20上的发光二极管模组30。该散 热器10和导热体20用来对发光二极管模组30散热,使发光二极管模组30 保持在其允许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散热器10包括一基板12、由基板12的底面向下延伸而成的若干第一散 热鳍片142及由基板12的顶面向上延伸形成的若干第二散热鳍片144。基板 12大致呈矩形块状,其具有两个纵向的相对长边和两个横向的相对短边。基 板12上相对导热体20的外边缘的位置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124,这些第一 通孔124用于将导热体20安装于基板12上。在第一通孔124的周围还开设 有若干第二通孔125,这些第二通孔125供固定件(图未示)穿过用于固定 该发光二极管灯具。第一散热鳍片142垂直于基板12且沿纵向互相平行延伸。 沿基板12的中间位置向基板12的两侧方向第一散热鳍片142的高度逐渐减 小,从而散热器IO的底端呈弧状(请参图4)。第二散热鳍片144垂直于基 板12且分布在基板12的顶面靠向两侧边的位置。沿基板12的内侧向基板 12的边缘方向第二散热鳍片144的高度逐渐减小。第二散热鳍片144与第一 散热鳍片142互相平行,且两相邻的第一散热鳍片142和两相邻的第二散热 鳍片144之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流道140,这些流道140的延伸方向与基板 12的长边平行。基板12的两侧分别开i殳有若干两两相对的切口 16,这些切 口 16沿与第一散热鳍片142垂直的方向向基板12内延伸并将第二散热鳍片 144和部分第一散热鳍片142切断。在基板12的底面上还设有若干切断第一散热鳍片142的沟槽18,这些沟槽18沿与切口 16平行的方向延伸,且每一 沟槽18都与其中的一对切口 16直接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沟槽18的数量 少于切口 16的对数,且每相隔一对切口 16开设有一沟槽18。导热体20置于基板12的顶面上。导热体20由具有高导热性的材料如铜、 铝或其合金制成。本实施例中,导热体20为一与散热器IO分离的导热块, 可以理解地,该导热体20可从散热器10的基板12的顶面向上一体延伸形成。 该导热体20也不限于为金属导热块,可以为相变化散热体,其内形成空腔, 然后填充工作液体于其内利用液体的相变化过程传导热量,如热导管、均热板等。导热体20的横截面呈三角形,且导热体20沿基板12的纵向方向上延 伸。导热体20的顶部21与第二散热鳍片144平行且置于基板12的顶面上的 中间位置。导热体20的橫向上的高度沿其顶部21向其两侧逐渐减小,且导 热体20的两个侧面(未标示)沿其顶部21对称,因而导热体20的两个侧面 形成与基板12的顶面有一定的夹角的倾斜面。导热体20的两个侧面上形成 若干安装孔201用于将发光二极管模组30安装于其上。导热体20的外边缘 上对应基板12上的第一通孔124还开设有若干第三通孔205,用以将导热体 20安装在散热器10上。导热体20在纵向上的高度沿其后端23向其前端22 逐渐减小,因而导热体20的顶端21与基4反12的顶面在纵向上形成一个夹角 (请参图5)。第二散热鳍片144置于导热体20的两侧。发光二极管模组30包括若干长条状的电路板31,每一电路板31上设置 有若干发光二极管32。每一电路板31均匀地设置在导热体20的两个侧面上。 可以理解地,这些电路板31可以用一整块大的电路板来代替,发光二极管 32可呈矩阵式排列在该整块电游4反上。该发光二极管灯具组装时,导热体20置于散热器10的基板12的顶面上, 发光二极管模组30的电路板31置于导热体20的两侧面上。请同时参考图4和图5,该发光二极管灯具工作时,发光二极管模组30 产生的热量能被导热体20吸收并及时地传递到散热器10的基板12上,从而 不会在发光二极管模组30附近聚集。最后通过自然空气对流流过第一、第二 散热鳍片142、 144将热量散发到周围空气中。在本实施例中, 一部分冷却空 气可沿着第一、第二散热鳍片142、 144间的流道140流动并由该基板12的 两个短边方向流出,另外一部分气流会沿着切口 16和沟槽18流动并由基4反 12的两个长边流出。这样,冷却气流将通过四个方向流出并带走发光二极管模组2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这些切口 16和沟槽18的设置大大增强了散热器 IO的散热鳍片14间的空气对流,同时减小了散热器IO的重量,因此,该散 热器10在不增加其体积和散热鳍片密度的条件下而具有更高的散热效率。另 外本技术结合导热体20高效的热传导性能,可解决发光二极管灯具的散 热问题。因为设置在导热体20的两侧面上的电路板31与散热器IO的基板12呈 一定的夹角,使得发光二极管32发出的光其照射角度可向散热器IO的两侧 扩张,因而朝散热器IO的两侧的照射面积增大。与发光二极管32水平地设 置在基板12上相比,在发光二极管32的数量相同的前提下,本技术的 发光二极管32的照射面积更大。另外,由于导热体20在纵向上的高度沿前 前端22到其后端22逐渐增大,置于导热体20的后端22部分的电路板31向 上凸起,因而发光二极管32的照射角度与水平设置时相比能向图5箭头所示 方向偏摆,使其朝向该方向的照射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包括一散热器,该散热器具有一基板及形成于基板上的若干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一导热体形成于所述基板上,该导热体的横截面呈三角形,且该导热体纵向上的高度沿其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祥余光赖振田
申请(专利权)人: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