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驶式半自动风电叶片打磨抛光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0212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行驶式半自动风电叶片打磨抛光设备,其包括:主支架;设置在主支架上的第一级升降桁架,第二级升降桁架,与第二级升降桁架连接的水平机械臂,与水平机械臂连接的自动调整姿态的打磨抛光轮;所述第二级升降桁架与所述第一级升降桁架在垂直方向上滑动连接;所述水平机械臂与第二级升降桁架在垂直方向上滑动连接;在驱动作用下,所述第二级升降桁架相对第一级升降桁架上升或下降,同时所述水平机械臂相对第二级升降桁架沿垂直方向上升或下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行驶式半自动风电叶片打磨抛光设备的有效伸缩距离长、高效率、低成本和低污染,打磨抛光过程中能够自动维持表面接触压力恒定,实现柔性打磨抛光。实现柔性打磨抛光。实现柔性打磨抛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行驶式半自动风电叶片打磨抛光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打磨抛光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行驶式半自动风电叶片打磨抛光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设备制造大国,随着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大规模制造风力发电设备的国家之一。风力发电是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明显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其风力涡轮发电机叶片产品种类繁多和外轮廓形状复杂。而前述叶片的制造和维修均需要表面打磨、抛光和涂装,其中打磨抛光工序,目前大多数仍然依靠工人手握打磨机作业而效率低下,造成粉尘污染环境和严重伤害工人健康。
[0003]公告号为CN 212977897 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行走式薄壁部件打磨抛光设备,它利用径向旋风刷、六维力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设定和维持打磨抛光轮与薄壁部件表面之间的接触压力恒定,实现柔性打磨抛光。
[0004]公开号为CN 202110599084.5中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调整姿态的打磨抛光轮及打磨抛光设备,它利用接触压力恒定和自动调整打磨抛光轮姿态,减少打磨抛光轮磨损并提高生产效率。
[0005]但是,对于表面粗糙度要求较低的大型风电叶片打磨而言,前者机器本体移动时稳定性较差,且制造和使用成本较高;后者打磨抛光轮伸缩范围较小,且粉尘收集处理水平较低。因此,两者均不能满足大规模制造叶片的高效率、低成本和低污染的要求,从而影响其大量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行驶式半自动风电叶片打磨抛光设备,该设备能够避免行驶时本体稳定性较差和打磨抛光轮伸缩范围较小的缺点,满足大规模制造大型叶片的高效率、低成本和低污染的要求,打磨抛光过程中能够自动维持表面接触压力恒定,实现柔性打磨抛光。
[0007]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行驶式半自动风电叶片打磨抛光设备,其包括:
[0008]主支架;
[0009]设置在主支架上的第一级升降桁架,第二级升降桁架,与第二级升降桁架连接的水平机械臂,与水平机械臂连接的自动调整姿态的打磨抛光轮;
[0010]所述第二级升降桁架与所述第一级升降桁架在垂直方向上滑动连接;
[0011]所述水平机械臂与第二级升降桁架在垂直方向上滑动连接;
[0012]在驱动作用下,所述第二级升降桁架相对第一级升降桁架上升或下降,同时所述水平机械臂相对第二级升降桁架沿垂直方向上升或下降。
[0013]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级升降桁架包括:
[0014]两个第一立柱,与所述两个第一立柱连接的滑块固定板;
[0015]在所述滑块固定板上设置有与第二直线导轨配合连接的后滑块。
[0016]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级升降桁架包括:
[0017]设置在第二级升降桁架的前侧面的第一直线导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与固定在水平机械臂的垂直滑鞍上的前滑块匹配连接;和/或
[0018]设置在第二级升降桁架的后侧面的第二直线导轨,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与固定在滑块固定板上的后滑块匹配连接。
[0019]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二级升降桁架上设置有伺服电机、减速机、第一排链条、链轮轴、悬臂链轮轴、分别设置在所述链轮轴和悬臂链轮轴上的一对链轮;
[0020]所述链轮轴设置在第二级升降桁架的上端;
[0021]所述悬臂链轮轴与减速机的输出轴连接,其设置在第二级升降桁架的下端;
[0022]所述第一排链条缠绕在所述一对链轮上,且所述第一排链条通过连接座与垂直滑鞍连接。
[0023]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级升降桁架还包括第二排链条、分别设置在所述链轮轴和悬臂链轮轴上的另一对链轮;
[0024]所述第二排链条缠绕在所述另一对链轮上,且所述第二排链条通过连接座与滑块固定板连接。
[0025]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平机械臂包括基本臂、第一级伸缩臂、第二级伸缩臂和第三级伸缩臂;
[0026]所述基本臂包括垂直滑鞍,设置在所述垂直滑鞍上的驱动组件;
[0027]所述第一级伸缩臂安装于基本臂上,所述第一级伸缩臂包括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的齿轮齿条组件;
[0028]所述第二级伸缩臂嵌套滑动于第一级伸缩臂内;
[0029]所述第三级伸缩臂嵌套滑动于第三级伸缩臂内;
[0030]在所述基本臂与第一级伸缩臂之间、第一级伸缩臂与第二级伸缩臂之间、第二级伸缩臂与第三级伸缩臂之间设置有滑动组件;
[0031]在所述第一级伸缩臂与第二级伸缩臂之间、第二级伸缩臂与第三级伸缩臂之间设置有同步组件。
[0032]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同步组件包括:两个同步带轮,缠绕在所述两个同步带轮上的同步带,与所述同步带连接的连接座、以及与所述同步带连接的同步带固定夹。
[0033]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级伸缩臂与第二级伸缩臂之间,所述连接座的一端与同步带连接,另一端与垂直滑鞍连接;对应地,所述同步带固定夹的一端与该同步带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级伸缩臂的滑动座连接;
[0034]在第二级伸缩臂与第三级伸缩臂之间,所述连接座的一端与同步带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级伸缩臂的滑动座连接;对应地,所述同步带固定夹的一端与同步带连接,另一端与第三级伸缩臂的滑动座连接。
[0035]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该打磨抛光设备还包括自吸尘装置、空气净化装置和粉尘料位传感器组件:
[0036]所述自吸尘装置包括防护罩、吸尘软管,与吸尘软管连接的吸尘器;所述吸尘器安
装有动力装置和集尘袋;
[0037]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与吸尘器连接的空气净化室、安装在空气净化室内的过滤器和集尘袋,通过滤器过滤空气中的微小颗粒;
[0038]所述粉尘料位传感器组件包括分别安装在吸尘器和空气净化室上的粉尘料位传感器;
[0039]所述粉尘料位传感器与智能控制系统信号连接,当集尘袋中粉尘达到预设高度值时,显示更换内部集尘袋的可视化信息,以提示操作者。
[0040]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该打磨抛光设备还包括:电动小车,在所述电动小车上设置有主支架、第一级升降桁架、第二级升降桁架、水平伸缩臂、自动调整姿态的打磨抛光轮。
[004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0042]1、本技术是一种适应各种材质打磨抛光轮对不同直径、不同长度、不同厚度的各种已知和未来的风电叶片表面处理的大、中型柔性打磨抛光设备,其打磨抛光轮表面接触压力和上下摆动角度可预设定,在连续柔性打磨抛光过程中,保证打磨叶片表面均匀、光滑。
[0043]2、本技术采用人工操纵电动小车装载着一台设备、一人操作,连续作业,相对多人流水作业能保证打磨叶片表面质量一致、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约人工成本。
[0044]3、本技术采用自吸尘装置和可供选择的空气净化装置,把环境管理提高到自动化水平,不仅为操作者提供健康安全环境,避免工人手握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行驶式半自动风电叶片打磨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架;设置在主支架上的第一级升降桁架,第二级升降桁架,与第二级升降桁架连接的水平机械臂,与水平机械臂连接的自动调整姿态的打磨抛光轮;所述第二级升降桁架与所述第一级升降桁架在垂直方向上滑动连接;所述水平机械臂与第二级升降桁架在垂直方向上滑动连接;在驱动作用下,所述第二级升降桁架相对第一级升降桁架上升或下降,同时所述水平机械臂相对第二级升降桁架沿垂直方向上升或下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驶式半自动风电叶片打磨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升降桁架包括:两个第一立柱,与所述两个第一立柱连接的滑块固定板;在所述滑块固定板上设置有与第二直线导轨配合连接的后滑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驶式半自动风电叶片打磨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升降桁架包括:设置在第二级升降桁架的前侧面的第一直线导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与固定在水平机械臂的垂直滑鞍上的前滑块匹配连接;和/或设置在第二级升降桁架的后侧面的第二直线导轨,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与固定在滑块固定板上的后滑块匹配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驶式半自动风电叶片打磨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第二级升降桁架上设置有伺服电机、减速机、第一排链条、链轮轴、悬臂链轮轴、分别设置在所述链轮轴和悬臂链轮轴上的一对链轮;所述链轮轴设置在第二级升降桁架的上端;所述悬臂链轮轴与减速机的输出轴连接,其设置在第二级升降桁架的下端;所述第一排链条缠绕在所述一对链轮上,且所述第一排链条通过连接座与垂直滑鞍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驶式半自动风电叶片打磨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升降桁架还包括第二排链条、分别设置在所述链轮轴和悬臂链轮轴上的另一对链轮;所述第二排链条缠绕在所述另一对链轮上,且所述第二排链条通过连接座与滑块固定板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驶式半自动风电叶片打磨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机械臂包括基本臂、第一级伸缩臂、第二级伸缩臂和第三级伸缩臂;所述基本臂包括垂直滑鞍,设置在所述垂直滑鞍上的驱动组件;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志强黄溢明赵照洪吴乃优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博科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