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机构及具有其的钢板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9316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翻转机构及具有其的钢板加工装置。翻转机构包括传送架和翻转架,传送架沿钢板的传送方向可移动地设置;翻转架具有位于传送架的第一侧时的承载钢板时的承载位置,以及翻转架具有将钢板翻转至所述翻转架的第二侧时的卸料位置,第一侧与第二侧相对地设置。通过在传送架上设置翻转架,使得可以通过翻转架对钢板实现翻转,以实现对钢板的各个表面进行加工作业,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翻转钢板节省了人力和时间。通过采用该翻转机构将钢板翻转预设角度以实现对钢板的另一个表面立即进行除锈除鳞处理,使得钢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得到了连续的加工处理,简化加工流程,提高钢板的生产效率。提高钢板的生产效率。提高钢板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翻转机构及具有其的钢板加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钢板加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翻转机构及具有其的钢板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热轧带钢在出厂后,由于实际需求,会将钢卷下料剪切成钢板。由于带钢的热轧工艺,会在钢板基材表面附有FeO、Fe3O4、Fe2O3等氧化物。而下游在使用带钢进行冷轧、冲压、涂漆等工序时,往往需要比较光洁、干净的带钢表面来提高产品的性能,以满足产品要求。因此,需要对钢板表面的氧化皮进行清除。传统的板钢除氧化皮的方法是用干式抛丸或者酸洗工艺(盐酸、硫酸、硝酸等强酸)。
[0003]其中,传统干式抛丸,钢丸或者钢砂对钢板表面冲击力大,因此钢板表产生面硬化层,且不能处理薄板,因为薄板在经过大冲击后,会产生明显变形或损坏。同时还会残留部分氧化皮在冲击后的凹坑内,导致钢板表面除鳞效果不佳,且粗糙度非常大,不能满足部分客户对钢板除鳞后精细表面的要求。在抛丸过程中,还会有大量粉尘产生,对环境造成污染,对操作人员产生健康威胁。传统干式抛丸、喷砂机,对设备自身的损伤比较大,因此后期维护和使用成本非常高。
[0004]传统的酸洗工艺,由于是强酸化学反应,因此会有大量废酸、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和处理,而且现阶段废酸、固废的处理,成本非常高昂,导致正规酸洗线运行成本高,而地方的土酸洗线由于不处理废酸和固废,对环境破坏非常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转机构及具有其的钢板加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钢板加工工序繁琐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翻转机构。翻转机构包括传送架、翻转架。传送架沿钢板的传送方向可移动地设置;翻转架具有位于传送架的第一侧时的承载钢板时的承载位置,以及翻转架具有将钢板翻转至翻转架的第二侧时的卸料位置,第一侧与第二侧相对地设置。
[0007]进一步地,承载位置包括第一承载位置,卸料位置包括第一卸料位置,传送架包括第一传送架,翻转架包括第一翻转架。第一翻转架与第一传送架可转动地连接,第一翻转架具有第一承载位置和第一卸料位置,当第一翻转架位于第一承载位置时,钢板水平地放置于第一翻转架和第一传送架上。
[0008]进一步地,承载位置包括第二承载位置,卸料位置包括第二卸料位置,传送架包括第二传送架,翻转架包括第二翻转架。第二翻转架与第二传送架可转动地连接,第一翻转架具有第二承载位置和第二卸料位置,第一翻转架转动至第一卸料位置时,第二翻转架转动至第二承载位置,以承载第一翻转架卸载的钢板。
[0009]进一步地,第一传送架和第二传送架并排地设置于第一湿式抛丸机和第二湿式抛
丸机之间,其中,第一传送架在第一湿式抛丸机和第二湿式抛丸机之间可往复移动地设置,第二传送架在第一湿式抛丸机和第二湿式抛丸机之间可往复移动地设置。
[0010]进一步地,第一传送架的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与第一湿式抛丸机支撑架的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共线地设置,第二传送架的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与第二湿式抛丸机支撑架的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共线地设置。
[0011]进一步地,第二翻转架将钢板从第一传送架卸料至第二翻转架的过程中,第一传送架和第二传送架同步朝向第二湿式抛丸机的一侧移动,当第二翻转架接收到钢板时,第一翻转架就开始收回,同时第一传送架开始往第一湿式抛丸机移动,以准备接收下一块钢板。
[0012]进一步地,第一传送架和第二传送架均设置有多个转动轴,多个转动轴沿第一传送架和第二传送架的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第一翻转架位于第一承载位置时,第一翻转架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沿第一传送架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一翻转架位于第一卸料位置时,第一翻转架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垂直于多个转动轴的轴线所在的平面设置。
[0013]进一步地,第二翻转架位于第二承载位置时,第二翻转架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垂直于多个转动轴的轴线所在的平面设置,第二翻转架位于第二卸料位置时,第二翻转架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沿第二传送架的宽度方向设置。
[0014]进一步地,第一翻转架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一电磁铁、第一导轨、第一丝杠、第一对中轮、第一驱动部。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与第一传送架可活动地连接;第一电磁铁设置于第一支撑件内;第一导轨与第一支撑件连接,第一导轨位于第一电磁铁的一侧,第一导轨具有第一限位槽;第一丝杠设置于第一限位槽内,第一丝杠的外表面设置有正反螺纹结构;部分的第一对中轮设置于第一限位槽内并与正反螺纹结构相配合,第一对中轮为两个,两个第一对中轮间隔地设置,两个第一对中轮之间形成用于限制钢板的限位空间;第一驱动部与第一丝杠连接,第一驱动部驱动第一丝杠转动,以带动两个第一对中轮移动至预设位置。
[0015]进一步地,第二翻转架包括:第二支撑件、第二电磁铁、第二导轨、第二丝杠、第二对中轮、第二驱动部。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与第二传送架可活动地连接;第二电磁铁设置于第二支撑件内;第二导轨与第二支撑件连接,第二导轨位于第二电磁铁的一侧,第二导轨具有第二限位槽;第二丝杠设置于第二限位槽内,第二丝杠的外表面设置有正反螺纹结构;部分的第二对中轮设置于第二限位槽内并与正反螺纹结构相配合,第二对中轮为两个,两个第二对中轮间隔地设置,两个第二对中轮之间形成用于限制钢板的限位空间;第二驱动部与第二丝杠连接,第二驱动部驱动第二丝杠转动,以带动两个第二对中轮移动至预设位置;其中,位于第二导轨上的第二对中轮与位于第一导轨上的第一对中轮错位地设置。
[0016]进一步地,第一翻转架为多个,多个第一翻转架沿钢板的传送方向间隔地设置。
[0017]进一步地,第二翻转架为多个,多个第二翻转架沿钢板的传送方向间隔地设置,多个第一翻转架和多个第二翻转架沿钢板的传送方向交替地设置。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钢板加工装置,包括翻转机构,翻转机构为上述的翻转机构。
[0019]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传送架上设置翻转架,使得可以通过翻转架对钢板实现翻转,以实现对钢板的各个表面进行加工作业,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翻转钢板节省了人力和时间。通过采用该翻转机构将钢板翻转预设角度以实现对钢板的另一
个表面立即进行除锈除鳞处理,使得钢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得到了连续的加工处理,简化加工流程,提高钢板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出示了根据本技术的翻转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出示了根据本技术的翻转机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出示了根据本技术的翻转机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出示了根据本技术的翻转机构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出示了根据本技术的翻转机构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架(721),所述传送架(721)沿钢板的传送方向可移动地设置;翻转架(722),所述翻转架(722)具有位于所述传送架(721)的第一侧时的承载钢板时的承载位置,以及所述翻转架(722)具有将钢板翻转至所述翻转架(722)的第二侧时的卸料位置,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位置包括第一承载位置,所述卸料位置包括第一卸料位置,所述传送架(721)包括第一传送架(7211),所述翻转架(722)包括第一翻转架(7221),所述第一翻转架(7221)与所述第一传送架(7211)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翻转架(7221)具有所述第一承载位置和所述第一卸料位置,当所述第一翻转架(7221)位于所述第一承载位置时,钢板水平地放置于所述第一翻转架(7221)和所述第一传送架(721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位置包括第二承载位置,所述卸料位置包括第二卸料位置,所述传送架(721)包括第二传送架(7212),所述翻转架(722)包括第二翻转架(7222),所述第二翻转架(7222)与所述第二传送架(7212)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翻转架(7221)具有第二承载位置和第二卸料位置,所述第一翻转架(7221)转动至所述第一卸料位置时,所述第二翻转架(7222)转动至第二承载位置,以承载所述第一翻转架(7221)卸载的钢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架(7211)和所述第二传送架(7212)并排地设置于第一湿式抛丸机(71)和第二湿式抛丸机(73)之间,其中,所述第一传送架(7211)在所述第一湿式抛丸机(71)和第二湿式抛丸机(73)之间可往复移动地设置,所述第二传送架(7212)在所述第一湿式抛丸机(71)和第二湿式抛丸机(73)之间可往复移动地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架(7211)的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湿式抛丸机(71)支撑架的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共线地设置,所述第二传送架(7212)的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与所述第二湿式抛丸机(73)支撑架的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共线地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转架(7222)将钢板从所述第一传送架(7211)卸料至所述第二翻转架(7222)的过程中,所述第一传送架(7211)和所述第二传送架(7212)同步朝向所述第二湿式抛丸机(73)的一侧移动,当所述第二翻转架(7222)接收到钢板时,所述第一翻转架(7221)就开始收回,同时所述第一传送架(7211)开始往所述第一湿式抛丸机(71)移动,以准备接收下一块钢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架(7211)和所述第二传送架(7212)均设置有多个转动轴(74),多个所述转动轴(74)沿所述第一传送架(7211)和所述第二传送架(7212)的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所述第一翻转架(7221)位于所述第一承载位置时,所述第一翻转架(7221)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沿所述第一传送架(7211)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翻转架(7221)位于所述第一卸料位置时,所述第一翻转架(7221)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垂直于多个所述转动轴(74)的轴线所在的平面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转架(7222)位于所述第二承载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少峰倪涛曹云飞李泳杰何龙汪东南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金固环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