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多级孔结构碳基磁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2358575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级孔结构碳基磁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由大孔级别的生物质碳片基底和负载磁性纳米颗粒的介孔级别的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纳米碳片阵列组成,其中生物质碳片为表面褶皱且分布有孔径为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级孔结构碳基磁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功能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级孔结构碳基磁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无线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精密设备使用寿命的电磁干扰问题,迫切需要开发高效的微波吸收剂,将多余电磁波引入其内部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能量从而达到衰减电磁波的目的。目前,已经开发出磁性材料、碳材料、过渡金属硫化物、过渡金属碳氮化物和导电聚合物等吸波材料,然而单组分吸收剂通常存在阻抗匹配不理想、衰减能力不强和协同效应不足的问题,无法满足涂层厚度薄、质量轻、吸收带宽和反射损耗强的要求;另外一部分吸波材料存在制备工艺复杂、副产物污染环境、产量低、原料成本高昂等问题,限制了其在电磁波吸收领域的应用,如何兼顾产品性价比与产业规模化,同时保证高效的吸波性能是目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0003]相较于传统的碳材料,生物质衍生碳材料因价格低廉、可再生、无毒无害以及自身独特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近年来在吸波材料领域受到广泛研究。研究发现,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孔结构碳基磁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大孔级别的生物质碳片基底和负载磁性纳米颗粒的介孔级别的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纳米碳片阵列组成;其中:所述生物质碳片为表面褶皱且分布有孔径为2

60μm的孔洞的薄壁片状结构;所述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纳米碳片呈叶状形态,表面均匀分布有粒径为20

100nm的磁性纳米颗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孔结构碳基磁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纳米颗粒为钴颗粒;和/或所述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纳米碳片的宽度为3μm,厚度为300nm。3.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多级孔结构碳基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木蝴蝶依次经过水和乙醇洗涤数遍,烘干;(2)六水合硝酸钴和六水合硝酸锌加入到水中,超声混匀,得到A混合溶液;二甲基咪唑和木蝴蝶加入到水中,得到B混合溶液;将A混合溶液加入到B混合溶液中搅拌,随后转移至马弗炉进行水热反应,待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取出,用去离子水和酒精洗涤产物数遍,过滤分离,干燥,得到ZnCo

MOF/生物质复合材料;(3)将上述ZnCo

MOF/生物质复合材料置于石英舟内,在保护气氛下进行热解,所得产物即多级孔结构碳基磁性复合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多级孔结构碳基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洗涤次数为3

5遍,干燥温度为40

60℃,干燥时间为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伟张香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