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DRAM电容器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3460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造DRAM电容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半导体基板上依次形成阻挡层、第一模制层、第一隔离层、第二模制层、第二隔离层和牺牲层后,贯通以形成多个槽孔;在所有的槽孔中形成柱形下电极;在柱形下电极的外侧形成侧墙;基于所述侧墙刻蚀第二隔离层、第二模制层、第一隔离层和第一模制层,留下的隔离层形成下电极的支撑体。通过以侧墙作为掩膜,刻蚀去除其他模制层和隔离层,能够简单的形成支撑体,降低工艺成本和生产时间。使电容器即便具有非常高的高宽比,也不会倾倒,能够根本性地解决电容器倾倒的问题。地解决电容器倾倒的问题。地解决电容器倾倒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造DRAM电容器的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半导体存储器件,具体涉及一种制造DRAM电容器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半导体器件变得更加高度集成,单位单元在半导体衬底上的水平面积会逐渐减小。即使单位单元在半导体衬底上的水平面积逐渐减小,但是为了在半导体器件中存储电荷,需要维持电容器的足够高的电容。但是为了保持电容器的电容,下电极的高度需要增加,用来扩大下电极与电介质层之间的接触面积。然而,下电极高度的增大会引起下电极倒塌,原因在于下电极的高宽比(Aspect Ratio)过高。此外,下电极的高宽比会引起下电极的中部或上部的弯曲,从而相邻的下电极会彼此接触。因此,需要使电容器在具有较大的电容量的同时还具有不易倒塌的特性。
[0003]现有的方式是对电容器进行支撑,然而形成支撑层通常使用氟化氩浸没曝光(ArF Immersion Photo)工艺,但此工艺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以及生产时间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制造DRAM电容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半导体基板上依次形成阻挡层、第一模制层、第一隔离层、第二模制层、第二隔离层和牺牲层后,贯通以形成多个槽孔;在所有的槽孔中形成柱形下电极;在柱形下电极的外侧形成侧墙;基于所述侧墙刻蚀第二隔离层、第二模制层、第一隔离层和第一模制层,留下的隔离层形成下电极的支撑体。
[0005]本申请的优点在于:通过以侧墙作为掩膜,刻蚀去除其他模制层和隔离层,能够简单的形成支撑体,降低工艺成本和生产时间。/>附图说明
[0006]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07]图1示出了DRAM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A示出了DRAM电容器的俯视示意图;
[0009]图2B示出了DRAM电容器的支撑体的俯视示意图;
[0010]图3示出了DRAM电容器的制备步骤示意图;
[0011]图4示出了形成多个槽孔之前的半导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5A示出了在线A1A2为界面的半导体结构上形成多个槽孔的示意图;
[0013]图5B示出了在线B1B2为界面的半导体结构上形成多个槽孔的示意图;
[0014]图6A示出了在线A1A2为界面的半导体结构上形成下电极的示意图;
[0015]图6B示出了在线B1B2为界面的半导体结构上形成下电极的示意图;
[0016]图7A示出了在线A1A2为界面的半导体结构上对牺牲层进行刻蚀的示意图;
[0017]图7B示出了在线B1B2为界面的半导体结构上对牺牲层进行刻蚀的示意图;
[0018]图8A示出了在线A1A2为界面的半导体结构上沉积过渡层的示意图;
[0019]图8B示出了在线B1B2为界面的半导体结构上沉积过渡层的示意图;
[0020]图9A示出了在线A1A2为界面的半导体结构上刻蚀过渡层的示意图;
[0021]图9B示出了在线B1B2为界面的半导体结构上刻蚀过渡层的示意图;
[0022]图10A示出了在线A1A2为界面的半导体结构上形成第一支撑层的示意图;
[0023]图10B示出了在线B1B2为界面的半导体结构上形成第一支撑层的示意图;
[0024]图11A示出了在线A1A2为界面的半导体结构上形成第二支撑层的示意图;
[0025]图11B示出了在线B1B2为界面的半导体结构上形成第二支撑层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
[0027]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是按比例绘制的,其中为了清楚表达的目的,放大了某些细节,并且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
[0028]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当将一层/元件称作位于另一层/元件“上”时,该层/元件可以直接位于该另一层/元件上,或者它们之间可以存在居中层/元件。另外,如果在一种朝向中一层/元件位于另一层/元件“上”,那么当调转朝向时,该层/元件可以位于该另一层/元件“下”。
[0029]图1示出DRAM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A示出相邻的DRAM电容器的俯视图,图2B示出相邻的DRAM电容器的支撑结构的俯视图。参考图1、图2A和图2B,图1为沿着图2A中的线D1D2截取的截面图。第一支撑体151包裹在下电极161的外壁上部,第一支撑体151为环形,相邻的下电极161的第一支撑体151相连,多个位于同一平面的第一支撑体151形成网状或格状的第一支撑层150,支撑下电极161。第二支撑体131包裹在下电极161的外壁,在第一支撑层之下,第二支撑体131为环形,相邻的下电极161的第二支撑体131相连,多个位于同一平面的第二支撑体131形成网状或格状的第二支撑层130,支撑下电极161。每个柱形的下电极161的底部侧壁嵌入阻挡层(Stopper Layer)110,被阻挡层110包裹。其中,下电极161为柱形存储电极,支撑体为环形,由同一隔离层形成的相邻的支撑体互相相连,形成网状或格状的支撑层。
[0030]如图2B所示,以支撑体C1、支撑体C2、支撑体C3、支撑体C5和支撑体C4组成一个支撑层为例;支撑体C1和支撑体C2相邻,所以支撑体C1和支撑体C2相连;支撑体C2和支撑体C3相邻,所以支撑体C2和支撑体C3相连;支撑体C1和支撑体C4相邻,所以支撑体C1和支撑体C4相连;支撑体C2和支撑体C5相邻,所以支撑体C2和支撑体C5相连;支撑体C3和支撑体C5相邻,所以支撑体C3和支撑体C5相连。
[0031]图3示出DRAM电容器的制备方法,示例方法始于操作301,在半导体基板上依次形成阻挡层110、第一模制层(Mold Layer)120、第一隔离层(Isolate Layer)132、第二模制层140、第二隔离层152和牺牲层(Sacrificial Layer)170后,贯通以形成多个槽孔162。如图4所示,为形成多个槽孔162之前的半导体结构。如图5A所示为在线A1A2为界面的半导体结构上形成多个槽孔162,如图5B所示为在线B1B2为界面的半导体结构上形成多个槽孔162。使用光刻胶的曝光与和刻蚀,在阻挡层110、第一模制层120、第一隔离层132、第二模制层140、第二隔离层152和牺牲层170上形成多个槽孔162;
[0032]继续操作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造DRAM电容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半导体基板上依次形成阻挡层、第一模制层、第一隔离层、第二模制层、第二隔离层和牺牲层后,贯通以形成多个槽孔;在所有的槽孔中形成柱形下电极;在柱形下电极的外侧形成侧墙;基于所述侧墙刻蚀第二隔离层、第二模制层、第一隔离层和第一模制层,留下的隔离层形成下电极的支撑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DRAM电容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有的槽孔中形成柱形下电极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在所有的槽孔中沉积储存电极材料;使用刻蚀,使所有的储存电极的上部在牺牲层中露出,形成多个柱形下电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DRAM电容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柱形下电极的外侧形成侧墙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刻蚀并除去牺牲层,露出第二隔离层以及柱形下电极的顶部和部分侧壁;在下电极和第二隔离层上沉积过渡层;刻蚀过渡层,在过渡层形成柱形下电极侧的侧墙。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DRAM电容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对牺牲层进行刻蚀包括各向异性刻蚀。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DRAM电容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侧墙刻蚀第二隔离层、第二模制层、第一隔离层和第一模制层,留下的隔离层形成下电极的支撑体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民张铉瑀吴容哲姜东勋杨涛李俊峰王文武
申请(专利权)人:真芯北京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