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文明专利>正文

一种高光效发光二极管晶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4223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光效发光二极管晶片,包括一透明衬底层,设置于透明衬底层上的一粘胶层,粘胶层上设有第一传导层,一有源层设于第一传导层和第二传导层之间,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分别设于第一传导层和第二传导层上,所述透明衬底层有上表面和底面,在其底面设有一金属反射层,其特征在于:在粘胶层与第一传导层之间设有一布拉格反射层。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布拉格反射层,有源层所发光直接经布拉格反射层反射而出,降低了光被吸收和衰减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出光率,亮度显著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特别是一种高光效发光二极管晶片
技术介绍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发光源的发光半导体技术的 发展,以氮化镓及其化合物为原材料制成的发光二极管在显示及照明 等光电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其节能、环保、寿命长等特性,大 有取传统光源而代之趋势。故发光半导体的研究发展为各国半导体行 业所关注。提高其光效一直是半导体行业内所关注的一个重要发展
,是所有LED制造者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但从客观上 来讲,现有的发光二极管晶片由于结构的不合理性,发光亮度及其发 光效果不是很理想,从而导致现有一般的小型LED成本高却亮度低。 现在技术中一般结构如下,在衬底底面设有一反射层,第一传导层、 有源层、第二传导层依次设于衬底之上,有源层所发光经反射层反射 后向上射出,因发光有源层和反射层距离较远,所以光在反射传播过 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光可能被吸收和衰减,从而导致了发光二极管光效 不高。再者,在现有技术中,有源层面积与衬底面积相当,也是影响 发光二极管晶片光效及亮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高光效发光二极管晶 片,它不仅可以产生更高的亮度,而且有更好的出光率和散热效果,从而使其使用寿命加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光效发光 二极管晶片,包括一透明衬底层,设置于透明衬底层上的一粘胶层, 粘胶层上设有第一传导层, 一有源层设于第一传导层和第二传导层之 间,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分别设于第一传导层和第二传导层上,所述 透明衬底层有上面和底面,在其底面设有一金属反射层,其特征在于: 在粘胶层与第一传导层之间设有一布拉格反射层。此一技术方案的实现,有利于縮短有源层所发光的反射距离,从 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光被吸收和衰减的可能性,使出光率显著提高。为进一步增强其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改进在于所述透明衬底 层的底面面积大于有源层的面积。为进一步增强其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改进在于所述透明衬底 层的底面面积大于其上表面面积。为进一步增强其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改进在于所述透明衬底 层的上表面面积大于有源层的面积。此三个技术改进方案均是为使有源层所发光经金属反射层反射 后,部分光能不经传导层和有源层而直接射出,达到提高光效和亮度 之目的。为使本专利技术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所述有源层位于透明衬底层的 上表面居中位置。为使本专利技术更具可操作性,本专利技术另一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第一传 导层由氧化铟锡、氧化镉锡、氧化锌和氧化锌锡中至少一种化合物组成。 ,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第二传导层由氧化铟锡、氧化镉 锡、氧化锌和氧化锌锡中至少一种化合物组成。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有源层由碳化镓、磷化镓、砷化 镓、氧化锌和氧化锌锡中任一一种化合物组成。所述透明衬底层由硅、碳化硅、三氧化二铝和氧化锌中任一一种 组成。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截面示意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截面示意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l,即现有技术的截面示意图。在现在技术中,晶片主 要包括衬底50,设置于衬底50底面的反射层60,设置于衬底上表面 的第一传导层40,设置于第一传导层40与第二传导层20之间的有 源层30,以及分别设于第一传导层40和第二传导层20之上的第一 电极70与第二电极10,且衬底50底面反射层面积与有源层30的面 积基本相当。这种结构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反射层设置于整个晶片 的最底部,通过反射层反射的光需经过衬底、第一传导体、有源层、 第二传导层以及第一传导层才能射出,在此过程中,有部分光被吸收 和衰减,从而对出光率产生影响,以致影响光亮度。附图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在现在技术的基础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即在衬底6和第一传导层1之间增加了一粘胶层5和一布 拉格反射层3;另外,衬底6的面积较有源层9的面积大,这样有源 层9所发光直接经反射层11反射,而无须经过第一传导层1,经衬 底后直接射出,所发光被吸收和衰减的可能性大为减少,从而有效的 提高了出光率,故亮度得以提高;再者,第一传导层l、有源层9及 第二传导层2组成的发光器件位于衬底上表面之中心位置,出光对称性好。附图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在现在技术的基础上做了较 大的改进,即在衬底6和第一传导层1之间增加了一粘胶层5和一反 射层3;另外,衬底6上表面的面积与较有源层9的面积大,这样有 源层9所发光直接经反射层11与有源层9的面积相等,而无须经过 衬底6和第一传导层1,所发光被吸收和衰减的可能性大为减少,从 而有效的提高了出光率,故亮度得以提高;再者,第一传导层l、有 源层9及第二传导层2组成的发光器件位于衬底上表面之中心位置, 出光对称性好。附图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在前两个实施的基础上做了 某些改进变化,达到了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以上所举实例仅以方便说明本专利技术,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创作精神 范畴,熟悉此技术的人士所作的各种简易变相与修饰,仍然包括于本 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高光效发光二极管晶片,包括一透明衬底层(6),设置于透明衬底层(6)上的一粘胶层(5),粘胶层(5)上设有第一传导层(1),一有源层(9)设于第一传导层(1)和第二传导层(2)之间,第一电极(7)、第二电极(8)分别设于第一传导层(1)和第二传导层(2)上,所述透明衬底层(6)有上表面和底面,在其底面设有一金属反射层(11),其特征在于在粘胶层(5)与第一传导层(1)之间设有一布拉格反射层(3)。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光效发光二极管晶片,其特征在 于所述透明衬底层(6)的底面面积大于有源层(9)的面积。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光效发光二极管晶片,其特征在 于所述透明衬底层(6)的上表面面积大于有源层(9)的面 积。4、 根据权利要求2、 3所述的一种高光效发光二极管晶片,其特征 在于所述透明衬底层(6)的底面面积大于其上表面面积。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光效发光二极管晶片,其特征在 于所述有源层(9)位于透明衬底层(6)的上表面居中位置。6、 根据权利要求3、 4中任一所述的一种高光效发光二极管晶片,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导层(1)由氧化铟锡、氧化镉锡、氧 化锌和氧化锌锡中至少一种化合物组成。7、 根据权利要求3、 4中任一所述的一种高光效发光二极管晶片,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导层(2)由氧化铟锡、氧化镉锡、氧 化锌和氧化锌锡中至少一种化合物组成。8、 根据权利要求3、 4中任一所述的一种高光效发光二极管晶片, 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层(9)由磷化镓、砷化镓、氧化锌和氧 化锌锡中至少一种化合物组成。9、 根据权利要求3、 4中任一所述的一种高光效发光二极管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衬底层(6)由硅、碳化硅、三氧化二铝和氧化锌中任一一种组成。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光效发光二极管晶片,包括一透明衬底层,设置于透明衬底层上的一粘胶层,粘胶层上设有第一传导层,一有源层设于第一传导层和第二传导层之间,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分别设于第一传导层和第二传导层上,所述透明衬底层有上表面和底面,在其底面设有一金属反射层,其特征在于在粘胶层与第一传导层之间设有一布拉格反射层。由于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光效发光二极管晶片,包括一透明衬底层(6),设置于透明衬底层(6)上的一粘胶层(5),粘胶层(5)上设有第一传导层(1),一有源层(9)设于第一传导层(1)和第二传导层(2)之间,第一电极(7)、第二电极(8)分别设于第一传导层(1)和第二传导层(2)上,所述透明衬底层(6)有上表面和底面,在其底面设有一金属反射层(11),其特征在于:在粘胶层(5)与第一传导层(1)之间设有一布拉格反射层(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明
申请(专利权)人:杨文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