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31732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悬架系统,属于车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悬架系统存在的问题。悬架系统,包括固定框架和设置在固定框架上的四组悬架,悬架包括转向节、上叉臂、减震器、减震弹簧和下叉臂,下叉臂的中间连接部具有一向下凹陷的凹陷部,凹陷部上固定设置有支撑座,减震器的下端通过一转轴与支撑座转动连接,减震器可绕着转轴转动,下叉臂的两支脚均与固定框架下侧转动连接,固定框架上还设置有用于防止下叉臂绕着固定框架周向转动转角过大的限位件,每个悬架均对应着一个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呈柱状,限位件的端部朝向下叉臂支脚并在下叉臂绕着固定框架周向转动的路径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占用面积小,耐久,不易损坏。不易损坏。不易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架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车架
,特别是涉及一种悬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皮卡是汽车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采用轿车车头和驾驶室,同时带有敞开式货车车厢的车型。其特点是既有轿车般的舒适性,又不失动力强劲,而且比轿车的载货和适应不良路面的能力还强。最常见的皮卡车型是双排座皮卡。皮卡既可作为专用车、多用车、公务车、商务车,也可作为家用车,用于载货、旅游、出租等使用。
[0003]汽车悬架是汽车中弹性的连接车架与车轴的装置。它一般由弹性元件、导向机构、减震器等部件构成,主要任务是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的冲击,以提高乘车的舒适性。
[0004]目前的悬架系统存在悬架高度过大,体积大,占用过多面积的问题;还存在下叉臂偏摆转角过大而容易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悬架系统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体积小的悬架系统。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框架和设置在固定框架上的四组悬架,四组悬架呈矩形排列,所述悬架包括转向节、上叉臂、减震器、减震弹簧和下叉臂,转向节固定设置在固定框架上侧,减震器的上端与转向节连接,下端与下叉臂转动连接,减震器外部套设有减震弹簧,所述下叉臂整体呈U型,包括两支脚和连接两支脚的中间连接部,下叉臂的中间连接部具有一向下凹陷的凹陷部,凹陷部上固定设置有支撑座,减震器的下端通过一转轴与支撑座转动连接,减震器可绕着转轴转动,下叉臂的两支脚均与固定框架下侧转动连接,下叉臂可绕着固定框架周向转动,固定框架上还设置有用于防止下叉臂绕着固定框架周向转动转角过大的限位件,每个悬架均对应着一个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呈柱状,限位件的端部朝向下叉臂支脚并在下叉臂绕着固定框架周向转动的路径上。
[0008]在上述的一种悬架系统中,所述上叉臂呈U型包括左叉和右叉,转向节设置在左叉和右叉之间,上叉臂通过一连接轴与转向节转动连接。
[0009]在上述的一种悬架系统中,所述固定框架包括由两根长杆和两根短杆围城的矩形框,上述悬架通过转向节设置在长杆上,每根长杆上设置有两个悬架,一根长杆上的悬架与另一根长杆上的悬架呈镜像对称设置。
[0010]在上述的一种悬架系统中,所述固定框下侧还固定设置有四根与短杆平行的横档,横档的两端均设置有能与下叉臂支脚转动连接的连接座,两根长杆上相对称悬架的相对称下叉臂支脚分别与同一横档两端的连接座转动连接。
[0011]在上述的一种悬架系统中,所述限位件与悬架的下叉臂上其中一支脚相对应,支脚与限位件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加固片,所述加固片可防止支脚受限位件撞击变形。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下叉臂上设置了用于固定支撑座的凹陷部,可以减小悬架的高度,较小悬架系统的体积。
[0014]2、每个悬架均对应着一个限位件,可以防止下叉臂偏摆转角过大而容易损坏。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悬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悬架的结构图。
[0017]如图,1、固定框架;2、悬架;3、长杆;4、短杆;5、转向节;6、上叉臂;7、减震器;8、减震弹簧;9、下叉臂;10、支脚;11、中间连接部;12、凹陷部;13、支撑座;14、转轴;15、横档;16、连接座;17、左叉;18、右叉;19、限位件;20、加固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9]如图1所示,一种悬架2系统,包括固定框架1和设置在固定框架1上的四组悬架2,所述固定框架1包括由两根长杆3和两根短杆4围城的矩形框,每根长杆3上设置有两个悬架2,一根长杆3上的悬架2与另一根长杆3上的悬架2呈镜像对称设置,四组悬架2呈矩形排列。
[0020]如图2所示,所述悬架2包括转向节5、上叉臂6、减震器7、减震弹簧8和下叉臂9,转向节5固定设置在固定框架1的长杆3 上侧,上述悬架2通过转向节5设置在长杆3上,减震器7的上端与转向节5连接,下端与下叉臂9转动连接,减震器7外部套设有减震弹簧8。
[0021]所述下叉臂9整体呈U型,包括两支脚10和连接两支脚10 的中间连接部11,下叉臂9的中间连接部11具有一向下凹陷的凹陷部12,凹陷部12上固定设置有支撑座13,减震器7的下端通过一转轴14与支撑座13转动连接,减震器7可绕着转轴14 转动。所述固定框下侧还固定设置有四根与短杆4平行的横档15,横档15的两端均设置有能与下叉臂9支脚10转动连接的连接座 16,两根长杆3上相对称悬架2的相对称下叉臂9支脚10分别与同一横档15两端的连接座16转动连接。下叉臂9可绕着固定框架1周向转动。
[0022]所述上叉臂6呈U型包括左叉17和右叉18,转向节5设置在左叉17和右叉18之间,上叉臂6通过一连接轴与转向节5转动连接。
[0023]固定框架1上还设置有用于防止下叉臂9绕着固定框架1周向转动转角过大的限位件19,每个悬架2均对应着一个限位件19,所述限位件19呈柱状,限位件19的端部朝向下叉臂9支脚10 并在下叉臂9绕着固定框架1周向转动的路径上。所述限位件19 与悬架2的下叉臂9上其中一支脚10相对应,支脚10与限位件 19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加固片20,所述加固片20可防止支脚10 受限位件19撞击变形。
[0024]应该理解,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中,所有“包括
……”
均应理解为开放式的含义,也就是其含义等同于“至少含有
……”
,而不应理解为封闭式的含义,即其含义不应该理解为“仅包含
……”

[0025]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框架(1)和设置在固定框架(1)上的四组悬架(2),四组悬架(2)呈矩形排列,所述悬架(2)包括转向节(5)、上叉臂(6)、减震器(7)、减震弹簧(8)和下叉臂(9),转向节(5)固定设置在固定框架(1)上侧,减震器(7)的上端与转向节(5)连接,下端与下叉臂(9)转动连接,减震器(7)外部套设有减震弹簧(8),所述下叉臂(9)整体呈U型,包括两支脚(10)和连接两支脚(10)的中间连接部(11),下叉臂(9)的中间连接部(11)具有一向下凹陷的凹陷部(12),凹陷部(12)上固定设置有支撑座(13),减震器(7)的下端通过一转轴(14)与支撑座(13)转动连接,减震器(7)可绕着转轴(14)转动,下叉臂(9)的两支脚(10)均与固定框架(1)下侧转动连接,下叉臂(9)可绕着固定框架(1)周向转动,固定框架(1)上还设置有用于防止下叉臂(9)绕着固定框架(1)周向转动转角过大的限位件(19),每个悬架(2)均对应着一个限位件(19),所述限位件(19)呈柱状,限位件(19)的端部朝向下叉臂(9)支脚(10)并在下叉臂(9)绕着固定框架(1)周向转动的路径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珂郭中元黄建勇方胜建陈琴金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康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