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皂脚脱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29835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皂脚脱溶系统,皂脚暂存罐的出料口通过皂脚输送泵依次与皂脚加热器及皂脚脱溶器的皂脚进料口相连,皂脚脱溶器底部的皂脚抽出口通过皂脚抽出泵与皂脚输出管相连;皂脚脱溶器的气相出口与液沫分离器相连,液沫分离器的气相出口与气相冷凝器的入口相连,气相冷凝器的气相出口通过引风机接尾气吸收系统,气相冷凝器的冷凝液出口与分水罐的进口相连,分水罐的溶剂出口与溶剂输出管相连,分水罐的水侧出口通过水回流管与脱溶器中部的分水罐回流口相连;皂脚脱溶器底部的循环液出口与皂脚循环泵入口相连,皂脚循环泵的出口与皂脚脱溶器中部的循环液进口相连。本系统的蒸汽和电消耗低,设备维护成本低,皂脚中溶剂残余量低,且无任何废水产生。且无任何废水产生。且无任何废水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皂脚脱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脱溶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皂脚脱溶系统,属于油脂精炼


技术介绍

[0002]相较于常规油脂精炼,混合油精炼具有得率高及精炼油品质高等优势。因此,混合油精炼技术广泛应用于棉籽油、米糠油等油脂的精炼过程中。在混合油精炼过程中,混合油的浓度通常是75%

90%,经过酸反应和碱反应后的混合油进入脱皂离心机,脱出来的皂脚中通常还有1%

10%的溶剂。
[0003]对于这种含溶皂脚,目前主要有三种处理方法。
[0004]第一种方法是直接用泵输送进入蒸脱机中,通过间接和直接蒸汽将溶剂回收回来。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由于皂脚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以及皂脚分散性不好,使粕在蒸脱机中容易结团,影响粕的品质及售卖价格。目前这种方法已经渐渐地被淘汰。
[0005]第二种方法是采用薄膜蒸发器进行脱溶,即含溶皂脚在薄膜蒸发器中刮成膜状,溶剂暴露在气相空间中,从而实现溶剂脱除。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1)蒸汽消耗高。通常加热温度大于105℃,高于水的沸点,在脱溶的过程中一部分水也被蒸发出来,增加了蒸汽消耗;(2)皂脚残溶高,由于皂脚在里面停留时间短,缺少蒸煮的过程,使皂脚残溶普遍在1000ppm以上;(3)电耗高。因为薄膜蒸发器为细长高转速的设备,功率都在15KW以上,且需要多台并联或串联使用;(4)设备维护成本高,通常刮刀与外壁的间隙在1

3mm,设备很容易出现刮蹭。
[0006]第三种方法是公开号为CN104152272 A的中国技术专利申请中提出的一种混合油精炼两级皂脚脱溶系统,该系统克服了薄膜蒸发器皂脚残溶高、电耗高和维护成本高的缺点,但是采用了蒸汽喷射泵作为抽真空系统的动力,在真空的作用下,大量的水蒸汽仍然容易被气化出来,增加蒸汽消耗;而且在真空下水蒸汽和溶剂体积会发生膨胀,在气相空间中流速快,导致容易夹带皂脚进入冷凝器。该系统中出来的溶剂仍然要输送至蒸脱机重新蒸发回收,增加了蒸汽消耗。该系统在分水罐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这些废水里面还有高浓度的皂,很难处理。此外,该方法只采用了两级脱溶,无底部的蒸煮脱溶阶段。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皂脚脱溶系统,可降低蒸汽、电消耗,减少设备维护成本,增加皂脚中溶剂回收率,且无废水产生。
[0008]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皂脚脱溶系统,包括皂脚暂存罐,所述皂脚暂存罐的出料口与皂脚输送泵的入口相连,所述皂脚输送泵的出口与皂脚加热器的管程入口相连,所述皂脚加热器的管程出口与皂脚脱溶器的皂脚进料口相连,所述皂脚脱溶器底部的皂脚抽出口与皂脚抽出泵的入口相连,所述皂脚抽出泵的出口与皂脚输出管相连;所述皂脚脱溶器的气相出口与液沫分离器相连,所述液沫分离器的气相出口与气相冷凝器
的入口相连,所述气相冷凝器的气相出口通过引风机接尾气吸收系统,所述气相冷凝器的冷凝液出口与分水罐的进口相连,所述分水罐的溶剂出口与溶剂输出管相连,所述分水罐的水侧出口通过水回流管与所述脱溶器中部的分水罐回流口相连;所述皂脚脱溶器底部的循环液出口与皂脚循环泵入口相连,所述皂脚循环泵的出口与所述皂脚脱溶器中部的循环液进口相连。
[0009]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液沫分离器的底部出口与所述皂脚脱溶器中上部的皂脚沫回流口相连。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皂脚脱溶器的皂脚进料口上方设有与生蒸汽管相连的喷射蒸汽进口,所述皂脚脱溶器的上部内腔设有气液混合组件,所述气液混合组件包括共轴线的内套管和外套管,所述内套管的圆周壁上均匀分布有多道蒸汽孔,且外套管的下端与气液混合分布器相连,所述外套管的上部设有外套管弯头,所述皂脚脱溶器的皂脚进料口通过外套连接管与所述外套管弯头的入口相连,所述内套管的上端从外套管弯头中伸出,所述内套管的上端口连接有内套管弯头,所述喷射蒸汽进口通过内套连接管与所述内套管弯头的入口相连。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液混合分布器的圆周上均匀设有多个切向喷头。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皂脚脱溶器的下部内腔设有加热盘管,所述加热盘管的上端与间接蒸汽进口相连,所述加热盘管的下端与蒸汽冷凝水出口相连,所述加热盘管的上方设有直接蒸汽管,所述直接蒸汽管的内端头沿皂脚脱溶器的轴线弯曲向上,且上端设有伞状挡板,所述直接蒸汽管的外端头与筒壁上的直接蒸汽进口相连。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循环液进口的内端头沿皂脚脱溶器的轴线弯曲向下且下端设有循环液分布器,所述循环液分布器位于所述分水罐回流口所在横截面的上方。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皂脚脱溶器顶部的气相出口中设有除沫网,所述除沫网的底部设有支撑格栅。
[00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1)蒸汽消耗低,本技术在微负压的状态下进行脱溶,脱溶温度为80

98℃,低于水蒸汽的沸点,脱溶过程中水蒸汽汽化量小。(2)电耗低,本技术避免采用大功率的薄膜蒸发器电机,只需采用小功率的循环喷射泵,大大降低了电耗;(3)设备维护成本低,整个皂脚脱溶器无动件,大大降低了设备故障率;(4)皂脚残溶低,采用了三级脱溶技术,即顶部蒸汽喷射脱溶,中部循环喷射脱溶和底部蒸煮脱溶,皂脚残溶可控制在500ppm以下;(5)无任何废水产生,产生的少量水通过分水罐底部回流至皂脚皂脚脱溶器,整个过程没有高皂脚含量的废水产生。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技术。
[0017]图1为本技术皂脚脱溶系统的流程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中皂脚脱溶器的主视图;
[0019]图3为图2的俯视图;
[0020]图4为图2的左视图;
[0021]图5为图4的剖视图;
[0022]图6为图3中气液混合组件的放大图;
[0023]图7为图6的左视图。
[0024]图中:T1.皂脚暂存罐;E1.皂脚加热器;C1.皂脚脱溶器;S1.液沫分离器;E2.气相冷凝器;F1.引风机;T2.分水罐;P1.皂脚输送泵;P2.循环喷射泵;P3.皂脚抽出泵;G1.皂脚输出管;G2.水回流管;G3.溶剂输出管;G4.生蒸汽管;1.皂脚进料口;2.喷射蒸汽进口;3.气液混合组件;3a.内套管;3b.蒸汽孔;3c.外套管;3d.气液混合分布器;4.直接蒸汽进口;4a.伞状挡板;5.间接蒸汽进口;6.蒸汽冷凝水出口;7.液位计接口;8.支耳;9.循环液进口;10.除沫网;11.气相出口;12.循环液分布器;13.分水罐回流口;14.皂脚沫回流口;15.加热盘管;16.循环液出口;17.皂脚抽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的皂脚脱溶系统包括皂脚暂存罐T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皂脚脱溶系统,包括皂脚暂存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皂脚暂存罐的出料口与皂脚输送泵的入口相连,所述皂脚输送泵的出口与皂脚加热器的管程入口相连,所述皂脚加热器的管程出口与皂脚脱溶器的皂脚进料口相连,所述皂脚脱溶器底部的皂脚抽出口与皂脚抽出泵的入口相连,所述皂脚抽出泵的出口与皂脚输出管相连;所述皂脚脱溶器的气相出口与液沫分离器相连,所述液沫分离器的气相出口与气相冷凝器的入口相连,所述气相冷凝器的气相出口通过引风机接尾气吸收系统,所述气相冷凝器的冷凝液出口与分水罐的进口相连,所述分水罐的溶剂出口与溶剂输出管相连,所述分水罐的水侧出口通过水回流管与所述脱溶器中部的分水罐回流口相连;所述皂脚脱溶器底部的循环液出口与皂脚循环泵入口相连,所述皂脚循环泵的出口与所述皂脚脱溶器中部的循环液进口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皂脚脱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沫分离器的底部出口与所述皂脚脱溶器中上部的皂脚沫回流口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的皂脚脱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皂脚脱溶器的皂脚进料口上方设有与生蒸汽管相连的喷射蒸汽进口,所述皂脚脱溶器的上部内腔设有气液混合组件,所述气液混合组件包括共轴线的内套管和外套管,所述内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小荣杭明梁椿松周二晓高崇波崔文亮陈炜婷
申请(专利权)人:迈安德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