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对背封装集成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9287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对背封装集成电路,有金属引线框架,其特征是:在金属引线框架的正反两面均放置有集成电路芯片,在芯片及引线外覆有塑料封装。其有益效果为:结构新颖、设计巧妙、封装容易、引线连接可靠、特别适合于大批量生产。(*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技术中的元器件,是一种集成电路,具体地说,是一种背对背封装集成电路
技术介绍
塑料封装的集成电路目前有其通行的标准结构和工艺流程,这种标准结构和工艺流程,在国际上已使用了二、三十年。近几年来,随着电子产品不断朝轻、薄、短、小方向发展,集成电路也在向高密度小型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步,集成电路的封装技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塑料封装的传统标准外形的集成电路,一般是由芯片、塑料封装、金丝或铝丝、引线框架等组装而成。现在市场已出现了多芯片封装在一起、芯片两层或两层以上重叠封装的产品,这样的多芯片封装集成电路已广泛使用在数码相机、掌上电脑等许多便携式电子产品中。但这些现有的多芯片重叠封装集成电路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当多芯片大小差不多的情况下,引线的连接将遇到麻烦,在结构上的可靠性也不够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封装容易、引线连接可靠、特别适合于大批量生产的背对背封装集成电路。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背对背封装集成电路,有金属引线框架,其特征是在金属引线框架的正反两面均放置有集成电路芯片,在芯片及引线外覆有塑料封装。本技术中所述的集成电路芯片与金属引线框架的载片台间有点胶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新颖、设计巧妙、封装容易、引线连接可靠、特别适合于大批量生产。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一种背对背封装集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该例中,有金属引线框架1、2,在金属引线框架1、2的正反两面均放置有集成电路芯片3、4,在芯片3、4及引线5、6外覆有塑料封装7。所述的集成电路芯片3、4与金属引线框架1、2的载片台间有点胶层。本技术在完成结构加工时,需要在点胶区和焊接区加上轨道垫块,二次装片面框架的内引线要进行精压,以防止第一次装片时破坏键合区的镀银层,第一次装片后需要充分固化。在焊接区需加上两块加热板和两块压板(分别进行正反两面键合用),键合区的加热块和压板的作用是防止在键合过程中,框架的振动可能导致的反面芯片的掉落。以及由于载片台上的芯片是悬空的,因芯片表面的加热比较弱而导致第一焊点受到影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对背封装集成电路,有金属引线框架,其特征是:在金属引线框架的正反两面均放置有集成电路芯片,在芯片及引线外覆有塑料封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对背封装集成电路,有金属引线框架,其特征是在金属引线框架的正反两面均放置有集成电路芯片,在芯片及引线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海忠王洪辉吉加安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富士通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