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于真空腔体之芯片压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8541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使用于真空腔体之芯片压合装置,该芯片压合装置包含:一承置部,设置于该真空腔体内,该承置部的上方置放一第一芯片,并在该第一芯片上方置放一第二芯片;一压合部,设置于该真空腔体内;复数个连动轴,其一端固定于该压合部,并贯穿该承置部及该真空腔体而延伸出该真空腔体外;以及一下拉机构,该些连动轴的另一端固定于该下拉机构,该下拉机构使该些连动轴上下移动,而带动该压合部上下移动,以压合该压合部与承置部之间之该第一芯片与该第二芯片。(*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芯片压合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使用于真空 腔体之芯片压合装置。
技术介绍
芯片压合(Bonding)应用相当广泛,举凡发光二极管(LED)、液晶 (LCD)、高功率组件(Power Device)、超薄芯片、喷墨头、微机电、CMOS 影像芯片(CIS,CMOS Image Sensor)、生物芯片、玻璃片、塑料片、晶 圆封装(Wafer Level Packaging)及金属片等之一者或其组合都会应用 的到。以发光二极管为例, 一般有红光,白光,蓝光等发光二极管,为 了提升发光的亮度,即可针对其发光结构作一些修改,把二极管的芯 片发光的一面黏合(或压合)到另外一个不吸光、反射或全反射的物 质上,贴好之后,再把另一面不发光的基板腐食掉,如此即可提升 30%到15%的亮度。另外,在液晶(LCD)投影机上,吾人可用芯片黏 合(或压合)技术将驱动LCD的组件CMOS电路芯片与液晶(LCD) 芯片黏着在一起。而在高功率组件(power device)方面,吾人希望绝 缘效果非常好,因此可利用芯片压合技术,将组件贴在氧化硅(SI02) 上,然后把组件上面的硅拿掉(因为硅缘绝不好),再于其上长SI02, 以增加绝缘效果。至于超薄芯片、喷墨头、微机电、生物芯片、玻璃片、塑料片或金属片等之应用需求,更不胜枚举。在半导体制程里,芯片压合(Bonding)用的装置可以把两片芯片结 合在一起,其系利用压力,加热,让二芯片形成共晶,达到共晶点, 使金属全键结在一起,进而使芯片黏合在一起。图1为习用真空腔体的芯片压合装置的示意图。包含真空腔体 100、传动机构101、压合部102、第一芯片103、第二芯片104、承置 部105、阀106及泵107。传动机构101利用一传动轴推动压合部102, 当第一芯片103及第二芯片104放到承置部105时,即可推动压合部 102对第一芯片103及第二芯片104进行压合的动作。然而,习用真空芯片压合装置有下列缺点1 、在真空腔体内进行芯片压合时需要考虑芯片压合的力量,才 不会有芯片压合不良或破坏芯片表面,但是习用的技术力量不好控 制。2 、在传动机构设于真空腔体的上方容易产生微粒(Particle)掉落 到腔体里面,造成制程上的污染,影响芯片压合的良率(YWdRate)。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于真空腔体之 芯片压合装置,在真空腔体内进行芯片压合的制程时,利用比例积分 微分控制法则来控制芯片压合的力量,使芯片压合效果良好或而不会 破坏芯片表面。另外,也可减少微粒(Particle)的产生,提升芯片压合 的良率。本案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于真空腔体之芯片压合装置,该芯片压合装置包含 一承置部,设置于该真空腔体内,该承置部的上方置放一 第一芯片,并在该第一芯片上方置放一第二芯片; 一压合部,设置于 该真空腔体内;复数个连动轴,其一端固定于该压合部,并贯穿该承 置部及该真空腔体而延伸出该真空腔体外;以及一下拉机构,该些连 动轴的另一端固定于该下拉机构,该下拉机构使该些连动轴上下移 动,而带动该压合部上下移动,以压合该压合部与承置部之间之该第 一芯片与该第二芯片。附图说明图1为习用真空腔体内之芯片压合机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案于真空腔体内之芯片压合机构的示意图。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真空腔体12阀14泵16芯片压合装置18承置部20第一心片22第—心片24压合部26连动轴28下拉机构100真空腔体101 传动机构102 压合部103 第一芯片104 第二芯片105 承置部106 阀107 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案于真空腔体内之芯片压合机构的示意图。在图1中, 真空腔体10具有一泵14及一阀12。泵14用以持续抽取真空腔体10 内的空气,使真空腔体10内保持真空的状态。芯片压合装置16包含一承置部18、 一压合部24、连动轴26及 一下拉机构28。承置部18设置于真空腔体10内,该承置部18的上 方置放一第一芯片20,并在第一芯片20上方置放一第二芯片22。压 合部24设置于真空腔体10内。数个连动轴26与真空腔体绝缘,其 一端固定于压合部24,并贯穿承置部18及真空腔体10而延伸出真 空腔体10外。连动轴26的另一端固定于下拉机构28,下拉机构28 使连动轴26上下移动,而带动压合部23上下移动。当下拉机构28 使连动轴26向下移动时,带动压合部24朝向承置部18方向移动, 以压合压合部24与承置部18之间的第一芯片20与第二芯片22。并 且,利用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法则来控制下拉机构28下拉的力量,进而控制压合部24与承置部18压合第一芯片20及第二芯片22的力其中,下拉机构28系为气压式、油压式或及马达传动式的下拉 机构。在压合第一芯片20及第二芯片22时,可在其间涂布一黏着胶。 第一芯片20及第二芯片22系为一发光二极管、 一液晶、 一高功率组 件、 一超薄芯片、 一喷墨头、 一微机电、 一生物芯片、 一玻璃片、一 塑料片及一金属片等之其中一者或其组合。本案的优点系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于真空腔体之芯片压合装置,在 真空腔体内进行芯片压合的制程时,利用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法则来控 制芯片压合的力量,使芯片压合效果良好或而不会破坏芯片表面。另 外,也可减少微粒(Particle)的产生,提升芯片压合的良率。综上所述,本案之真空腔体之芯片压合装置可以使芯片压合的效 果更为良好,提升芯片压合的良率;其结构上的改变或外观的变更设 计,例如下拉机构改以其它方式驱动、连动轴个数的增减等,皆不脱 本案所欲揭露的创作精神。本案所揭露之技术,得由熟习本技术人士据以实施,而其前所未 有之作法亦具备专利性,爰依法提出专利之申请。惟上述之实施例尚 不足以涵盖本案所欲保护之专利范围,因此,提出申请专利范围如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使用于真空腔体之芯片压合装置,其特征为该芯片压合装置包含:    一承置部,设置于该真空腔体内,该承置部的上方置放一第一芯片,并在该第一芯片上方置放一第二芯片;    一压合部,设置于该真空腔体内;    复数个连动轴,其一端固定于该压合部,并贯穿该承置部及该真空腔体而延伸出该真空腔体外;以及    一下拉机构,该些连动轴的另一端固定于该下拉机构,该下拉机构使该些连动轴上下移动,而带动该压合部上下移动,以压合该压合部与该承置部之间之该第一芯片与该第二芯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使用于真空腔体之芯片压合装置,其特征为该芯片压合装置包含一承置部,设置于该真空腔体内,该承置部的上方置放一第一芯片,并在该第一芯片上方置放一第二芯片;一压合部,设置于该真空腔体内;复数个连动轴,其一端固定于该压合部,并贯穿该承置部及该真空腔体而延伸出该真空腔体外;以及一下拉机构,该些连动轴的另一端固定于该下拉机构,该下拉机构使该些连动轴上下移动,而带动该压合部上下移动,以压合该压合部与该承置部之间之该第一芯片与该第二芯片。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于真空腔体之芯片压合装置,其 特征为其中,该下拉机构系为气压式、油压式及马达下拉式的下拉机 构之其中一者。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志文吴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聚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