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抗震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84103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抗震阻尼器,属于包括壳体和阻尼器本体,所述阻尼器本体的下端设有固基机构,所述阻尼器本体的下端通过固基机构和壳体的内侧底部活动连接,所述阻尼器本体的外壁设有连接件,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安装件,所述壳体的上端通过安装件和阻尼器本体的外壁活动连接。首先将阻尼器本体下端的插块插入到壳体内侧底部的插槽中,与此同时插块的下端设置多个钢柱和插槽的槽底的定槽进一步进行插接,可以提升插块的稳定效果,然后利用阻尼器本体上滑动的环套下滑后在螺柱上落位使用锁紧螺套固定即可,从而可以提升阻尼器本体的稳定强度,增强安全性。增强安全性。增强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抗震阻尼器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抗震阻尼器。

技术介绍

[0002]阻尼器,是以提供运动的阻力,耗减运动能量的装置。在航天、航空、军工、枪炮、汽车等行业中早已应用各种各样的阻尼器或减震器来减振消能。从20世纪70年代后,人们开始逐步地把这些技术转用到建筑、桥梁、铁路等结构工程中,其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有五十多年历史的液压粘滞阻尼器,在美国被结构工程界接受以前,经历了大量实验,严格审查,反复论证,特别是地震考验的漫长过程。
[0003]通过在中国专利网检索专利号CN202020057323.5的一种便于安装的桥墩抗震阻尼器,包括桥墩本体,所述桥墩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板顶部的左侧与右侧均设置有阻尼器本体,所述连接块的表面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位于阻尼器本体外侧的挤压板,所述挤压板的底部与阻尼器本体的表面接触,所述挤压板顶部的右侧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的底端依次贯穿挤压板与连接板并延伸至连接板的内部,所述螺栓与连接板螺纹连接;该减震阻尼器在结构特点上虽然安装方式较为方便,由于将减震阻尼器直接安装在桥墩本体的顶部,但是稳定强度不够,一旦桥墩本体上端面腐坏,桥体极容易出现崩塌现象,同时采用双减震阻尼器,阻尼器之间的没有连接结构,一旦其中一个出现活动,那么及其容易影响到桥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新型抗震阻尼器,其能够解决阻尼器本体下端安装稳定性不好和阻尼器本体之间缺乏连接效果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抗震阻尼器,包括壳体和阻尼器本体,所述阻尼器本体的下端设有固基机构,所述阻尼器本体的下端通过固基机构和壳体的内侧底部活动连接,所述阻尼器本体的外壁设有连接件,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安装件,所述壳体的上端通过安装件和阻尼器本体的外壁活动连接。
[0006]通过将阻尼器本体的下端设置固基机构,可以提高阻尼器本体下端的稳定性,同时在阻尼器本体中部之间设置连接件和上半部设置的安装件可以增强阻尼器本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也提升了整体效果。
[0007]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所述固基机构包括螺柱,所述螺柱等角度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内侧底部,所述阻尼器本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插块,所述壳体的内侧底部设有插槽,所述插块和插槽插接连接,所述插块的下端和插槽的槽底为插接连接,所述阻尼器本体的下端外壁滑动连接有环套,所述环套的下端面和插块的上端面相贴合,所述螺柱的上端贯穿环套螺纹连接有锁紧螺套。
[0008]通过设置固基机构,首先将阻尼器本体的下端的插块插入到壳体内侧底部的插槽中,然后利用阻尼器本体上滑动的环套下滑后在螺柱上落位使用锁紧螺套固定后,可以将
阻尼器本体的插块卡在插槽内,提高阻尼器本体下端的稳定性。
[0009]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所述插块的下端等角度固定连接有多个钢柱,所述插槽的槽底开设有定槽,所述钢柱的下端和定槽为插接连接。
[0010]通过在插块的下端设置多个钢柱和插槽的槽底的定槽进一步进行插接,可以提升插块的稳定效果。
[0011]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所述阻尼器本体的下端外壁等角度开设有滑槽,所述阻尼器本体的下端外壁通过滑槽和环套滑动连接。
[0012]通过在阻尼器本体的外壁设置滑槽,可以方便环套在阻尼器本体的滑槽内上下滑动。
[0013]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所述插块的形状为圆柱状。
[0014]通过将插块设置圆柱状,可以提高环套和插块的接触面,有利于增强稳定性。
[001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固块和第二固块,所述第一固块固定连接在壳体内部左侧的阻尼器本体外壁上,所述第二固块固定连接在壳体内部右侧的阻尼器本体外壁上,所述第一固块和第二固块的对侧均设有位槽,所述第二固块的位槽内转动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另一端设于第一固块的位槽内侧,所述第一固块的上端设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的下端分别贯穿第一固块的位槽和安装块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
[0016]通过设置连接件,在壳体内左侧的阻尼器本体外壁上设置第一固块和壳体右侧的阻尼器本体上设置的第二固块,利用第二固块位槽上设置转动的安装块,安装块通过转动后进入到第一固块位槽内后再通过第一螺栓和锁紧螺母固定,增强阻尼器本体中部连接的稳定性。
[0017]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第二固块的位槽内侧固定连接有圆杆,所述第二固块的位槽内侧通过圆杆和安装块的一端转动连接。
[0018]通过在第二固块的位槽内设置圆杆,可以方便安装块进行转动。
[0019]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所述安装件包括第一配板和第二配板,所述第一配板转动连接在壳体的上端左侧,所述第二配板转动连接在壳体的上端右侧,所述阻尼器本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环圈,所述第二配板的左端和第一配板的右端分别与环圈的上端面相贴合,所述第二配板的左端边口和第一配板的右端边口相适配,所述第二配板的上端设有第二螺栓,所述壳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垫块,所述第二螺栓的下端分别贯穿第一配板和第二配板与垫块螺纹连接。
[0020]通过设置安装件,第一配板和第二配板通过翻转后可以和阻尼器本体外壁的环圈贴合,再利用第二螺栓和垫块的相互配合可以将第一配板和第二配板固定在一起,使其可以将环圈卡在第一配板和第二配板下端面上,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体的连接性和稳定效果。
[0021]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所述壳体的上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轴柱,所述第一配板转动连接在壳体上端左侧的轴柱对侧内,所述第二配板转动连接在壳体上端右侧的轴柱对侧内。
[0022]通过在壳体上端设置轴柱,可以使得第一配板和第二配板在轴柱对侧分别进行转动。
[0023]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第一配板的右侧和第二配板的左侧均设有弧槽,
所述第一配板和第二配板的弧槽分别与阻尼器本体的形状相适配。
[0024]通过在第一配板和第二配板上设置弧槽,利用弧槽和阻尼器的外形相适配,再翻转后有益于将阻尼器本体上的环圈卡住。
[002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新型抗震阻尼器,使用时,首先将阻尼器本体下端的插块插入到壳体内侧底部的插槽中,与此同时插块的下端设置多个钢柱和插槽的槽底的定槽进一步进行插接,可以提升插块的稳定效果,然后利用阻尼器本体上滑动的环套下滑后在螺柱上落位使用锁紧螺套固定即可,从而可以提升阻尼器本体的稳定强度,增强安全性;在壳体内左侧的阻尼器本体外壁上设置第一固块和壳体右侧的阻尼器本体上设置的第二固块,利用第二固块位槽上设置转动的安装块,安装块通过转动后进入到第一固块位槽内后再通过第一螺栓和锁紧螺母固定,而阻尼器本体的上半部中第一配板和第二配板通过翻转后可以和阻尼器本体外壁的环圈贴合,再利用第二螺栓和垫块的相互配合可以将第一配板和第二配板固定在一起,使其可以将环圈卡在第一配板和第二配板下端面上,可以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抗震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阻尼器本体(6),所述阻尼器本体(6)的下端设有固基机构(4),所述阻尼器本体(6)的下端通过固基机构(4)和壳体(1)的内侧底部活动连接,所述阻尼器本体(6)的外壁设有连接件(7),所述壳体(1)的上端设有安装件(8),所述壳体(1)的上端通过安装件(8)和阻尼器本体(6)的外壁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抗震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基机构(4)包括螺柱(404),所述螺柱(404)等角度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内侧底部,所述阻尼器本体(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插块(402),所述壳体(1)的内侧底部设有插槽(403),所述插块(402)和插槽(403)插接连接,所述插块(402)的下端和插槽(403)的槽底为插接连接,所述阻尼器本体(6)的下端外壁滑动连接有环套(401),所述环套(401)的下端面和插块(402)的上端面相贴合,所述螺柱(404)的上端贯穿环套(401)螺纹连接有锁紧螺套(40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抗震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块(402)的下端等角度固定连接有多个钢柱(3),所述插槽(403)的槽底开设有定槽(2),所述钢柱(3)的下端和定槽(2)为插接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抗震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本体(6)的下端外壁等角度开设有滑槽(5),所述阻尼器本体(6)的下端外壁通过滑槽(5)和环套(401)滑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抗震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块(402)的形状为圆柱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抗震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7)包括第一固块(701)和第二固块(702),所述第一固块(701)固定连接在壳体(1)内部左侧的阻尼器本体(6)外壁上,所述第二固块(702)固定连接在壳体(1)内部右侧的阻尼器本体(6)外壁上,所述第一固块(701)和第二固块(702)的对侧均设有位槽(7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雪阳池也周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楹梁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