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6684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应用在热交换的快速插拔的散热模块,其能充分利用有限空间而达到最大的散热功效,完全不会受到系统内部高度或厚度的影响。该散热模块包括一散热装置以及一端子构件,端子构件设置且固定在散热装置的一侧边,并与散热装置进行电连接,当散热模块插入系统的框架内时,端子构件可直接插接在系统内的一端子座中,使得散热模块与系统形成电连接。(*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模块,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热交换(hot swap)的快速插拔散热模块。传统中风扇多被用于作为散热装置。而一般的电器产品最多只用一个散热风扇,但是高阶系统的散热要求往往比一般电器要高,需要更多的散热风扇才能充分将系统所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同时采用较多的散热风扇也可增加系统的稳定度,例如,当其中一个散热风扇发生故障时,可通过提高其他风扇的散热效率来达到系统稳定散热的功效。目前高阶系统通常使用热交换的风扇,也就是在系统运作中遇到风扇发生故障,能够在线上操作以便更换新的风扇,而不需要关闭系统,因此可使系统运作更具有持续性。例如,计算机系统的伺服器就特别需要采用这种设计。为达到热交换的目的,目前已有许多种设计的散热模块。参阅附图说明图1A,图1A是一种惯用的散热模块,两个散热风扇11通过多条导线13连接的端子12,插入在一系统框架上的端子座而与系统电连接,以在两散热风扇中传输系统的信号或电源,提供运作的需要。当将多个风扇用于高阶系统时,如图1B所示,每两个单体风扇通过螺丝组合在一起,并插入系统框架14中,通过连接两者的端子插入系统内的端子座而与系统进行电连接。然而,这种方式将造成端子线过多且不易理线的情况。此外,当其中一个散热模块发生故障时,比较不容易拆卸和更新。再者,如只有其中一个散热风扇发生故障,则需要将整个模块进行更换,因而增加了成本。因此,如何在有限空间内设计一种快速插拔散热模块,以提供给使用者及系统设计者更方便的使用及设计,是目前极需解决的问题。本技术鉴于公知技术的缺点,经试验与研究提出本技术散热模块。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应用于热交换的快速插拔散热模块。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插拔散热模块,其能在有限的空间内达到最佳的散热功效,完全不会受到系统内部高度或厚度的影响。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发生故障时易于拆卸及更新的快速插拔散热模块。根据本技术的散热模块包括一散热装置;以及一端子构件,其设置且固定在该散热装置的一侧边,并与散热装置形成电连接,当散热模块插入系统的框架内,端子构件可直接插接在系统内的一端子座,使得散热模块与系统可形成电连接。最好散热装置为一散热风扇。该散热风扇可通过一导线、采用焊接方式或多个接点或接脚与端子构件形成电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案,该散热模块还包括一固定元件,用以将端子构件固定在散热装置的侧边。该固定元件较佳为一L型构件,可通过一卡扣构件、螺丝或铆钉而与散热装置组装在一起。此外,固定元件上还设有多个弹片,当散热模块插入系统的框架内并盖上系统的外壳后,该弹片可顶住外壳,使得散热模块可固定在系统的框架内。根据本技术的再一方案,该散热模块可通过一托盘而插拔在系统的框架内,并与系统形成电连接。该托盘上设有多个支架,将托盘分隔成多个分隔槽,可使多个散热模块插入隔槽中。此外,在托盘的多个支架上也分别设置有一端子座,当散热模块插入托盘内时,散热模块的端子构件可直接插接在端子座上,使得散热模块可与该系统形成电连接。托盘可由螺丝或卡扣方式固定在系统的框架内。本技术通过下面的详细说明并结合附图将更深入的了解。图1A是惯用的散热模块的立体图;图1B显示惯用的散热模块组装在系统框架内的情形;图2A是本技术散热模块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B是从另一角度观看图2A所示的散热模块的立体图;图3A是本技术散热模块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情形;图3B是图3A所示的散热模块插入系统框架后的组合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模块,其可快速插拔在一系统框架内。该散热模块包括一散热装置以及一端子构件,该端子构件设置且固定于散热装置的一侧边,并与散热装置进行电连接,当散热模块插入在该系统的框架内时,端子构件可直接插接在系统内的一端子座,使得散热模块与系统可形成电连接。当然,本技术的设计及构想亦可应用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散热风扇的组合中。为便于说明,仅以两个散热风扇组装在一起为例,但不应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权利范围。参阅图2A,其为本技术散热模块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在该较佳实施例中,两个散热风扇211,212通过一固定元件22组装在一起,组装方式是将固定元件22安置在两散热风扇211,212的侧边,并以螺丝、铆钉或卡扣方式(如卡孔与凸件、卡槽与卡钩等任何本领域的技术的人员所熟知的卡接方式)组合在一起。另外,设置一端子构件23,其固定在从固定元件延伸向外侧的支座221上,并通过导线、接点、接脚或焊接方式与两个散热风扇211,212形成电连接。图2B是从另一角度观看图2A所示的散热模块的立体图,其中可看出端子构件23具有多个接脚231,当散热模块插入系统的框架内时,端子构件23的接脚231可插入系统内的一端子座中的插孔内(图未示),使得散热模块2可通过端子构件23与系统形成电连接。固定元件22最好是一L型构件,可以是一体成型或者由两个独立的片形元件构成,所组成的材料可以是金属或绝缘材料(如塑胶)。在设计上其一侧具有向外侧延伸的支座221,用以将端子构件23设置和固定在支座上,并可在另一侧(面朝上的一侧)设有多个弹片24,弹片24卡接在固定元件表面上的多个孔内,当该散热模块2直接插入系统框架内而未加以固定时,该多个弹片可在盖上系统的外壳后顶住该外壳,使得散热模块2固定在系统框架内,避免在散热风扇运转时产生晃动。另外,参阅图3A,其说明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其中可将多个散热模块(与图2A或图2B所示的散热模块相同)先组装在一托盘或风扇托盘31中,而后再插入系统框架内。该风扇托盘31具有多个支架32,将风扇托盘31分隔成多个分隔槽33,以便将多个散热模块分别放置其中。此外,多个支架32上分别设置有一端子座34,以便在散热模块插入风扇托盘31中时,使散热模块的端子构件23的多个接脚231插入端子座34的插孔内。当装配有多个散热模块的整个风扇托盘31插入系统框架内,并与系统进行电连接(图未示)时,每个散热模块可通过端子构件23与系统形成电连接。风扇托盘31可借助螺丝、铆钉或卡扣方式固定在系统框架41内,如图3B所示。另外,为避免因多个散热模块分别直接插入分隔槽33内而且未加以固定,因而在风扇运转时产生晃动,所以在固定元件上另外设有多个弹片,它们直接插接在固定元件表面上的多个孔内,当装有多个散热模块的托盘31插入系统的框架41内并盖上系统的外壳(图未示)后,弹片可顶住外壳使得散热模块固定在系统框架内。综上所述,本新型所提供的快速插拔散热模块,可充分利用有限空间达到最佳的散热功效。举例来说,如系统的内部高度为85毫米,则可以使用80毫米的散热风扇为设计基础,将端子构件设计在散热风扇的侧边,以构成一散热模块,当散热模块插入系统的框架内时,端子构件即可直接插接在系统内的端子座中,使得散热模块可通过端子构件与系统进行电连接,将系统的信号或电源传输散热风扇,并具有热交换的功能。当然,根据本技术的方案,端子构件可设置在散热模块之前、后、左、右的位置,整体应用完全不会受到系统内部高度或厚度的影响,并且能有效的利用空间以便达到最佳的散热功效。此外,本技术所设计的装有多个散热模块的风扇托盘或单一散热模块都可分别在线上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模块,其可插拔在一系统内,包括:一散热装置;以及一端子构件,设置且固定在所述散热装置的一侧边,并与所述散热装置形成电连接,当所述散热模块插入所述系统的框架内时,所述端子构件可直接插接在所述系统内的一端子座中,使所述散热模块与所述系统形成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模块,其可插拔在一系统内,包括一散热装置;以及一端子构件,设置且固定在所述散热装置的一侧边,并与所述散热装置形成电连接,当所述散热模块插入所述系统的框架内时,所述端子构件可直接插接在所述系统内的一端子座中,使所述散热模块与所述系统形成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所述散热装置为一风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所述散热装置通过一导线与所述端子构件形成电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所述散热装置通过一焊接方式与所述端子构件形成电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所述散热装置由多个接点或接脚与所述端子构件形成电连接。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还包括一固定元件,用固定元件将所述端子构件固定于所述散热装置的侧边。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所述固定元件为一L型构件。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所述固定元件通过一卡扣方式与所述散热装置组合在一起。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所述固定元件由螺丝或铆钉与所述散热装置组装在一起。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所述固定元件上设有多个弹片,当所述散热模块插入在所述系统的框架内并盖上系统的外壳后,所述弹片可顶住所述外壳,使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喜温兆戊庄德财许嘉纯吕昭文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