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穿堤管道上的路基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4979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位于穿堤管道上的路基路面结构,涉及道路工程领域。它包括路基路面结构和穿堤管道;路基路面结构位于穿堤管道上,路基路面结构分为四种工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基于不同工况,根据穿堤管道结构在新建道路前、后荷载作用效应相同的原则,提出一种位于穿堤管道上方的路基路面结构,为现有穿堤管道的减载加固设计提供依据。的减载加固设计提供依据。的减载加固设计提供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位于穿堤管道上的路基路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道路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位于穿堤管道上的路基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滨江道路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拟建道路与穿堤管道相交的情况,由于绝大多数现状穿堤管道在设计过程中未考虑高频重载车辆工况,在道路建设及后期运营过程中,填方路堤在车辆荷载(特别是高频重载)作用下,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路面病害频发、横向穿堤管线损坏,影响管道正常使用的同时,路面开挖维修对堤防安全存在隐患。
[0003]滨江道路下方的穿堤管道的受力情况十分复杂,目前对道路下方管道的加固设计缺乏成熟的理论体系,管道加固多基于经验,在实施过程中常出现因设计过于保守而不经济,或者因处理不当而导致填方路堤段道路在施工和运营阶段出现病害而影响正常使用,增加运维费用等一系列问题。
[0004]我国的路基路面设计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

2006)》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

2011)》)和管道结构设计规范(《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 50332

2002)》)中对埋地管道上方路基路面结构特殊处理均未做明确规定。相关研究中,管道加固处理措施普遍集中于开挖新建传力板,此类措施对现状管道干扰大、施工难度高、且受管顶覆土高度限制。
[0005]因此,研发一种位于穿堤管道上的路基路面结构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位于穿堤管道上的路基路面结构。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位于穿堤管道上的路基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路基路面结构和穿堤管道;所述路基路面结构位于穿堤管道上,路基路面结构分为四种工况;
[0008]当第一种工况时,路基路面结构由下到上依次包括管顶上覆原状土、路基填土层、砂砾垫层、第一钢丝网片、轻质土底基层、第二钢丝网片、水泥砼基层和沥青砼面层;所述砂砾垫层中有复合土工膜;
[0009]当第二种工况时,路基路面结构由下到上依次包括管顶上覆原状土、砂砾垫层、第一钢丝网片、轻质土底基层、第二钢丝网片、水泥砼基层和沥青砼面层;所述砂砾垫层中有复合土工膜;
[0010]当第三种工况时,路基路面结构由下到上依次包括砂砾垫层、第一钢丝网片、轻质土底基层、第二钢丝网片、钢筋砼基层和沥青砼面层;所述砂砾垫层中有复合土工膜;
[0011]当第四种工况时,路基路面结构由下到上依次包括砂砾垫层、水泥砼基层和沥青砼面层;所述砂砾垫层中有复合土工膜。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泥砼基层厚度为15

25cm。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轻质土底基层的强度等级不低于CF0.8,容重等级不小于W6。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砂砾垫层厚度为15

30cm;所述复合土工膜厚度不小于0.5mm。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轻质土底基层的最小厚度H
3min
为:
[0016][0017]其中,H0为车辆荷载当量土柱高,γ0为土的重力密度;H1为沥青砼面层的厚度;γ1为沥青砼的重力密度;H2为水泥砼基层的厚度,γ2为水泥砼的重力密度,γ3为轻质土的重力密度,H4为砂砾垫层的厚度,γ4为砂砾垫层的重力密度,H
t
为路基填土层的厚度,γ
t
为路基填土层的重力密度,γ
c
为管顶上覆原状土的重力密度。
[0018]轻质土底基层最大厚度H
3max
为:
[0019]H
3max
=H

H1‑
H2‑
H4。
[00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车辆荷载当量土柱高计算公式为:
[0021][0022]其中,N为横向分布的车辆数,Q为每辆车的总重,L为前后轴距加轮胎着地长度,B为横向分布车轮轮胎外缘之间的距离;
[0023]B=Nb+(N

1)d
[0024]其中,b为每辆车轮胎外缘之间的距离;d为相邻两辆车之间的净距。
[00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若H
3min
<H
3max
,且H1+H2+H
3min
+H4<h,则路基路面结构为第二种工况,其中,h表示填方路堤高度
[0026]若0.3m≤H
3max
<H
3min
,则路基路面结构为第三种工况,所述钢筋砼基层的厚度20cm。
[0027]若H
3max
<H
3min
且H
3max
<0.3m,则路基路面结构为第四种工况,所述钢筋砼基层的厚度30cm。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9]1)本技术基于不同工况,根据穿堤管道结构在新建道路前、后荷载作用效应相同的原则,提出一种位于穿堤管道上方的路基路面结构,为现有穿堤管道的减载加固设计提供依据。
[0030]2)本技术以不扰动现有穿堤管道为原则,降低管道上方路基路面施工难度、缩短施工周期,使填筑质量易于保证,降低穿堤管道损坏及路基路面病害的概率,提高道路及穿堤管道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路基路面结构为第一种工况时,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路基路面结构为第二种工况时,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是路基路面结构为第三种工况时,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4是路基路面结构为第四种工况时,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技术的优点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0036]考虑到目前穿堤管道上的路基路面结构及相应的加固处理措施存在的局限性,本技术专利基于不同工况,综合考虑现状穿堤管道在修建道路前后的等效荷载作用效应,提出一种位于穿堤管道上方的路基路面结构,对现有管道采用合理的减载加固措施,降低穿堤管道损坏及路基路面病害的概率,提高道路使用寿命、降低建设成本,降低施工难度。
[0037]参阅附图可知:位于穿堤管道上的路基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路基路面结构1和穿堤管道2;所述路基路面结构1位于穿堤管道2上,路基路面结构1分为四种工况;
[0038]当第一种工况时,路基路面结构1由下到上依次包括管顶上覆原状土11、路基填土层12、砂砾垫层13、第一钢丝网片14、轻质土底基层15、第二钢丝网片16、水泥砼基层171和沥青砼面层18;所述砂砾垫层13中有复合土工膜19;
[0039]当第二种工况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位于穿堤管道上的路基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路基路面结构(1)和穿堤管道(2);所述路基路面结构(1)位于穿堤管道(2)上,路基路面结构(1)分为四种工况;当第一种工况时,路基路面结构(1)由下到上依次包括管顶上覆原状土(11)、路基填土层(12)、砂砾垫层(13)、第一钢丝网片(14)、轻质土底基层(15)、第二钢丝网片(16)、水泥砼基层(171)和沥青砼面层(18);所述砂砾垫层(13)中有复合土工膜(19);当第二种工况时,路基路面结构(1)由下到上依次包括管顶上覆原状土(11)、砂砾垫层(13)、第一钢丝网片(14)、轻质土底基层(15)、第二钢丝网片(16)、水泥砼基层(171)和沥青砼面层(18);所述砂砾垫层(13)中有复合土工膜(19);当第三种工况时,路基路面结构(1)由下到上依次包括砂砾垫层(13)、第一钢丝网片(14)、轻质土底基层(15)、第二钢丝网片(16)、钢筋砼基层(172)和沥青砼面层(18);所述砂砾垫层(13)中有复合土工膜(19);当第四种工况时,路基路面结构(1)由下到上依次包括砂砾垫层(13)、水泥砼基层(171)和沥青砼面层(18);所述砂砾垫层(13)中有复合土工膜(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于穿堤管道上的路基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砼基层(171)厚度为15

25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位于穿堤管道上的路基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土底基层(15)的强度等级不低于CF0.8,容重等级不小于W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位于穿堤管道上的路基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砾垫层(13)厚度为15

30cm;所述复合土工膜(19)厚度不小于0.5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位于穿堤管道上的路基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土底基层(15)的最小厚度H
3mi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祖超丁永富章铁军彭圣华李亮谢亦红罗伟高红艳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