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渔种养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69574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稻渔种养的方法,涉及生态种养技术领域。所述的稻虾种养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水稻田种养空间构建:选择适宜的水稻田作为种养基地,加固和改造水稻田的围埂,设置相互连通的间沟、边沟;水稻种植:5月~10月进行水稻种植和培育;克氏原螯虾养殖:包括克氏原螯虾的种虾种养+虾苗种养、克氏原螯虾投喂、庇护生境营造、水位管理、水质监控、敌害防止和捕捞过程。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苗种投放、投喂管理、水草种植、水位管理、水质调控、敌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优化,提高了养殖效率和产出品质。引入分批捕捞的策略,有助于稳定产量,技术改造不仅不影响水稻的种植面积,而且有助于维持水稻的正常生长和相应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种养,尤其涉及一种稻渔种养的方法


技术介绍

1、江淮地区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水稻种植业闻名。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江淮地区开始实施稻虾综合种养技术,该技术将水稻种植和虾养殖相结合,实现了粮食生产和养殖业的有机协调发展。该种养技术通过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优化水稻田的种植结构,适当调整水稻密植、播种期等技术措施,使水稻能够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壤养分,保证水稻的高产高质。并在水稻田里进行对虾和稻田鱼养殖,合理利用虾和鱼的粪便和剩余饲料,作为水稻田的有机肥料,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2、但是该技术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稻田改造成本较高,需要开挖虾塘或鱼塘,并且加宽加深的田埂和水沟限制,使水稻的收割难度显著增加;二是管理难度较大,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并且对养殖户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三是稻田的生态效益较低,不能全阶段的利用稻田,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四是无法控制小龙虾养殖容量,无序的自然繁殖导致养殖密度不可控,上市规格偏小,产量不稳定,且上市时间过于集中,这对经济效益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技术实现思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稻渔种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渔种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稻田底面为基准面,所述的围埂的高度为1m以内,围埂的顶面的宽度为1~1.5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渔种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亩水稻田设置1条~2条间沟,所述的边沟沿围埂设置,间沟,边沟的底面沟宽0.3~0.5m,深0.2~0.3m,坡度为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渔种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种虾种养+虾苗种养的养殖方式为当年8月在稻田中投放种虾,当年种虾10月份完成自然繁殖,此时稻田中克氏原螯虾的数量未达到稻田的养殖容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渔种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渔种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稻田底面为基准面,所述的围埂的高度为1m以内,围埂的顶面的宽度为1~1.5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渔种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亩水稻田设置1条~2条间沟,所述的边沟沿围埂设置,间沟,边沟的底面沟宽0.3~0.5m,深0.2~0.3m,坡度为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渔种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种虾种养+虾苗种养的养殖方式为当年8月在稻田中投放种虾,当年种虾10月份完成自然繁殖,此时稻田中克氏原螯虾的数量未达到稻田的养殖容量,翌年3月起养殖户投放虾苗,起到分批上市的目的,上市时间从2月中旬持续到6月中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渔种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种虾,以重量计规格,每尾种虾规格≥35g,所述的种虾的颚足、步足及其附肢完好,无病具有活力;所述的虾苗,以重量计规格,每尾虾苗规格≥5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渔种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种虾种养+虾苗种养的方式中,种虾的投放量为375~560尾/亩,虾苗的投放量为6000尾/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渔种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克氏原螯虾养殖过程中,根据水温进行克氏原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思宝吴敏魏涛蒋军李迎喜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