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导电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3588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透明导电膜,它包括光学透明聚合物膜和在上述聚合物膜的至少一个主表面上形成的透明导电薄膜,聚合物膜含有重量为1-20%的疏水性树脂粒子,如平均粒子线度为0.5-10μm的难溶的硅酮(硅氧烷)树脂粒子,这种疏水性树脂粒子改善了防潮性能,降低了透明导电膜的水渗透性,而不对如透明度等特性带来任何不利影响。而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AC粉末型EL显示板和液晶显示器用上述透明导电膜作为透明电极和基底,从而,可以降低成本且延长了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透明导电膜,它具有防潮性和透明性,可用于要求防水的显示器的电极;以及,涉及使用上述透明导电膜的AC粉末型电(场)致发光显示板(屏)(以下称为EL显示板)和液晶显示器。在聚合物膜上形成的对可见光透明和可以导电的薄膜人们称之为透明导电膜。作为上述透明导电膜的例子,例如可举出氧化锡、氧化铟或氧化锡铟(以下称为I.T.O)等,就透明聚合物膜而言,例如,已采用的有包括聚乙烯对酞(以下简称PET)或聚醚砜(以下称为PES)的聚合物膜。这些透明导电膜有着各种特性,例如薄、轻、不易碎裂、富有弹性,易于加工和可做成各种形状,而这些是在透明玻璃基片上形成透明导电薄膜的透明导电玻璃所不具有的。由于上述特点,这种透明导电膜已被广泛地用于照明发光体、显示元件、柔性光显示器的电极,例如,用于AC粉末型EL显示板辅助发光,如液晶显示器和使用聚合物薄膜为基底的液晶显示器(以下称为PF-LCD)的背景光。例如,一种使用上述透明导电膜的AC粉末型EL显示板具有下列结构。在背衬(底)电极上涂覆一层包括有机介电粘结剂的发射层,在粘结剂中散布着荧光粒子和有机荧光色料。通常,在发射层和背衬(底)电极之间夹着一层绝缘层,在该层中微小的无机介电粒子分散在有机介电粘结剂中。至于相对的对电极,则是在对着绝缘层的发射层上涂覆一层透明导电膜,它包括具有与发射层接触的透明电极的聚合物膜。另一方面,上述AC粉末型EL显示板有着发射特性差的缺点,因为有机介电粘结剂和荧光粒子由于吸收了水份而性能严重恶化。所以,当聚合物膜用于透明导电膜时,AC粉末型EL显示板在各种聚合物膜中选用PET膜,该膜在透明度、抗溶解(剂)性、防水性和尺寸稳定性等方面优于其它聚合物膜,但是,由于仅采用PET膜作为透明导电膜的基底不能满足所需要的防水性,一层包括尼龙6的干燥薄膜和一层主要包括例如三氟氯乙烯的防潮密封膜分别层迭在透明导电膜的外侧和背衬电极的外侧。这是一种双重防水系统,用防潮密封膜阻止水的渗透,该防潮密封膜包括三氟氯乙烯,它有着比其它各种聚合物膜更好的防水性;并且,用防潮密封膜内的干燥膜在它(水)通过透明导电膜接触发射层之前吸收少量透过防潮密封膜的水。但是,双重防潮系统的成本占EL显示板的一半,因而使EL显示板的生产昂贵不易打开市场。因此,既增强防潮性能又有着合理价格的AC粉末型EL显示板正是当前市场所需要的。传统的PF-LCD有一种构造,液晶材料,例如向列相液晶,被夹在一对透明导电薄膜之间,后者可以是,例如PES,它含有导向薄膜使液晶在透明电极一侧定向排列。如上所述,PET通常用于AC粉末型EL显示板上作为透明导电膜。尽管同其他聚合物膜相比PET有一系列优点,如高透明性、耐溶解(剂)性、防潮性和尺寸稳定性,但它有一弱点,就是由于拉晶晶体化而带来的光学各向异性现象。因此在把PET用作LCD的基底时必须控制光轴。所以,上述具有高抗热性和良好光学特性的PES被用于大部分LCD基底的透明导电膜。另一方面,图8显示PES的抗潮特性比PET低得多。图8显示了对10μm厚的PET或PES膜膜的水渗透量,这个测量结果是按照JIS Z0208在80℃高温和90%的湿度条件下得到的。我们也知道,PF-LCD的液晶材料受潮湿影响没有AC粉末型EL显示板那样严重。虽然明显地抗潮性弱于PET,但PES仍然是通常被使用的,这样就要求增强透明导电膜的抗潮性。上述传统透明导电膜用作基底的聚合膜的防潮性较差,另一个缺点是,使用传统透明导电膜的有机AC粉末型显示板和PF-LCD容易因受潮而使性能恶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大量降低用作透明导电膜的基底的聚合物膜的渗水性(受潮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成本比较低的AC粉末型EL显示板,使此板通过使用抗潮性显著提高的透明导电膜而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使用抗潮性显著提高的透明导电膜因而形成具有较长使用寿命的液晶显示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透明导电膜厚使用一种光学透明聚合物膜,该膜包括1-20%(重量)、平均线度为0.5-10μm的疏水性树脂微粒以及至少在所说的聚合物膜的一个主表面上形成的透明导电薄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AC粉末型显示板由下列部分组成一个其上有绝缘层的背(衬)底电极;一个透明导电膜,它包括含有1-20%(重量)、粒子直径平均为0.5-10μm的疏水性树脂微粒和在所述聚合膜的主表面上形成的透明导电薄膜,并与上述背底电极相对设置;以及一个夹在上述背底电极和透明导电膜中间的发射层。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器包括一对透明导电膜,透明导电膜分别包括光学透明的聚合物膜,这种光学透明的聚合物膜含有重量为1-20%的疏水性树脂粒子,其平均粒子线度为0.5-1.0μm,还有包括透明导电薄膜的透明电极,这种透明导电薄膜具有在每一所述聚合物膜的主表面上形成的一定图形,透明导电薄膜互相对置且在所述透明电极之间留出一定空间,此外,该聚合物膜还包括在所述透明电极上形成的分子导向薄膜,以及夹在这一对透明导电膜之间的液晶材料。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透明导电膜的基底材料,聚合物膜包括重量为1-20%的疏水性树脂粒子,其平均粒子线度为0.5-10μm,由于上述形状和成份,这种疏水性树脂粒子改善了聚合物膜的防潮性,而不会对透明导电膜的特性带来任何不利影响,其次,因为本专利技术的AC粉末型EL显示板和液晶显示器使用上述防潮性能显著改善的透明导电膜作为透明电极,所以可减少所需要昂贵的外层膜的数量,使成本较低且获得较长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 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透明导电膜的结构的截面图,图2 是表示透过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透明导电膜的水份数量与传统例子相比较的图,图3 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AC粉末型EL显示板的典型截面图,图4 是表示图3中AC粉末型EL显示板的俯视图,图5 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AC粉末型EL显示板的寿命特性与传统例子比较的图,图6 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PF-LCD结构的截面图,图7 是表示在高温和潮湿试验中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PF-LCD的外观废品率与传统例子比较的图,图8 是表示通过传统的聚合物膜的水份数量的图,下面参照附图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实施例。图1 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透明导电膜的一个实施例,在图1中,11是含有疏水性树脂粒子13的光学透明聚合物膜,透明导电薄膜15在该聚合物膜11的一个主表面形成,聚合物膜11和透明导电薄膜15构成了透明导电膜17。上述聚合物膜11是由例如PET、PES膜、聚芳基、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砜或聚醚酮醚制成的,聚合物膜11的材料仅要求具有透明性和弹性,所以不限于上述材料。对材料进行优选以适用于聚合物膜11,例如,除PET外,PES也适合于AC粉末型EL显示板,而具有较少光学各向异性的聚芳基和PES以及可由拉制控制其光轴的PET则适合于PF-LCD。选择聚合物膜的厚度使其适合于使用,通常为50-100μm。上述疏水性树脂粒子13由疏水性树脂做成,平均粒子线度为0.5-10μm,其材料不受限制,最好是难溶的硅酮(硅氧烷)树脂粒子。上述难溶的硅酮(硅氧烷)树脂粒子通过使聚有机硅氧烷粒子化而成,后者具有硅氧烷键的三维网格,键合在聚有机硅氧烷的硅原子的有机基是置换的或未置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明导电膜,包括:光学透明的聚合物膜,在所述聚合物膜的至少一个主表面上形成的透明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膜含有重量为1-20%的疏水性树脂粒子,其平均粒子线度为0.5-10μm。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89-3-31 081954/891.一种透明导电膜,包括光学透明的聚合物膜,在所述聚合物膜的至少一个主表面上形成的透明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膜含有重量为1-20%的疏水性树脂粒子,其平均粒子线度为0.5-10μm。2.如权利要求1的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性树脂粒子基本上是难溶的硅酮(硅氧烷)树脂粒子。3.如权利要求1的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性树脂粒子是球形的。4.如权利要求1的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性树脂粒子满足下列条件,即,由下式(Ⅰ)所表示的圆球度f至少为0.8f=A/(π/4)/Dmax........(I)]]>其中,A是聚合物粉末的截面,Dmax是该聚合物粉末截面的主轴长度。5.如权利要求1的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性树脂粒子集中在所述聚合物膜的近表面处。6.如权利要求1的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膜至少包括从下列一组中选出的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脂、聚醚砜、多芳基化合物、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砜和聚醚酮醚。7.如权利要求1的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膜的厚度范围为50-100μm。8.如权利要求1的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薄膜至少包括从下列一组中选出的一种氧化锡、氧化锡铟(ITO)、氧化铟、金和钯。9.一种AC粉末型EL显示板,包括一背衬电极,其上形成一绝缘层,光学透明聚合物膜,透明导电膜,具有与所述背衬电极相对的透明电极,在所述聚合物膜的一个主表面上形成透明导电薄膜,一个夹于所述背衬电极和所述透明导电膜之间的发射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膜含有重量为1-20%的疏水性树脂粒子,其平均粒子线度为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二阶堂胜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