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的粉末熔化处理法属于高温氧化物超导体领域,是制备具有高临界电流的具有“123”相结构的稀土氧化物(包括YBa2Cu3O7,H0Ba2Cu3O7,GaBa2Cu3O7等)超导材料的工艺技术。超导体在电力工程方面应用时,要求材料在磁场下有较高的临界电流密度(例如Jc>104A/cm2,5T)。用一般粉末烧结法制备钇系超导体简单易行,但由于材料中晶界所造成的严重的“弱连接”现象,使得其Jc值很低,在没有外磁场时仅为103A/cm2(77K),而且在磁场中很快衰减。所以,克服“弱连接”,提高氧化物超导体的载流能力一直是高温氧化物超导体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目前,国际上已开发了二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一种是由美国AT&T实验室的S·Jin等人开发的熔融织构生长法(MTG法);另一种是由日本东京ISTEC实验室的M·Marakami等人开发的淬火熔融生长法(QMTG法)。用这些方法制备的钇钡铜氧超导体的Jc高于4000A/cm2(77K,1T),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氧化物超导体中的“弱连接”。这两种工艺的共同点是,首先制成Y123相的烧结块,然后经11 ...
【技术保护点】
制备钇钡铜氧等稀土氧化物超导体,已有粉末烧结,熔融织构生长和淬火熔融生长等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粉末熔化处理法,其特征是采用非“123”相的予形成粉末,直接进入具有一定温度梯度的加热区中,经过包晶反应,使211相和“液相”生成“123”相超导体。
【技术特征摘要】
1.制备钇钡铜氧等稀土氧化物超导体,已有粉末烧结,熔融织构生长和淬火熔融生长等方法。本发明采用粉末熔化处理法,其特征是采用非“123”相的予形成粉末,直接进入具有一定温度梯度的加热区中,经过包晶反应,使211相和“液相”生成“123”相超导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粉末熔化处理法,采用的予形成粉末为211相粉末(例如Y2BaCuO5粉)和“液相”粉末(例如Ba-Cu-O粉和CuO粉末)。3.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粉末熔化处理法,适用的“123”相结构的稀土氧化物超导体为ReBa2Cu3Oy(Re=S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张平祥,纪平,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