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23343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制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应釜系统。该反应釜系统包括合成反应釜以及后处理反应釜。其中,合成反应釜用于将多种原材料进行搅拌混合形成反应液,后处理反应釜与合成反应釜通过第一气动阀连通,且后处理反应釜与第一真空阀连通,第一真空阀一端能够与后处理反应釜连通,另一端与真空发生装置连通,使后处理反应釜能够通过控制与合成反应釜的压力差将反应液引流至后处理反应釜中,后处理反应釜能够为对反应液进行后处理以获取最终产品。该反应釜系统通过合成反应釜与后处理反应釜之间通过压力差转移反应液,避免操作者人工转移,从而减轻操作者劳动强度,且自动转移过程有利于提高实验效率。移过程有利于提高实验效率。移过程有利于提高实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釜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制药
,尤其涉及一种反应釜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制药实验室的自动化实验要求日益提高,以达到降低人力劳动以及提高试验效率的目的。
[0003]现有技术中,在制药实验过程中,多种原材料在合成反应釜中完成反应后,需要人力将反应液转移再进行后处理,导致实验效率低且操作者容易疲劳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亟待提供一种反应釜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反应釜系统,以达到提高实验效率,且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的效果。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反应釜系统,包括:
[0008]合成反应釜,被配置为将多种原材料进行搅拌混合形成反应液;以及
[0009]后处理反应釜,与所述合成反应釜通过第一气动阀连通,且所述后处理反应釜与第一真空阀连通,所述第一真空阀一端能够与所述后处理反应釜连通,另一端与真空发生装置连通,使所述后处理反应釜能够通过控制与所述合成反应釜的压力差将所述反应液引流至所述后处理反应釜中,所述后处理反应釜被配置为对所述反应液进行后处理以获取最终产品。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合成反应釜包括:
[0011]第一反应釜本体,被配置为容纳所述原材料,所述第一反应釜本体开设有第一开口;
[0012]第一搅拌组件,所述第一搅拌组件的输出端能够延伸至所述第一反应釜本体内,以搅拌所述原材料;以及/>[0013]第一盖体,覆盖在所述第一开口上,所述第一盖体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反应釜本体与外部环境隔离。
[00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合成反应釜还包括:
[0015]温度监测组件,所述温度监测组件的输出端能够穿过所述第一盖体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反应釜本体内。
[00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反应釜系统还包括:
[0017]保温桶,所述第一反应釜本体能够放置在所述保温桶中以使所述第一反应釜本体能够处于超低温状态。
[001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后处理反应釜包括:
[0019]第二反应釜本体,被配置为容纳从所述合成反应釜转移的所述反应液;
[0020]第二搅拌组件,所述第二搅拌组件的输出端能够延伸至所述第二反应釜本体内,以搅拌所述反应液;以及
[0021]第二盖体,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反应釜本体与外部环境隔离。
[002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反应釜系统还包括:
[0023]自动加注机构,被配置为定时且定量的向所述合成反应釜中加注所述原材料。
[002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反应釜系统还包括:
[0025]冷凝分液组件,能够与所述合成反应釜连通,所述冷凝分液组件被配置为将所述合成反应釜中蒸发的蒸汽进行冷凝以及分液。
[002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冷凝分液组件包括:
[0027]分液器,能够与所述合成反应釜连通;
[0028]冷凝管,与所述分液器连通并设置在所述分液器的上方,所述冷凝管被配置为所述合成反应釜中蒸发的气体降温冷凝;以及
[0029]收集瓶,与所述分液器连通并设置在所述分液器的下方。
[003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冷凝分液组件还包括:
[0031]第二真空阀,其一端能够与所述冷凝分液组件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真空发生装置连通。
[003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反应釜系统还包括:
[0033]支撑架体,被配置为固定所述合成反应釜、所述后处理反应釜以及所述冷凝分液组件。
[003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5]本技术公开一种反应釜系统,该反应釜系统包括合成反应釜以及后处理反应釜。其中,合成反应釜用于将多种原材料进行搅拌混合形成反应液,后处理反应釜与合成反应釜通过第一气动阀连通,且后处理反应釜与第一真空阀连通,第一真空阀一端能够与后处理反应釜连通,另一端与真空发生装置连通,使后处理反应釜能够通过控制与合成反应釜的压力差将反应液引流至后处理反应釜中,后处理反应釜能够为对反应液进行后处理以获取最终产品。该反应釜系统通过合成反应釜与后处理反应釜之间通过压力差转移反应液,避免操作者人工转移,从而减轻操作者劳动强度,且自动转移过程有利于提高实验效率。
附图说明
[00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反应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反应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中标记如下:
[0040]100

合成反应釜;110

第一反应釜本体;120

第一搅拌组件;121

第一搅拌驱动件;122

第一搅拌轴;123

第一叶片;130

第一盖体;140

温度监测组件;
[0041]200

后处理反应釜;210

第二反应釜本体;220

第二搅拌组件;221

第二搅拌驱动件;222

第二搅拌轴;223

第二叶片;230

第二盖体;
[0042]300

第一气动阀;
[0043]400

第一真空阀;
[0044]500

冷凝分液组件;510

分液器;520

冷凝管;530

收集瓶;540

第二真空阀;
[0045]600

保温桶;
[0046]700

控温机构;
[0047]800

自动加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结构分而非全结构。
[004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结构的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合成反应釜(100),被配置为将多种原材料进行搅拌混合形成反应液;以及后处理反应釜(200),与所述合成反应釜(100)通过第一气动阀(300)连通,且所述后处理反应釜(200)与第一真空阀(400)连通,所述第一真空阀(400)一端能够与所述后处理反应釜(200)连通,另一端与真空发生装置连通,使所述后处理反应釜(200)能够通过控制与所述合成反应釜(100)的压力差将所述反应液引流至所述后处理反应釜(200)中,所述后处理反应釜(200)被配置为对所述反应液进行后处理以获取最终产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反应釜(100)包括:第一反应釜本体(110),被配置为容纳所述原材料,所述第一反应釜本体(110)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一搅拌组件(120),所述第一搅拌组件(120)的输出端能够延伸至所述第一反应釜本体(110)内,以搅拌所述原材料;以及第一盖体(130),覆盖在所述第一开口上,所述第一盖体(130)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反应釜本体(110)与外部环境隔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反应釜(100)还包括:温度监测组件(140),所述温度监测组件(140)的输出端能够穿过所述第一盖体(130)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反应釜本体(110)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系统还包括:保温桶(600),所述第一反应釜本体(110)能够放置在所述保温桶(600)中以使所述第一反应釜本体(110)能够处于超低温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反应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处理反应釜(200)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庆文胡从达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药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