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电力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充电桩及充电桩的控制方法,充电桩包括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第一壳体限定出呈环形的第一风道,第一壳体包括沿第一风道的周向布置的散热壳以及换热壳,充电桩的电源模块设于散热壳内。第二壳体限定出第二风道,第二壳体配置成能够使外界空气进入并导出第二风道。第二壳体与换热壳接触。本实施例中,一方面,第一壳体相对封闭,不用直接与外界气流进行换热,外界空气中的灰尘等颗粒物或纤维物不会进入第一壳体内,故无需增加过滤网等装置,使得气流流动过程中的噪音被大大降低,并且设备的防护等级也更高。另一方面,由于设置了第二壳体导入新风,也保证了充电桩的散热需求。也保证了充电桩的散热需求。也保证了充电桩的散热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桩及充电桩的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电力设备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电桩及充电桩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直流充电桩是给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的一种电气集成设备,输入为三相动力电,经过内部的交转直系统最终对电动车充电。内部的电源模块是系统的核心器件,同时也是设备的最大发热源,要实现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及时的将热量散走。同时充电桩作为可以用于室外的电气产品,必须能满足一定的防护等级。
[0003]目前充电桩的散热方式都是风冷居多,风道形式有侧进风、下进风等多种形式。多数采用的是直通风模式也就是要引入环境新风到系统中给模块散热,内部的温湿度、污染物都受外部环境影响很大。
[0004]为了尽可能的降低新风影响,目前的主流解决方案有三类:1.采取进出风口防水结构设计再加上过滤网的直通风方案;2.采用空调制冷;3.采用水冷散热。第一种方案只能过滤灰尘不能过滤水汽和微型污染物并且维护频繁,噪声很大。第二种能耗大,成本高、体积庞大;第三种体积庞大,成本很高,有泄露风险。总体现状是第一种方案最为普及,第二第三由于成本可靠性等因素属于小众方案,都没能在散热、防护、能耗、成本之间做到很好的平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充电桩及充电桩的控制方法,能够在在防护等级高、降噪效果好、成本低的同时具有较佳的散热效果。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充电桩,充电桩包括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第一壳体限定出呈环形的第一风道,第一壳体包括沿第一风道的周向布置的散热壳以及换热壳,充电桩的电源模块设于散热壳内。第二壳体限定出第二风道,第二壳体配置成能够使外界空气进入并导出第二风道。其中,第二壳体与换热壳接触。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内的电源模块产生的热量在第一风道内循环,并且,第二壳体能够使外界的相对于第一风道内温度更低的气流穿过,由于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的换热壳接触,故第一风道内相对温度更高的气流能够在换热壳内与第二壳体进行换热降温,温度降低后的气流被导向电源模块后对电源模块降温。本实施例中,一方面,第一壳体相对封闭,不用直接与外界气流进行换热,外界空气中的灰尘等颗粒物或纤维物不会进入第一壳体内,故无需增加过滤网等装置,使得气流流动过程中的噪音被大大降低。另一方面,由于设置了第二壳体导入新风与换热壳进行换热,也保证了充电桩的散热需求。也即是说,本实施例中的充电桩能够在降噪效果好的同时提升散热效果。
[000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换热壳包括多个第一空心板,各第一空心板间隔设置,且各第一空心板均设有与自身内腔连通的第一进风口以及第一出风口,散热壳设有第二进风口
以及第二出风口,各第一进风口均与第二出风口连通,各第一出风口均与第二进风口连通。本实施例中,换热壳包括多个空心板,使得换热壳的换热面积增大,提升的换热效率。
[000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各第一进风口位于换热壳的同侧;和/或,各第一出风口位于换热壳的同侧。本实施例中,当各第一进风口位于同侧和/或第一出风口位于同侧时,能够便于同时向换热壳内导入和/或导出气流,简化换热壳的结构。
[000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在每个第一空心板中,第一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均设于同一板件,且第一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设于板件的相对的两端;各板件位于散热壳的同侧,第一空心板的厚度方向为第一方向,各第一进风口沿第一方向排列布置,各第一出风口沿第一方向排列布置。本实施例中,各第一进风口以及各第一出风口均位于同侧,使得换热壳的结构更加简单,也更利于气流的导入以及导出。
[00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各第一空心板均为矩形空心板,各第一空心板均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矩形换热板以及四个第一条形板,四个第一条形板环绕两个第一矩形换热板布置,相邻两个第一空心板的第一矩形换热板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矩形的空心板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001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以及第一出风口分别设于同一第一条形板,且沿第一条形板的长度方向,第一出风口以及第一进风口分别位于第一条形板的两端。本实施例中,各第一进风口以及各第一出风口均位于同侧,使得换热壳的结构更加简单,也更利于气流的导入以及导出。
[001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二风道包括各相邻第一空心板之间的间隙。本实施例中,直接利用散热壳的各第一空心板的间隙来作为第二风道,也即是说,相邻两个第一空心板之间的相对的板体既是散热壳的一部分,又作为第二壳体的一部分。这样能够简化充电桩的结构,减少零件数量,降低物料成本。同时,由于外界气流与换热壳内的热空气之间仅相隔一块板件,因此换热效率具有明显的提升。
[001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二壳体包括多个第二空心板,各第二空心板与各第一空心板一一交错层叠布置,各第二空心板均包括与自身内腔连通的第三进风口以及第三出风口。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了多个第二空心板,使得第三进风口以及第三出风口的位置设计更加灵活,便于外部气流的导入。
[001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各第三进风口位于第二壳体的同侧;和/或,各第三出风口位于第二壳体的同侧。本实施例中,第三进风口和/或第三出风口的位置位于同侧能够便于外界气流导入和/或导出第二壳体内。
[0015]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各第三进风口位于第二壳体的同侧,各第三出风口位于第二壳体的同侧,在每个第二空心板中,第三进风口与第三出风口位于第二空心板的相对的两侧。本实施例中,第三进风口以及第三出风口位于第二空心板的相对两侧能够更加便于气体对流,提升换热效率。
[001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各第二空心板均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矩形换热板以及四个环绕两个第二矩形换热板布置的第二条形板,在每个第二空心板中,第三进风口设于其中一个第二条形板,第三出风口设于相对的另一个第二条形板。本实施例中,第三出风口以及第四出风口相对设置,使得换热更加充分,提升换热效率。
[001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换热壳以及第二壳体组合形成换热模块,各第一出风口以
及各第一进风口设于换热模块的第一侧,各第三进风口设于换热模块的第二侧,各第三出风口设于换热模块的第三侧,二侧与第三侧相对设置,第一侧分别与第二侧以及第三侧相邻。本实施例中,更加便于换热壳与散热壳之间的结构布置。
[001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各第一进风口设置于靠近第二侧的端部,各第一出风口设置于靠近第三侧的端部,各第三进风口设置于第三侧,各第三出风口设置于第二侧。本实施例中,第一风道内的气流与第二风道内的气流的流动方向相反,使得换热效率更高。
[001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充电桩还包括第三壳体,第三壳体套设换热模块,第三壳体设有与各第一进风口连通的第一开口、与各第一出风口连通的第二开口、与各第三进风口连通的第三开口以及与各第三出风口连通的第四开口。本实施例中,第三壳体能够对换热模块进行良好的保护。
[002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散热壳与第三壳体连接,且散热壳位于换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限定出呈环形的第一风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沿所述第一风道的周向布置的散热壳以及换热壳,所述充电桩的电源模块设于所述散热壳内;第二壳体,限定出第二风道,所述第二壳体配置成能够使外界空气进入并导出所述第二风道;其中,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换热壳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壳包括多个第一空心板,各所述第一空心板间隔设置,且各所述第一空心板均设有与自身内腔连通的第一进风口以及第一出风口,所述散热壳设有第二进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各所述第一进风口均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各所述第一出风口均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所述换热壳的同侧;和/或,各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换热壳的同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第一空心板中,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均设于同一板件,且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设于所述板件的相对的两端;各所述板件位于所述散热壳的同侧,所述第一空心板的厚度方向为第一方向,各所述第一进风口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布置,各所述第一出风口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空心板均为矩形空心板,各所述第一空心板均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矩形换热板以及四个第一条形板,四个所述第一条形板环绕两个所述第一矩形换热板布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空心板的所述第一矩形换热板间隔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空心板中,所述第一进风口以及所述第一出风口分别设于同一所述第一条形板,且沿所述第一条形板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出风口以及所述第一进风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条形板的两端。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包括各相邻所述第一空心板之间的间隙。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多个第二空心板,各所述第二空心板与各所述第一空心板一一交错层叠布置,各所述第二空心板均包括与自身内腔连通的第三进风口以及第三出风口。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三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同侧;和/或,各所述第三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同侧。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三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同侧,各所述第三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
同侧,在每个所述第二空心板中,所述第三进风口与所述第三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空心板的相对的两侧。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空心板均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矩形换热板以及四个环绕两个所述第二矩形换热板布置的第二条形板,在每个所述第二空心板中,所述第三进风口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条形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道通合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