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驾乘者体压分布的人体部位辅助定位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9004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座椅驾乘者体压分布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驾乘者体压分布的人体部位辅助定位工具;其中背部模块的多个第一定位杆组件依次配合连接,且每两个第一定位杆组件之间通过单方向可移动触杆连接;腿部模块的多个第二定位杆组件依次配合连接,且每两个第二定位杆组件之间通过定位旋转销连接;同时每个第二定位杆组件上均设有单方向可移动触杆;第一定位杆组件底部通过人体H点连杆配合连接在第二定位杆组件21左端端部;实现了驾乘者不同部位如腰部、下肩部和上肩部等和座椅之间的精准分区,为从人体工学角度优化座椅设计提供了便利性,为座椅体压试验发现设计问题提供了参考。问题提供了参考。问题提供了参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驾乘者体压分布的人体部位辅助定位工具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座椅驾乘者体压分布测试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驾乘者体压分布的人体部位辅助定位工具。

技术介绍

[0002]体压分布是驾乘者和座椅结合是否合理的常用试验表征方法,也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和研究设计人员对静态舒适性研究的主要手段。座椅和驾乘者结合的体压分布分区最详细的是Mergl et al.(2007)发表的人体19位体压分布模式,此模式在A座椅和B座椅之间进行体压对标时人体基准点定位不明确,也就是缺乏人体和体压分布的之间关联性,特别是没有座椅体压支撑连续性与人体部位的关联,降低了体压对标的可靠性。
[0003]座椅体压支撑连续性是座椅人体工学型面设计的重要参考,因此对于驾乘者体压分布的测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0004]因此人体定位辅具是驾乘者人体部位和座椅结合测试体压分布的纽带,在考察座椅体压支撑连续性的同时,给设计者直观的人体细化分区方便识别对标座椅体压之间差别和不同百分位驾乘者或车辆开发定位的目标驾乘者对座椅的适用性识别,进而改进座椅开发设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驾乘者体压分布的人体部位辅助定位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背部模块(1)、腿部模块(2)和人体H点连杆(3),其中:背部模块(1)包括单方向可移动触杆(11)和第一定位杆组件(12),其中多个第一定位杆组件(12)依次配合连接,且每两个第一定位杆组件(12)之间通过单方向可移动触杆(11)连接;腿部模块(2)包括单方向可移动触杆(11)、第二定位杆组件(21)和定位旋转销(22),其中多个第二定位杆组件(21)依次配合连接,且每两个第二定位杆组件(21)之间通过定位旋转销(22)连接;同时每个第二定位杆组件(21)上均设有垂直于第二定位杆组件(21)并配合连接在第二定位杆组件(21)上的单方向可移动触杆(11);背部模块(1)的第一定位杆组件(12)底部通过人体H点连杆(3)配合连接在腿部模块(2)的第二定位杆组件(21)左端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驾乘者体压分布的人体部位辅助定位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杆组件(12)包括左右两个第一塑料单杆(121)、单方向可移动触杆(11)和第一连接杆(122),其中第一塑料单杆(121)上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一通孔(1211),左右两个第一塑料单杆(121)并排设置,第一连接杆(122)设置在两个第一塑料单杆(121)之间,且三者通过单方向可移动触杆(11)连接,两个第一塑料单杆(121)上的第一通孔(1211)分别一一对齐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驾乘者体压分布的人体部位辅助定位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模块(1)包括三个第一定位杆组件(12),其中上方第一定位杆组件(12)的第一连接杆(122)伸入中间第一定位杆组件(12)的两个第一塑料单杆(121)之间,单方向可移动触杆(11)依次穿过中间第一定位杆组件(12)一端的第一塑料单杆(121)、上方第一定位杆组件(12)的第一连接杆(122)和中间第一定位杆组件(12)另一端的第一塑料单杆(121)将三者连接在一起,中间第一定位杆组件(12)的第一连接杆(122)伸入下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艳飞宋家雯黄玉强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富维安道拓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