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式浮游物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7957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吸入式浮游物收集装置,包括:发射电极部分,包括作为具有内部空间的框架的第一框架、横跨第一框架的内部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线状电极、具有与第一框架对应的形状的第二框架、以及具有集电极单元的组件,集电极单元形成在第二框架内并包括板状电极,板状电极具有穿孔的多个孔且排列成一条线使中心点对应线电极;前板具有对应线状电极和板状电极的中空部,与前板间隔开并具有多个风扇插入孔的后板,前板和后板的下边缘和侧边缘分别连接具有底板和侧板的盖壳,选择性地打开关闭前板和后板的上部的上板;吸入组件包括形成在与后板的风扇插入孔对应的位置处的吸入风扇,以引导空气向后流动;向线状电极和板状电极施加极性相反的电力的电源。反的电力的电源。反的电力的电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入式浮游物收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入式浮游物收集装置,包括电池组件、盖壳和抽吸组件,并且允许电池组件容易地从盖壳拆下而无需单独的工具。

技术介绍

[0002]静电除尘器作为一种在半导体或LCD(液晶显示设备)等制造过程中的洁净室中收集悬浮物(例如非常细小的灰尘颗粒)的方法被积极使用。静电除尘器的原理是从一个电极产生电晕放电,使含有灰尘的气体在空间内流动,并使其电离,将电离的灰尘收集在每个电极上。作为使用上述静电沉淀法的漂浮物收集装置的示例,有一种漂浮物收集装置具有彼此相对设置的线型发射电极和翼型收集电极的构造,但是翼型集电极允许带电粒子在其间通过,但由于必须具有足够的长度以进行集电,因此存在体积必须增大的结构问题。另外,由于翼型集电电极的设置结构,难以清洁聚集在它们之间的颗粒,因此存在维护困难的问题。另外,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No.2008

18340公开了一种结构,其中交替施加+和

高电压的线状电极水平布置,但是粘合剂等被施加到这些线的表面

形状的电极形成漂浮物。由于它被收集,因此存在清洁困难的问题。因此,当电极部分使用一次需要更换时,不易回收,使用高压电极,但没有设置安全装置,不能保证稳定运行,也存在危险使用中的问题。因此,本申请人通过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申请的韩国专利第10

1119078号和韩国专利第10

1240257号,将线型棒状电极与其中有多个孔的板状电极相对地隔开已经发表了一种通过放置来提高漂浮物收集性能的漂浮物收集装置。现有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着提高集尘效率的优点,同时以薄的形式实现,使其可以在空间有限的洁净室中有效布置和利用,但用于清洁、发射极部分和集电极单元在将电极部分与框架分离的过程中,必须先进行由绝缘材料制成的保护板的分离过程,同时需要单独的工具进行分离,给操作者带来不便和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需要解决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允许包括发射极电极部分和集电极电极部分的电池组件在没有单独工具的情况下稳定且容易地与盖壳体分离来促进维护。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通过允许盖壳体内壁和电池组件稳定地固定设置同时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来最大化装置的耐用性和集尘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允许由阻挡电池组件的外部暴露的绝缘材料制成的保护面板稳定地插入并固定在罩壳的前表面内,从而可以更安全地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通过感测是否安装了保护面板或者盖罩是打开还是关闭来控制高压的施加来提高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通过抽吸风扇形成气流以最大化集尘性能,并提供一种过滤器以减少在电池组件的集尘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臭氧以最小化对人体的伤害身体。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能够同时收集中性悬浮固体和金属悬浮固体的粉尘。
[0005]【解决问题的方法】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入式浮游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电极部分包括作为具有内部空间的框架的第一框架、横跨第一框架的内部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线电极、具有与第一框架对应的形状的第二框架、以及单元具有集电极单元的组件,该集电极单元形成在第二框架内并且包括板状电极,该板状电极具有在其中穿孔的多个孔并且排列成一条线使得中心点对应于线电极;前板具有对应线状电极和板状电极的中空部,与前板间隔开并具有多个风扇插入孔的后板,以及前板和后板的下边缘和侧边缘分别连接具有底板和侧板的盖壳,以及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前板和后板的上部的上板;吸入组件包括形成在与后板的风扇插入孔对应的位置处的吸入风扇,以引导空气向后流动;和向线状电极和板状电极施加极性相反的电力的电源。
[0007]而且,顶板是第一顶板自前板的上缘可转动地延伸至后部以选择性地覆盖上盖壳体22的上部的一部分,包括从后板的上边缘向前延伸的第二上板,以覆盖盖罩的上部的其余部分,第一顶板通过固定装置与第二上板和固定装置连接,以打开和关闭罩壳的上部。
[0008]而且,罩壳形成为从内壁的一侧向内侧突出,突出部包括形成为与电池组件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接触而施加压力的导向支架.
[0009]而且,导向支架是一对第一导向架自各侧板的内壁向盖壳内部突出,一对从后板内壁向前突出的第二导向架;包括从上面板的内壁向下突出的一对第三导向支架中的至少一个。
[0010]而且.导向支架的罩壳内壁结合形成梯形中空部。
[0011]而且,吸入式漂浮物收集装置,进一步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保护板,其中形成多个通孔以引导空气流动,保护板为抽吸式浮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插在前板与第一导向架之间。
[0012]而且,细胞组装是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分别形成为在前部和后部具有预定厚度,形成有线电极的面配置在第一框架内周的最前侧,板状电极配置在第二框架的内周的最后侧,电极之间的间距由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厚度来保证。
[0013]而且,供电单元,以及用于控制对电池组件通电的安全开关与多个传感器单元相结合,用于检测保护面板和盖壳的组合以及上板的打开和关闭。
[0014]而且,吸入组件,还包括用于输送通过吸风机引入的空气的管道,以及用于减少和去除通过管道引入的臭氧的臭氧减少过滤器。
[0015]而且,前板是沿中空部分的外周附有多个用于诱导金属漂浮物除尘的永磁体。
[0016]【专利技术效果】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吸入式漂浮物收集装置,
[0018]1)无需单独工具即可将包括发射极电极部分和集电极电极部分的电池组件与盖壳稳定且容易地分离,从而易于维护;
[0019]2)形成预定的气流,使电池组件的集尘过程更有效,
[0020]3)通过允许罩壳内壁和电池组件彼此稳定且固定地间隔开,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耐用性和集尘效率,
[0021]4)由于设备是根据高压应用驱动的,通过增加各种安全措施加强了安全性,
[0022]5)防止静电沉淀过程中产生的臭氧随意排放到空气中,防止空气净化过程中产生的副作用;
[0023]6)具有对金属悬浮物和中性悬浮物同时进行除尘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24]图1a是本专利技术的吸入式浮游物收集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0025]图1b是表示从本专利技术的抽吸式浮游物回收装置分离电池组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6]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吸入式浮游物收集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0027]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组件的结构的概念图。
[0028]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抽吸组件的实施例的概念图。
[0029]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带有永磁体的吸入式浮游物收集装置的概念图。
[0030]图6是本专利技术吸入式浮游物收集装置的电源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每个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
[0032]图1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吸入式浮游物收集装置的外观透视图,图1b是显示电池组件与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入式浮游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电极部分,包括作为具有内部空间的框架的第一框架、横跨第一框架的内部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线状电极、具有与第一框架对应的形状的第二框架、及具有集电极单元的组件,该集电极单元形成在第二框架内并且包括板状电极,该板状电极具有在其中穿孔的多个孔并且排列成一条线使得中心点对应于线状电极;前板,具有对应线状电极和板状电极的中空部,与前板间隔开并具有多个风扇插入孔的后板,以及前板和后板的下边缘和侧边缘分别连接具有底板和侧板的盖壳,以及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前板和后板的上部的上板;吸入组件,包括形成在与后板的风扇插入孔对应的位置处的吸入风扇,以引导空气向后流动;和电源,向线状电极和板状电极施加极性相反的电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式浮游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顶板是第一顶板自前板的上缘可转动地延伸至后部以选择性地覆盖上盖壳体的上部的一部分,包括从后板的上边缘向前延伸的第二上板,以覆盖盖罩的上部的其余部分,第一顶板通过固定装置与第二上板和固定装置连接,以打开和关闭罩壳的上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式浮游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罩壳形成为从内壁的一侧向内侧突出,突出部包括形成为与电池组件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接触而施加压力的导向支架。4.根据利要求3所述的吸入式浮游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支架包括自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勋李炳俊朴进哲李敏浩薛东圭
申请(专利权)人:禅才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