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式集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9610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入式集尘装置,其包括:单元组件,所述单元组件包括集电极部、发射电极部,所述发射电极部以穿过所述集电极部的中空的方式配置;罩外壳,所述罩外壳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底板和侧面板及上面板,所述前面板形成有供空气吸入的开口部,所述后面板与所述前面板隔开配置,形成有多个风扇插入孔,所述底板及侧面板分别连接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面板的下部与侧部棱,所述上面板选择性地开闭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后面板的上部;吸气组件,所述吸气组件包括吸入扇,所述吸入扇配置于与所述后面板的风扇插入孔对应的位置,向后方诱导空气的流动;及电源供应部,所述电源供应部向所述发射电极部和所述集电极部接入彼此相反极性的电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入式集尘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吸入式集尘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使空气中的粉尘颗粒带电而集尘的吸入式集尘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电集尘装置是利用静电力,使粉尘及液体微粒(mist)等颗粒借助于电晕放电而带电,借助于电场而向集尘电极表面移动并捕集的装置。电集尘装置由于借助静电力进行捕集,因而与机械式集尘装置相比,对粒径小于10~20μm的颗粒的集尘十分有效。另外,电集尘装置的颗粒分离移动速度即使在1微米以下的细微范围,也不会因重力或离心力而急剧下降,因而电集尘装置对于超微粒也可以有效集尘。这种电集尘装置作为使半导体或LCD等制造工序所需净室内的极细微颗粒粉尘离子化而被各电极捕获集尘的方式,正在应用于多样领域。作为上述电集尘方式的一个示例,有具有金属丝形态的发射电极和相向配置的叶片型集电极的构成的漂浮物捕集装置,但所述叶片型集电极由于需具有供带电颗粒穿过其之间的同时被捕集所需的充分长度,因而存在体积必然增大的结构性问题。另外,在所述叶片型集电极的安装结构上,难以清扫他们之间捕集的颗粒,因而存在维护困难的问题。另外,日本公开专利公报2008-18340号公开一种交替接入+、-高电压的金属丝形状的电极水平配置的结构,但要在金属丝形状的电极表面涂覆粘合剂等来捕集漂浮物,因而存在难以清洗的问题。因此,当电极部使用1次后需要更换时,不易再利用,而使用高电压的电极却不具备稳定装置,因而无法保障稳定的运转,还存在使用上的危险问题。因此,通过本申请人分别申请的韩国授权专利第10-1119078号和第10-1240257号公开了漂浮物捕集装置,在打孔形成有多个孔的板状电极上,相向地隔开配置金属丝形态的棒状电极,从而改善漂浮物的捕集性能。所述现有技术具有的优点是,可以在比以往提高集尘效率性的同时以薄型体现,能够在存在空间制约的净室内高效配置使用,但在为了清洗而从发射电极部与集电极部的框架分离的过程中,必须先经过分离绝缘材质的保护板的过程,而且,为了分离还需要另外的工具,给操作者带来麻烦和危险性。为了改善如上所述问题,本申请人提出了韩国授权专利第10-1849916号,通过经改善的结构,使维护更容易,附加了多样的安全装置。但是,依然存在吸入的粉尘颗粒物+或-极性带电效果不佳的部分,因而迫切需要一种能够进一步提高带电效率的结构的吸入式集尘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从前述
技术介绍
导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入式集尘装置,通过电极部的结构性改进,使得可以更容易地实现粉尘颗粒的带电,能够极大提高电极部的粉尘颗粒捕集性能。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吸入式集尘装置,使得包括电极部的单元组件无需另外的工具便能够从罩外壳稳定地、简便地分离。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多方面强化稳定性的吸入式集尘装置。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不限于上述提及的目的,未提及的其他目的是可以从以下记载明确理解的。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借助于吸入式集尘装置来达成,所述吸入式集尘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单元组件,所述单元组件包括集电极部、发射电极部,所述集电极部为圆筒形态,形成有供吸入的空气穿过的中空,所述发射电极部以穿过所述集电极部的中空的方式配置;罩外壳,所述罩外壳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底板和侧面板及上面板,所述前面板形成有供空气吸入的开口部,所述后面板与所述前面板隔开配置,形成有多个风扇插入孔,所述底板及侧面板分别连接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面板的下部与侧部棱,所述上面板选择性地开闭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后面板的上部;吸气组件,所述吸气组件包括吸入扇,所述吸入扇配置于与所述后面板的风扇插入孔对应的位置,向后方诱导空气的流动;及电源供应部,所述电源供应部向所述发射电极部和所述集电极部接入彼此相反极性的电源。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电极部形成既定图案的细孔,使得借助于穿过所述集电极部的中空的空气流速,使周边的空气通过所述细孔吸入。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电极部由多个集结成矩阵形态,所述发射电极部以沿长度方向长长地形成的金属丝形态构成,与所述多个集电极部分别对应地配置。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电极部反复弯曲并连续穿过由所述多个集结的集电极部各自的中空而串联配置。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组件还包括包围支撑所述集结的集电极部外周部的框形态的框架。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本专利技术,可以预期如下效果。第一,以长圆筒形态构成集电极,以金属丝形态构成发射电极并使得穿过圆筒内部,从而可以更顺利地实现粉尘颗粒的带电,具有可以极大提高电极部的粉尘颗粒捕集性能的效果。第二,使得包括集电极部和发射电极部的单元组件无需另外的工具便可以稳定地、简便地从罩外壳分离,具有维护容易的效果。第三,形成既定的气流,具有可以更高效地实现单元组件的集尘过程的效果。第四,使得罩外壳与单元组件在隔开既定间隔的状态下稳定地固定配置,具有可以使装置的耐久性及集尘效率性最大化的效果。第五,与装置接入高电压进行驱动相应地附加多样的安全装置,在强化稳定性的同时,预防电集尘过程中发生的臭氧随机释放到空气中,从而具有可以预防空气净化过程中的副作用、同时实现中性漂浮物质与金属性漂浮物质的集尘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图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吸入式集尘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吸入式集尘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单元组件的立体图,图4是显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集电极部与发射电极部的带电原理的概念图。附图标记100:单元组件110:保护面板120:集电极部140:发射电极部160:框架300:罩外壳310:前面板330:后面板350:侧面板370:底板390:上面板500:吸气组件520:吸入扇540:扇罩。具体实施方式如果参照后面与附图一同详细叙述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特征以及达成其的方法将会明确。但是,本专利技术并非限定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将以互不相同的多样形态体现,本实施例只提供用于使本专利技术的公开更完整,向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完整地告知专利技术的范畴。而且,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用于说明实施例,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说明书中,只要在语句中未特别提及,单数型也包括复数型。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另一方面,简化或省略对相应
普通技术人员轻易可知的构成及其作用和效果的图示及详细说明,以本专利技术相关部分为中心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吸入式集尘装置如图1及图2所示,大致包括:利用电晕放电来使周边的粉尘颗粒带电而执行集尘功能的单元组件100、容纳所述单元组件100的罩外壳300、向所述罩外壳300内部形成包含粉尘的空气流入气流的吸气组件500、向所述单元组件100选择性地接入高电压的电源供应部(图上未示出)。所述单元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入式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单元组件,所述单元组件包括集电极部和发射电极部,所述集电极部为圆筒形态,形成有供吸入的空气穿过的中空,所述发射电极部以穿过所述集电极部的中空的方式配置;/n罩外壳,所述罩外壳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底板和侧面板及上面板,所述前面板形成有供空气吸入的开口部,所述后面板与所述前面板隔开配置,形成有多个风扇插入孔,所述底板及侧面板分别连接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面板的下部与侧部棱,所述上面板选择性地开闭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后面板的上部;/n吸气组件,所述吸气组件包括吸入扇,所述吸入扇配置于与所述后面板的风扇插入孔对应的位置,向后方诱导空气的流动;及/n电源供应部,所述电源供应部向所述发射电极部和所述集电极部接入彼此相反极性的电源。/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28 KR 10-2019-01553341.一种吸入式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单元组件,所述单元组件包括集电极部和发射电极部,所述集电极部为圆筒形态,形成有供吸入的空气穿过的中空,所述发射电极部以穿过所述集电极部的中空的方式配置;
罩外壳,所述罩外壳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底板和侧面板及上面板,所述前面板形成有供空气吸入的开口部,所述后面板与所述前面板隔开配置,形成有多个风扇插入孔,所述底板及侧面板分别连接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面板的下部与侧部棱,所述上面板选择性地开闭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后面板的上部;
吸气组件,所述吸气组件包括吸入扇,所述吸入扇配置于与所述后面板的风扇插入孔对应的位置,向后方诱导空气的流动;及
电源供应部,所述电源供应部向所述发射电极部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勋李敏浩薛东圭
申请(专利权)人:禅才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