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式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16839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片式发光二极管具备安装在主印刷电路板的一个面一侧的底座,从上述底座延伸并且贯通设置在主印刷电路板上的孔而配置的本体部分,设置在该本体部分上而且在主印刷电路板的另一个面一侧发光的发光部分。在底座上设置与发光部分电连接的一对外部连接用电极。发光部分用树脂密封块密封。作为一个例子,在把底座安装到主印刷电路板的背面一侧时,配置发光部分使得与配置在主印刷电路板上的液晶背照光的导光方向一致。片式发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是在一片集合电路基板上经过多个工序形成多个片式发光二极管,在最终的工序中分割集合电路基板使得制作一个个片式发光二极管。(*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上述的片式发光二极管1一般大多是安装在主印刷电路板的表面一侧并使其向上方发光。但是,近来由于其它大量的电子部件安装在主印刷电路板的背面一侧,因此如图2所示,采用与其它的电子部件12一样,在主印刷电路板9的背面一侧用焊锡10固定玻璃环氧基板2的外部连接用电极15、16,在开设于主印刷电路板9上的孔11中插入树脂密封块8,使得朝向上方发光的构造。在这样的构造中,片式发光二极管1以及其它的电子部件12由于可以仅安装在主印刷电路板9的一个面上,因此与以往那样在主印刷电路板9的两个面进行安装相比较,具有可以谋求安装工序简单化的优点。但是,在把如上述那样安装在主印刷电路板9的背面一侧的片式发光二极管1利用为液晶背照光的光源时,如图2所示,由于设置在主印刷电路板9的表面一侧的导光板13的导光方向与来自发光二极管元件6的发光方向不同,因此必须采用在导光板13的端部形成大约45°的反射面14,使从片式发光二极管1向上方发出的光用上述反射面14弯曲90°后导向导光板13内的构造。其结果,存在着由于从片式发光二极管1向上方发出的光中仅朝向大致正上方发出的光被导向导光板13,因此入射光量很少,另外在导光板13的反射面14中还将产生光损失这样的问题。另一方面,作为有效地把光导向上述导光板13的构造,也考虑利用侧面发光的片式发光二极管,使导光板13的导光方向与片式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方向一致,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主印刷电路板9的表面一侧安装片式发光二极管,因此不能够实现上述的在一个面一侧的安装。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安装在主印刷电路板的一个面一侧,从而,能够与安装在该面一侧的其它电子部件在相同的工序中一起安装的片式发光二极管。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更多地获得液晶背照光向导光板的入射光量的片式发光二极管。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高辉度的片式发光二极管。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光的聚光性的片式发光二极管。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从一片集合电路基板简单地制作多个片式发光二极管的片式发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片式发光二极管具备底座,从底座延伸的本体部分,设置在该本体部分上的发光部分,密封该发光部分的树脂密封块。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本体部分最好沿着从底座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从而,底座与本体部分形成大致T字形。另外,最好在上述底座上设置与发光部分电连接的一对外部连接用电极。如果依据本专利技术,则由于本体部分从片式发光二极管的底座延伸,在该本体部分上设置发光部分,因此在把底座安装在主印刷电路板上时,能够在离开主印刷电路板的位置使发光部分发光。特别是,在底座与本体部分形成大致T字形的情况下,能够在沿着与主印刷电路板正交的方向延伸了本体部分的位置使其发光。在其它实施例的本专利技术的片式发光二极管中,上述底座配置在主印刷电路板的一个面一侧的同时,上述本体部分贯通在上述主印刷电路板上开设的孔,设置在本体部分上的发光部分露出到主印刷电路板的另一个面一侧。如果依据本专利技术,则由于底座位于主印刷电路板的一个面一侧,本体部分贯通主印刷电路板的孔,因此例如当在主印刷电路板的背面一侧安装底座时,能够使发光部分露出到主印刷电路板的表面一侧。在本专利技术的片式发光二极管的其它实施例中,上述发光部分设置在本体部分的侧面,其发光方向与设置在主印刷电路板上的液晶背照光的导光板的导光方向大致一致。如果依据本专利技术,则片式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部分设置在本体部分的侧面,能够使其发光方向与设置在主印刷电路板上的液晶背照光的导光板的导光方向大致一致,能够更多地获得向导光板的入射光量。在本专利技术的片式发光二极管的其它实施例中,特征在于在上述树脂密封块中设置凸形的透镜部分。如果依据本专利技术,则通过透镜部分能够提高从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的方向性,能谋求辉度上升。在本专利技术的片式发光二极管的其它实施例中,特征在于设置向外方倾斜的反射面,包围构成上述发光部分的发光二极管元件的四周。如果依据本专利技术,则通过使从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用反射面沿着同一方向反射能够提高光的聚光性。在本专利技术的片式发光二极管的其它实施例中,特征在于在上述树脂密封块的外表面的一部分上形成遮光面。如果依据本专利技术,则通过用遮光面遮挡从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的一部分,光在树脂密封块的周围不散射,因此对于所希望的方向能够提高光的聚光性。本专利技术的片式发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经过多个工序在一片集合电路基板上形成多个片式发光二极管,在最终的工序中分割集合电路基板,制作各个发二极管。如果依据本专利技术,则能够以简单的方法从一片集合电路基板得到多个片式发光二极管。以下参照附图,更详细地说明上述那样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以及优点。图2是把上述以往的发光二极管安装在主印刷电路板上时的剖面图。图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片式发光二极管的第1实施形态的斜视图。图4是把上述片式发光二极管安装在主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图5是把上述片式发光二极管安装在主印刷电路板上时的沿着上述图3中的A-A线的剖面图。图6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片式发光二极管的第2实施形态的斜视图。图7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片式发光二极管的第3实施形态的斜视图。图8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片式发光二极管的第4实施形态的斜视图。图9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片式发光二极管的第5实施形态的斜视图。附图说明图10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片式发光二极管的第6实施形态的斜视图。图1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片式发光二极管的第7实施形态的斜视图。图12示出上述第1实施形态的片式发光二极管的制造工序。图13是在集合电路基板上图案形成电极时的工序图。图14是把发光二级管搭载到集合电路基板上时的工序图。图15是把搭载到集合电路基板上的发光二级管元件树脂密封时的工序图。图16是沿着上述图15中的B-B线的剖面图。图17是沿着X、Y轴方向分割被树脂密封了的集合电路基板的工序图。在上述阴极电极26的上面上载置作为发光部分的发光二极管元件28,其下面电极经由导定性粘接剂(未图示)被固定。另外,发光二极管元件28的上面电极通过键合线29与阳极电极27连接。因此,从外部连接用电极24、25经过阴极电极26以及阳极电极27向发光二极管元件28供给电流,发光二极管元件28发光。另外,根据发光二极管元件28的极性,也有载置在阳极电极27一侧的情况。另外,上述发光二极管元件28的种类或者发光颜色没有任何限制。上述发光二极管元件28以及键合线29由设置在本体部分22的前侧面22c上的树脂密封块30覆盖。该树脂密封块30块状地形成在本体部分22的前侧面22c,除去上述的发光二极管元件28以及键合线29以外,还覆盖阴极电极26以及阳极电极27。树脂密封块30的材料例如使用透明的环氧树脂。图4以及图5示出在主印刷电路板23上安装时的上述片式发光二极管20。在主印刷电路板23上开设使片式发光二极管20的本体部分22从主印刷电路板2 3的背面一侧贯通的孔31。片式发光二极管20的底座21在主印刷电路板23的背面一侧与孔31的周缘搭接,两侧的外部连接用电极24、25用焊锡10固定在主印刷电路板23上印刷布线的电路32a、32b上。这时,片式发光二极管20的主体部分22从背面一侧贯通上述主印刷电路板23的孔31,突出到主印刷电路板23的另一个面,即表面一侧。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片式发光二极管,特征在于: 具备 底座; 从该底座延伸的本体部分; 设置在该本体部分上的发光部分; 密封该发光部分的树脂密封块。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1-7-11 210604/2001;JP 2000-9-13 278087/20001.一种片式发光二极管,特征在于具备底座;从该底座延伸的本体部分;设置在该本体部分上的发光部分;密封该发光部分的树脂密封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式发光二极管,特征在于上述底座与本体部分形成大致T字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式发光二极管,特征在于在上述底座上设置与发光部分电连接的一对外部连接用电极。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式发光二极管,特征在于上述底座配置在集合电路基板的一个面一侧,同时,上述本体部分贯通开设在主印刷电路板上的孔,设置在本体部分上的发光部分露出到主印刷电路板的另一个面一侧。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式发光二极管,特征在于上述发光部分设置在本体部分的侧面,其发光方向与配置在主印刷电路板上的液晶背照光的导光板的导光方向大致一致。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式发光二极管,特征在于在上述树脂密封块上设置着凸形的透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深泽孝一
申请(专利权)人:西铁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