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内救援用消防灭火智能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0728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49
本申请涉及消防灭火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屋内救援用消防灭火智能机器人,包括车体、撑顶装置和灭火装置,所述车体的侧壁上设有升降框,所述撑顶装置包括主撑组件和两个辅撑组件,所述主撑组件设置在车体的顶部,且主撑组件的底部与升降框滑动连接,两个所述辅撑组件呈对称设置在主撑组件的两侧,所述灭火装置设置在车体内,且灭火装置的顶部贯穿车体并向外延伸。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在于:通过主撑组件与两个辅撑组件的配合,能够对工厂内即将坍塌的屋顶进行支撑,保护工厂内的员工不受屋顶坍塌的危害,通过灭火装置可对工厂内进行灭火工作,保护工厂内的员工不受火灾的危害。护工厂内的员工不受火灾的危害。护工厂内的员工不受火灾的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内救援用消防灭火智能机器人


[0001]本申请涉及消防灭火
,尤其涉及一种屋内救援用消防灭火智能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的发展,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社会上也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各类场所会不可避免的突发火灾,火灾发生后早一刻及时扑救就少一分损失。现在的消防实战中,常见的灭火方式为利用消防车在火灾外围进行定点作业和由消防员拖拽水源深入火灾现场进行移动作业,对于工厂这种地形较大的火灾现场只能依靠消防人员在工厂外围移动来进行灭火,然而,由于火灾现场通常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且通常伴随着大量浓烟,消防人员在进入火灾现场内部之前往往并不能很充分的侦察和分析现场情况,这导致消防人员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此外,仅依靠消防人员进行移动作业来灭火,对于一些高危火场的扑救工作,如遇到易塌陷的火场则无法进行第一时间的扑救。在处处讲求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趋势中,设计一款高性能的消防机器人成为了使消防人员远离危险、避免伤害以及火场及时扑救的有效替代方案。
[0003]目前,消防灭火机器人存在着不能够在工厂内对即将坍塌的石砖、屋顶等进行支撑的功能,不能够对工厂内的员工进行保护,使得工厂内的大多工作人员面临生命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屋内救援用消防灭火智能机器人,包括车体、撑顶装置和灭火装置,所述车体的侧壁上设有升降框,所述撑顶装置包括主撑组件和两个辅撑组件,所述主撑组件设置在车体的顶部,且主撑组件的底部与升降框滑动连接,两个所述辅撑组件呈对称设置在主撑组件的两侧,所述灭火装置设置在车体内,且灭火装置的顶部贯穿车体并向外延伸。
[0005]进一步的,所述主撑组件包括升降板、主撑板、主液压杆、转动杆、转动轴、转动齿轮和同步带,所述升降板呈竖直滑动设置在升降框内,所述主撑板位于车体的正上方,且升降板的顶部与主撑板相连接,所述主液压杆竖直设置在车体的顶部,且主液压杆的输出端与主撑板的底部相连接,所述转动杆水平转动设置在主撑板内,且转动杆的两端均贯穿主撑板并向外延伸,所述转动轴水平转动设置在升降板内,所述同步带设置在升降板内,且同步带的一端套设在转动轴上,同步带的另一端依次贯穿升降板和主撑板并套设在转动杆上,所述升降框的内壁上设有升降齿条,所述转动齿轮套设在转动轴上,且转动齿轮贯穿升降框并与升降齿条相啮合,所述转动杆的两端上均设有主动伞齿,且两个主动伞齿分别与两个辅撑组件相啮合。
[0006]进一步的,每个所述辅撑组件均包括辅撑板、辅液压杆、铰接座、铰接架、冂型架和从动伞齿,所述辅撑板转动设置在主撑板的侧壁上,所述辅撑板的外壁上开设有开口,且主动伞齿位于开口内,所述从动伞齿设置在辅撑板的外壁上,且从动伞齿与主动伞齿相啮合,所述冂型架设置在车体的顶部,所述铰接座的底部套设在冂型架上,所述辅液压杆设置在
铰接座的顶部,所述铰接架水平设置在辅撑板的侧壁上,且铰接架与辅液压杆的输出端相铰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灭火装置包括水箱、挤压组件、灭火组件和两个洒水组件,所述车体内安装有水平设置的分隔板,且分隔板将车体内分为两个腔体,所述水箱设置在车体的内底壁上,且水箱位于分隔板的下方,所述挤压组件设置在分隔板的顶部,且挤压组件的底部依次贯穿分隔板和水箱并延伸至水箱内,所述灭火组件设置在车体的顶部,且灭火组件的底部依次贯穿车体、分隔板和水箱并延伸至水箱内,两个所述洒水组件呈对称位于灭火组件的两侧,且两个洒水组件的顶部分别延伸至两个辅撑板上,每个洒水组件的底部依次贯穿车体、分隔板和水箱并延伸至水箱内,所述挤压组件包括挤压电机、挤压螺杆、导向杆和挤压板,所述挤压螺杆和导向杆呈间隔竖直转动设置在水箱内,所述挤压板水平滑动设置在水箱内,且挤压板的两端分别套设在挤压螺杆和导向杆上,挤压板与挤压螺杆螺纹连接,所述挤压电机设置在分隔板上,且挤压电机的输出端依次贯穿分隔板和水箱并与挤压螺杆的顶部相连接,所述挤压电机的输出端上套设有密封圈,且密封圈位于水箱的顶部。
[0008]进一步的,所述灭火组件包括灭火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连接弧板、灭火盘和喷水件,所述灭火盘转动设置在车体的顶部,所述灭火电机设置在分隔板的顶部,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均转动设置在水箱的顶部,且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灭火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分隔板与主动齿轮相连接,所述分隔板与车体的顶部均开设有供连接弧板滑动的弧形口,所述连接弧板设置在从动齿轮的顶部,且连接弧板的顶部穿过两个弧形口并与灭火盘的底部相连接,所述喷水件设置在灭火盘的顶部,且喷水件的底部依次贯穿灭火盘、车体、分隔板和从动齿轮并与水箱的内部相连通。
[0009]进一步的,所述喷水件包括喷水座、喷水管、喷水头、弧形滑块、延伸板、调节电机和两个调节圆盘,所述喷水座设置在灭火盘的顶部,且喷水座呈半圆型结构设置,所述喷水座的外壁上开设有调节口,所述弧形滑块滑动设置在喷水座的外壁上,且弧形滑块位于调节口内,所述喷水管设置在喷水座内,且喷水管的底部依次贯穿灭火盘、车体、分隔板和从动齿轮并与水箱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喷水头设置在喷水管的顶部,且喷水头与喷水管相连接,喷水头的顶部贯穿弧形滑块并向外延伸,两个所述调节圆盘分别转动设置在喷水座的两侧壁上,所述喷水座内设有间隔设置的两个调节杆,且两个调节杆分别位于喷水头的两侧,每个调节杆的两端均贯穿喷水座并分别与两个调节圆盘相连接,所述喷水座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供两个调节杆滑动的导向口,所述延伸板竖直设置在灭火盘的顶部,所述调节电机设置在延伸板的侧壁上,且调节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延伸板与一个调节圆盘相连接。
[0010]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洒水组件均包括连接软管、旋转水喷头和防护框,所述连接软管设置在水箱的顶部,且连接软管与水箱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连接软管的顶部依次贯穿分隔板、车体和辅撑板并向外延伸,所述旋转水喷头转动设置在辅撑板的外壁上,且连接软管与旋转水喷头的内部相连通,所述防护框设置在辅撑板的外壁上,且防护框罩设在旋转水喷头上,防护框呈冂型结构设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水箱的顶部设有呈矩形分布的四个L型管,每个所述L型管的底部均与水箱的内部相连通,且每个L型管的顶部均依次贯穿分隔板和车体的两内侧壁并向外延伸,每个所述L型管的顶部均安装有转动设置的喷射头。
[0012]进一步的,所述车体的两侧壁上均设有辅助组件,且每个辅助组件均包括固定轴、
弧形套块、承托板和两个把手,所述车体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辅助槽,且承托板位于一个辅助槽内,承托板的底部与辅助槽转动连接,所述承托板与车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相连通的圆槽,所述固定轴水平设置在车体的侧壁上,且固定轴位于圆槽内,所述弧形套块的一端套设在固定轴上,且弧形套块的另一端与承托板的外壁相抵触,两个所述把手呈间隔设置在车体的侧壁上。
[0013]进一步的,所述车体的外壁上设有蜂鸣器,所述车体的外壁上还设有呈对称设置的两个急救箱,且两个急救箱分别位于蜂鸣器的两侧,所述车体的顶部设有电离式火焰检测器。
[0014]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内救援用消防灭火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撑顶装置(2)和灭火装置(3),所述车体(1)的侧壁上设有升降框(11),所述撑顶装置(2)包括主撑组件(21)和两个辅撑组件(22),所述主撑组件(21)设置在车体(1)的顶部,且主撑组件(21)的底部与升降框(11)滑动连接,两个所述辅撑组件(22)呈对称设置在主撑组件(21)的两侧,所述灭火装置(3)设置在车体(1)内,且灭火装置(3)的顶部贯穿车体(1)并向外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内救援用消防灭火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撑组件(21)包括升降板(211)、主撑板(212)、主液压杆(213)、转动杆(214)、转动轴(215)、转动齿轮(216)和同步带(217),所述升降板(211)呈竖直滑动设置在升降框(11)内,所述主撑板(212)位于车体(1)的正上方,且升降板(211)的顶部与主撑板(212)相连接,所述主液压杆(213)竖直设置在车体(1)的顶部,且主液压杆(213)的输出端与主撑板(212)的底部相连接,所述转动杆(214)水平转动设置在主撑板(212)内,且转动杆(214)的两端均贯穿主撑板(212)并向外延伸,所述转动轴(215)水平转动设置在升降板(211)内,所述同步带(217)设置在升降板(211)内,且同步带(217)的一端套设在转动轴(215)上,同步带(217)的另一端依次贯穿升降板(211)和主撑板(212)并套设在转动杆(214)上,所述升降框(11)的内壁上设有升降齿条(12),所述转动齿轮(216)套设在转动轴(215)上,且转动齿轮(216)贯穿升降框(11)并与升降齿条(12)相啮合,所述转动杆(214)的两端上均设有主动伞齿(218),且两个主动伞齿(218)分别与两个辅撑组件(22)相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屋内救援用消防灭火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辅撑组件(22)均包括辅撑板(221)、辅液压杆(222)、铰接座(223)、铰接架(224)、冂型架(225)和从动伞齿(226),所述辅撑板(221)转动设置在主撑板(212)的侧壁上,所述辅撑板(221)的外壁上开设有开口,且主动伞齿(218)位于开口内,所述从动伞齿(226)设置在辅撑板(221)的外壁上,且从动伞齿(226)与主动伞齿(218)相啮合,所述冂型架(225)设置在车体(1)的顶部,所述铰接座(223)的底部套设在冂型架(225)上,所述辅液压杆(222)设置在铰接座(223)的顶部,所述铰接架(224)水平设置在辅撑板(221)的侧壁上,且铰接架(224)与辅液压杆(222)的输出端相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屋内救援用消防灭火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装置(3)包括水箱(31)、挤压组件(32)、灭火组件(33)和两个洒水组件(34),所述车体(1)内安装有水平设置的分隔板(13),且分隔板(13)将车体(1)内分为两个腔体,所述水箱(31)设置在车体(1)的内底壁上,且水箱(31)位于分隔板(13)的下方,所述挤压组件(32)设置在分隔板(13)的顶部,且挤压组件(32)的底部依次贯穿分隔板(13)和水箱(31)并延伸至水箱(31)内,所述灭火组件(33)设置在车体(1)的顶部,且灭火组件(33)的底部依次贯穿车体(1)、分隔板(13)和水箱(31)并延伸至水箱(31)内,两个所述洒水组件(34)呈对称位于灭火组件(33)的两侧,且两个洒水组件(34)的顶部分别延伸至两个辅撑板(221)上,每个洒水组件(34)的底部依次贯穿车体(1)、分隔板(13)和水箱(31)并延伸至水箱(31)内,所述挤压组件(32)包括挤压电机(321)、挤压螺杆(322)、导向杆(323)和挤压板(324),所述挤压螺杆(322)和导向杆(323)呈间隔竖直转动设置在水箱(31)内,所述挤压板(324)水平滑动设置在水箱(31)内,且挤压板(324)的两端分别套设在挤压螺杆(322)和导向杆(323)上,挤压板(324)与挤压螺杆(322)螺纹连接,所述挤压电机(321)设置在分隔板(13)上,且挤压电机(321)的输出端依次贯穿分隔板(13)和水箱(31)并与挤压螺杆(322)的顶部相连接,所述挤
压电机(321)的输出端上套设有密封圈(325),且密封圈(325)位于水箱(31)的顶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屋内救援用消防灭火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组件(33)包括灭火电机(331)、主动齿轮(332)、从动齿轮(333)、连接弧板(334)、灭火盘(335)和喷水件(33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洪
申请(专利权)人:国星农机装备新昌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