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模具顶出平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7476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塑料模具顶出平衡机构,包括模具底板、下模板、顶针板、顶针和顶出平衡组件;下模板设置于模具底板的上方;顶针板设置于模具底板与下模板之间;顶针设置于顶针板的上部,并贯穿下模板;顶出平衡组件包括导滑部、齿轮传动部和连接部;导滑部设置于下模板的外侧,用于提供引导升降的作用;齿轮传动部相隔设置于导滑部的旁侧,用于提供稳定升降的作用;连接部设置于导滑部与齿轮传动部之间,该连接部的下部与顶针板相接,上部的左右一侧与导滑部相对滑动,上部的左右另一侧与齿轮传动部相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顶出平衡组件,使得顶针板的升降过程更加均匀,避免因顶出不均而导致产品变形的现象。顶出不均而导致产品变形的现象。顶出不均而导致产品变形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模具顶出平衡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塑料模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塑料模具顶出平衡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塑料模具,是塑料加工工业中和塑料型机配套,赋予塑料制品以完整构型和精确尺寸的工具。塑料首先在注塑机加热料筒内的塑料,使其受热熔融,然后在注塑机的螺杆或柱塞推动下,经注塑机喷嘴和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塑料模具型腔,塑料冷却硬化成型,脱模得到制品。在脱模的过程中,是由注塑机驱动模具内的顶针板,顶针板带动顶针向上升起,将塑料制品顶出实现脱模的工序,而此种方式在顶出大而薄的产品时,会出现顶出不均而导致产品变形的情况。并且随着注塑时间的增加,模具的温度也随之增加,现有的顶针板会发生变形,顶针会出现烧死的现象。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塑料模具顶出平衡机构。
[0004]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塑料模具顶出平衡机构,包括:模具底板、下模板、顶针板、顶针和顶出平衡组件;所述下模板设置于所述模具底板的上方;所述顶针板设置于所述模具底板与所述下模板之间;所述顶针设置于所述顶针板的上部,并贯穿所述下模板;所述顶出平衡组件包括导滑部、齿轮传动部和连接部;所述导滑部设置于所述下模板的外侧,用于提供引导升降的作用;所述齿轮传动部相隔设置于所述导滑部的旁侧,用于提供稳定升降的作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导滑部与所述齿轮传动部之间,该连接部的下部与所述顶针板相接,上部的左右一侧与所述导滑部相对滑动,上部的左右另一侧与所述齿轮传动部相啮合。
[0006]进一步地,所述顶针板包括顶针底板和顶针顶板;所述顶针底板设置于所述模具底板与所述下模板之间;所述顶针顶板设置于所述顶针底板的上部;所述顶针设置于所述顶针顶板的上部。
[0007]进一步地,所述顶针顶板与所述下模板之间连接有缓冲弹簧,用于提供缓冲作用。
[0008]进一步地,所述顶出平衡组件设有四组,每两组分别平行设置于所述下模板和所述顶针板的左右两侧。
[0009]进一步地,所述导滑部为一矩形块,其与所述连接部的接触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顶针板的升降方向相平行。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包括传动段和装配段;所述传动段的左右一面为垂直面,另一侧为齿形面;所述装配段连接于所述传动段的下部,用于与所述顶针板锁紧;还包括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设置于所述传动段与所述装配段之间,并位于齿形面一侧,用于起到限位作用。
[001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顶针板顶出平衡。本技术通过设有顶出平衡组件,顶出平衡组件包括导滑部、
齿轮传动部和连接部,在顶针板向上升起时,会带动连接部一起升起,连接部的上部分别与导滑部和齿轮传动部相接触,导滑部能使得连接部以两者接触面的延伸面方向升降,而齿轮传动部与连接部为齿轮啮合,能使得连接部以均匀速率向上升起,实现更平稳的升降,使得顶针板的升降更加的均匀,避免因为顶出不均而导致产品变形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图2中的A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顶出平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10、模具底板;20、下模板;30、顶针板;31、顶针底板;32、顶针顶板;33、缓冲弹簧;40、顶针;50、顶出平衡组件;51、导滑部;52、齿轮传动部;53、连接部;53A、传动段;53B、装配段;53C、限位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1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0021]如图1~图4所示,一种塑料模具顶出平衡机构,包括模具底板10、下模板20、顶针板30、顶针40和顶出平衡组件50;
[0022]所述下模板20设置于所述模具底板10的上方;所述顶针板30包括顶针40底板31和顶针顶板32;所述顶针40底板31设置于所述模具底板10与所述下模板20之间;所述顶针顶板32设置于所述顶针40底板31的上部,该所述顶针顶板32与所述下模板20之间连接有缓冲弹簧33;所述顶针40设置于所述顶针顶板32的上部,并贯穿所述下模板20;在实际使用时,下模板20嵌入下模仁,注塑机控制模具合模并开始注塑,产品在下模仁中注塑成型后,顶针40经过下模板20,下模仁直到与产品相接触并向上顶出。通过设有缓冲弹簧33,在注塑机注塑完成并撤走对顶针板30向上的施力时,缓冲弹簧33能使得顶针板30回弹,复位成可注塑的状态,不需另外设置机械机构复位顶针板30,降低成本和缩小模具空间;
[0023]所述顶出平衡组件50包括导滑部51、齿轮传动部52和连接部53;所述导滑部51设置于所述下模板20的外侧,用于提供引导升降的作用;所述齿轮传动部52相隔设置于所述导滑部51的旁侧,用于提供稳定升降的作用;所述连接部53设置于所述导滑部51与所述齿轮传动部52之间,该连接部53的下部与所述顶针板30相接,上部的左右一侧与所述导滑部
51相对滑动,上部的左右另一侧与所述齿轮传动部52相啮合。通过设有顶出平衡组件50,在顶针板30向上升起时,会带动连接部53一起升起,连接部53的上部分别与导滑部51和齿轮传动部52相接触,导滑部51能使得连接部53以两者接触面的延伸面方向升降,而齿轮传动部52与连接部53为齿轮啮合,能使得连接部53以均匀速率向上升起,实现更平稳的升降,使得顶针板30的升降更加的均匀,避免因为顶出不均而导致产品变形的现象。
[0024]进一步地,所述顶出平衡组件50设有四组,每两组分别平行设置于所述下模板20和所述顶针板30的左右两侧。通过将顶出平衡组件50平行设置于模具的两侧,能带来更稳定的效果,进一步避免顶针板30变形。
[0025]进一步地,所述导滑部51为一矩形块,其与所述连接部53的接触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顶针板30的升降方向相平行。通过将导滑部51设计为垂直的矩形块,可使得连接部53的升降为垂直升降,使得顶针板30的升降为垂直升降,避免升降不均匀导致局部变形。
[0026]进一步地,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模具顶出平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底板、下模板、顶针板、顶针和顶出平衡组件;所述下模板设置于所述模具底板的上方;所述顶针板设置于所述模具底板与所述下模板之间;所述顶针设置于所述顶针板的上部,并贯穿所述下模板;所述顶出平衡组件包括导滑部、齿轮传动部和连接部;所述导滑部设置于所述下模板的外侧,用于提供引导升降的作用;所述齿轮传动部相隔设置于所述导滑部的旁侧,用于提供稳定升降的作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导滑部与所述齿轮传动部之间,该连接部的下部与所述顶针板相接,上部的左右一侧与所述导滑部相对滑动,上部的左右另一侧与所述齿轮传动部相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模具顶出平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板包括顶针底板和顶针顶板;所述顶针底板设置于所述模具底板与所述下模板之间;所述顶针顶板设置于所述顶针底板的上部;所述顶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兵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俱进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