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筒型产品的快换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5894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司筒型产品的快换模具结构,具有模胚、模仁及顶出机构,所述的模仁及顶出机构连成一体并形成模块化嵌装在模胚中,模仁位于顶出机构的上侧,顶出机构连接顶杆,且顶出机构上具有司筒和司筒针;顶出机构具有层叠设置的四块顶针板,由上往下分别定义为第一顶针板、第二顶针板、第三顶针板及第四顶针板;其中,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协作组装司筒,第三顶针板和第四顶针板协作组装司筒针;顶杆直接作用在组装司筒的第一顶针板或第二顶针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换款时模胚无需下机,只需更换模仁及顶出机构即可,减少换模时间,可实现快速更换模具生产,机台稼动率高,产能高,提高生产效率,非常适合小量多样的产品生产使用。非常适合小量多样的产品生产使用。非常适合小量多样的产品生产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司筒型产品的快换模具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尤其是涉及司筒型产品的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塑料注射模具是热塑性塑料件产品生产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成型模具,尤其是针对小量多样产品的司筒型产品的模具。如图1所示,现有的司筒型产品的模具设计,将司筒针801组装在模胚的底板802上,生产在切换料号时(换款时),模具必须下机来切换模具(至少投入两套模胚和模仁套),换款时间长,机台稼动率不高,产能不高,模具成本和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司筒型产品的快换模具结构,很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司筒型产品的快换模具结构,具有模胚、模仁及顶出机构,所述的模仁及顶出机构连成一体并形成模块化嵌装在模胚中,模仁位于顶出机构的上侧,顶出机构连接顶杆,且顶出机构上具有司筒和司筒针。
[0006]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的顶出机构具有层叠设置的四块顶针板,由上往下分别定义为第一顶针板、第二顶针板、第三顶针板及第四顶针板;其中,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协作组装司筒,第三顶针板和第四顶针板协作组装司筒针;顶杆直接作用在组装司筒的第一顶针板或第二顶针板上。
[0007]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的顶出机构通过插销和模胚连接,该插销由外往内依次插接模胚及顶出机构,顶出机构的第三顶针板或第四顶针板上开设适合插销插接的插孔。
[0008]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模胚由底板、在底板上侧面凸起的支撑框、承板及后模板构成,承板和后模板由支撑框支撑托起,后模板叠设在承板上,且后模板和承板的内中部一起开设开口朝上的模仁槽,该模仁槽内装入模仁,而顶出机构透过模仁槽嵌入支撑框中。
[0009]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0]1、模仁及顶出机构连成一体并形成模块化嵌装在模胚中,顶出机构上具有司筒和司筒针,由此,换款时模胚无需下机,只需更换模仁及顶出机构即可,减少换模时间,可实现快速更换模具生产,机台稼动率高,产能高,提高生产效率。
[0011]2、可实现快速拆装模具,方便修模,在机台上拆下模仁即可,不需要整套模胚卸装,节省很多宝贵时间。
[0012]3、模胚可实现批量标准化生产,模具成本和生产成本低。
[0013]4、模仁可实现批量生产,后续仅加工入子部分零件即可组装模具,且更换下来的模具形体相对整套模架小很多,方便存放和管理,且节省很多空间。
[0014]5、此结构非常适合小量多样的产品生产使用。
[0015]附图说明:
[0016]附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2为本技术其一实施例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8]附图3为图2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参阅图2、3所示,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有关一种司筒型产品的快换模具结构,包括有模胚1、模仁2及顶出机构3,所述的模仁2及顶出机构3连成一体并形成模块化嵌装在模胚1中,模仁2位于顶出机构3的上侧,顶出机构3连接顶杆4,且顶出机构3上具有司筒31和司筒针32。该结构避免了司筒针32组装在模胚1,不仅优化了模胚1结构,且换款生产时,模胚无需下机,只需更换模仁及顶出机构即可,减少换模时间,可实现快速更换模具生产,机台稼动率高,产能高,提高生产效率。
[0023]参阅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模胚1由底板11、在底板上侧面凸起的支撑框12、承板13及后模板14构成,底板11连接机台,承板13和后模板14由支撑框12支撑托起,后模板14叠设在承板13上,且后模板14和承板13的内中部一起开设开口朝上的模仁槽,该模仁槽内装入模仁2,而顶出机构3透过模仁槽嵌入支撑框12中并与顶杆4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顶出机构3具有层叠设置的四块顶针板,由上往下分别定义为第一顶针板33、第二顶针板34、第三顶针板35及第四顶针板36;其中,第一顶针板33和第二顶针板34协作组装司筒31,第三顶针板35和第四顶针板36协作组装司筒针32。顶杆4直接作用在组装司筒的第一顶针板33或第二顶针板34上,图中所示的顶杆4由下往上依次穿过第四顶针板36、第三顶针板35及第二顶针板34后直接作用在组装司筒的第一顶针板33上。模具结构简单,方便制作及组装。模仁可实现批量生产,后续仅加工入子部分零件即可组装模具,且更换下来的模具形体相对整套模架小很多,方便存放和管理,且节省很多空间。
[0024]参阅图2、3所示,本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的顶出机构3通过插销5和模胚1连接,该插销5由外往内依次插接模胚1及顶出机构3,图中所示,插销5在模胚1的支撑框12上横向插设,顶出机构3的第三顶针板35或第四顶针板36上开设适合插销5插接的插孔。图中所示的插孔开设在第四顶针板36与第三顶针板35贴合的端面上,为沟槽形式,与第三顶针板35贴合后形成挂接的插孔,结构简单,方便制作。通过该结构设计,机台上换线步骤:第一步,先取出插销5;第二步,松懈螺丝和斜契,取出原模仁2并带出顶出机构3;第三步,安装新模仁2及顶出机构3,安装紧固螺丝;第四步,安装插销5;即完成了产品换线工作,整个过程在机台上完成,无需上下模胚1。
[0025]采用上述结构后,经使用得知,本技术获得如下有益效果:
[0026]1、模仁及顶出机构连成一体并形成模块化嵌装在模胚中,顶出机构上具有司筒和司筒针,由此,换款时模胚无需下机,只需更换模仁及顶出机构即可,减少换模时间,可实现
快速更换模具生产,机台稼动率高,产能高,提高生产效率。
[0027]2、可实现快速拆装模具,方便修模,在机台上拆下模仁即可,不需要整套模胚卸装,节省很多宝贵时间。
[0028]3、模胚可实现批量标准化生产,模具成本和生产成本低。
[0029]4、模仁可实现批量生产,后续仅加工入子部分零件即可组装模具,且更换下来的模具形体相对整套模架小很多,方便存放和管理,且节省很多空间。
[0030]5、此结构非常适合小量多样的产品生产使用。
[0031]当然,以上附图仅是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对本
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超出本技术构思和范围的情况下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还可对上述实施例作出许多改进和变化,这些改进和变化都应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司筒型产品的快换模具结构,具有模胚(1)、模仁(2)及顶出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仁(2)及顶出机构(3)连成一体并形成模块化嵌装在模胚(1)中,模仁(2)位于顶出机构(3)的上侧,顶出机构(3)连接顶杆(4),且顶出机构(3)上具有司筒(31)和司筒针(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司筒型产品的快换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出机构(3)具有层叠设置的四块顶针板,由上往下分别定义为第一顶针板(33)、第二顶针板(34)、第三顶针板(35)及第四顶针板(36);其中,第一顶针板(33)和第二顶针板(34)协作组装司筒(31),第三顶针板(35)和第四顶针板(36)协作组装司筒针(32);顶杆(4)直接作用在组装司筒的第一顶针板(33)或第二顶针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松张灿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好润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