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型半导体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5363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半导体器件,具备在半导体基板上利用元件分离区域分离的MOSFET的有源区域、通过所述有源区域上而设置的至少一条栅极和在所述栅极的两侧与所述有源区域的表面接触而形成的源接触和源接触,所述栅极沿栅极随着离开所述接触和/或漏接触的位置,使栅长变细,形成阶梯状或连续形成。(*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MOS型半导体器件,特别有关于绝缘栅型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的栅极结构,适用于例如互补性的MOS半导体集成电路(CMOSLSI)。
技术介绍
随着CMOSLSI元件实现微细化,作为MOSFET的形成区域即有源区域(AA)也相应微细化,有源区域引起的寄生电阻的影响不能忽略。对此说明如下。图12所示为形成于LSI中的CMOS反相器的平面图形的已往例子。图12中,120为形成于半导体基板上的例如浅沟型的元件分离(STI)区域,121为利用STI区域包围的PMOSFET的有源区域,122为利用STI区域包围的NMOSFET的有源区域,123为在有源区域的沟道区域上隔着栅极绝缘膜形成的栅极,通过有源区域的中心部分上面。有源区域121、122的漏、源区域用的扩散层表面及栅极表面,往往形成金属硅化物。各有源区域121、122中,在1条对角线上的栅极123的两侧的金属硅化物上的转角附近,形成漏接触区域、源接触区域用的接触(转角接触)124。图13所示为构成图12所示的CMOS反相器的一个MOSFET结构例子的剖面图。图13中,130为半导体基板,131为源、漏区域,132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在半导体基板上利用元件分离区域分离的MOSFET的有源区域、设置于所述有源区域上的至少一条栅极、和至少在所述栅极的单侧与所述有源区域的表面接触而形成的至少1个源/漏接触,所述栅 极这样形成,它沿栅极随着离开所述源/漏接触位置,使栅长变短。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5-30 2003-1542461.一种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在半导体基板上利用元件分离区域分离的MOSFET的有源区域、设置于所述有源区域上的至少一条栅极、和至少在所述栅极的单侧与所述有源区域的表面接触而形成的至少1个源/漏接触,所述栅极这样形成,它沿栅极随着离开所述源/漏接触位置,使栅长变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在所述有源区域内只有一个,而且,所述源/漏接触配置于所述栅极的两侧的所述有源区域的对角位置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MOSFET是构成CMOS反相器的PMOSFET、NMOSFET中的一个MOSFET。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在所述有源区域内只有一个,而且,所述源/漏接触配置于对于沟道宽度方向的同一端。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具有栅长左右对称变化的平面图形。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具有栅长左右不对称变化的平面图形。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栅极的两侧的所述有源区域的表面上形成硅化物层,所述源/漏接触与所述硅化物层接触。8.一种半导体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石周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