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架吸能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5350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架吸能组件,包括:两吸能盒,其分别位于车架两侧前端;防撞梁,其两端端部对应连接吸能盒;吸能盒包括:安装板,其设置在车架上;盒体,其呈中空的四棱台结构,其底部安装在安装板上,其顶部与防撞梁的端部固定连接;盒体的外侧面设置有多个定位凹槽,内侧面凸出设置有溃缩筋,盒体的棱边处凹设有多个溃缩孔;盒体顶部凸出设置有长圆形的溃缩通孔,溃缩通孔的长度方向与吸能盒的高度方向一致;在本方案中防撞梁的两端安装有吸能盒,吸能盒的底部与车辆两端固定连接,这样一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将撞击力通过防撞梁的传递。尽量均匀的传递至吸能盒上,从而实现吸能盒的均匀溃缩吸能。能盒的均匀溃缩吸能。能盒的均匀溃缩吸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架吸能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配件,具体涉及一种车架吸能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当今社会,随着经济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汽车作为出行的代步工具,在选择汽车出行的同时人们也逐渐将目光投放在汽车的安全性能上,而在安全性能方面,汽车的防碰撞安全性能备受重视。目前的汽车设计中,通常是采用安装在汽车前部和尾部的保险杠系统来保证车厢结构框架在低速碰撞下不受严重破坏,从而保证车内成员以及汽车主体结构本身的安全。
[0003]常规的是在车架前部增加吸能盒来保证乘车人员的安全性,但如何实现吸能盒的均匀溃缩吸能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吸能盒的均匀溃缩吸能;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是一种车架吸能组件,包括:两吸能盒,其分别位于车架两侧前端;防撞梁,其两端端部对应连接吸能盒;吸能盒包括:安装板,其设置在车架上;盒体,其呈中空的四棱台结构,其底部安装在安装板上,其顶部与防撞梁的端部固定连接;盒体的外侧面设置有多个定位凹槽,内侧面凸出设置有溃缩筋,盒体的棱边处凹设有多个溃缩孔;盒体顶部凸出设置有长圆形的溃缩通孔,溃缩通孔的长度方向与吸能盒的高度方向一致;
[0007]在本方案中防撞梁的两端安装有吸能盒,吸能盒的底部与车辆两端固定连接,这样一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将撞击力通过防撞梁的传递。尽量均匀的传递至吸能盒上,从而实现吸能盒的均匀溃缩吸能;
[0008]吸能盒为中空的四棱台结构,中空结构更容易发生形变,在吸能盒的盒体上设置溃缩孔、溃缩筋,也是便于吸能盒在溃缩孔、溃缩筋处发生形变,便于吸能;定位凹槽的作用便于吸能盒准确安装在车身内;值得注意的是,溃缩通孔由两片体顶部焊接形成,溃缩通孔的长度方向与吸能盒的高度方向一致,也就是说,溃缩通孔发生形变是,相比于圆孔或者其他形状的孔需要克服的撞击力更多,从而能够很好的起到吸能作用。
[0009]为了说明防撞梁的具体结构,本技术采用防撞梁中段为竖直段;与吸能盒连接的边段为与竖直段倾斜设置的倾斜段;
[0010]传统的防撞梁为直线型,本方案中的防撞梁边段为倾斜段,在防撞梁发生撞击时,竖直段首先需要克服与倾斜段连接处的连接强度,相对于直线型防撞梁,本方案中的防撞梁发生形变时的撞击力更大。
[0011]为了首先吸能盒的减重,以及定位,便于吸能盒的形变与定位,本技术采用盒体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减重孔。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是一种车架吸能组件,在本方案中防撞梁的
两端安装有吸能盒,吸能盒的底部与车辆两端固定连接,这样一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将撞击力通过防撞梁的传递。尽量均匀的传递至吸能盒上,从而实现吸能盒的均匀溃缩吸能。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吸能盒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吸能盒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

车架、2

吸能盒、3

防撞梁、4

安装板、5

盒体、6

定位凹槽、7

溃缩筋、8

溃缩孔、9

溃缩通孔、10

竖直段、11

倾斜段、12

定位减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19]实施例1:
[0020]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是一种车架吸能组件,包括:两吸能盒2,其分别位于车架1两侧前端;防撞梁3,其两端端部对应连接吸能盒2;吸能盒2包括:安装板4,其设置在车架1上;盒体5,其呈中空的四棱台结构,其底部安装在安装板4上,其顶部与防撞梁3的端部固定连接;盒体5的外侧面设置有多个定位凹槽6,内侧面凸出设置有溃缩筋7,盒体5的棱边处凹设有多个溃缩孔8;盒体5顶部凸出设置有长圆形的溃缩通孔9,溃缩通孔9的长度方向与吸能盒2的高度方向一致;
[0021]在本方案中防撞梁的两端安装有吸能盒,吸能盒的底部与车辆两端固定连接,这样一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将撞击力通过防撞梁的传递。尽量均匀的传递至吸能盒上,从而实现吸能盒的均匀溃缩吸能;
[0022]吸能盒为中空的四棱台结构,中空结构更容易发生形变,在吸能盒的盒体上设置溃缩孔、溃缩筋,也是便于吸能盒在溃缩孔、溃缩筋处发生形变,便于吸能;定位凹槽的作用便于吸能盒准确安装在车身内;值得注意的是,溃缩通孔由两片体顶部焊接形成,溃缩通孔的长度方向与吸能盒的高度方向一致,也就是说,溃缩通孔发生形变是,相比于圆孔或者其他形状的孔需要克服的撞击力更多,从而能够很好的起到吸能作用。
[0023]实施例2:
[0024]如图1所示,为了说明防撞梁的具体结构,本技术采用防撞梁中段为竖直段10;与吸能盒2连接的边段为与竖直段10倾斜设置的倾斜段11;
[0025]传统的防撞梁为直线型,本方案中的防撞梁边段为倾斜段,在防撞梁发生撞击时,竖直段首先需要克服与倾斜段连接处的连接强度,相对于直线型防撞梁,本方案中的防撞梁发生形变时的撞击力更大。
[0026]实施例3:
[0027]如图2、3所示,为了首先吸能盒的减重,以及定位,便于吸能盒的形变与定位,本技术采用盒体5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减重孔12。
[0028]本技术是一种车架吸能组件,在本方案中防撞梁的两端安装有吸能盒,吸能盒的底部与车辆两端固定连接,这样一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将撞击力通过防撞梁的传递。尽量均匀的传递至吸能盒上,从而实现吸能盒的均匀溃缩吸能。
[0029]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架吸能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纵梁,前横梁和后横梁构成的框体结构;两吸能盒,其分别位于所述前横梁两侧前端;防撞梁,其两端端部对应连接所述吸能盒;所述吸能盒包括:安装板,其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盒体,其呈中空设置,其底部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其顶部与所述防撞梁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盒体顶部凸出设置有长圆形的溃缩通孔,所述溃缩通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吸能盒的高度方向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架吸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中段为竖直段;与所述吸能盒连接的边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腾飞潘磊胡红华田晨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牛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