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拨杆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3892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拨杆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用于车辆的拨杆组件包括:拨杆本体,所述拨杆本体连接于所述车辆的转向管住并适于对所述车辆的灯光进行控制;触发部,所述触发部设置于所述拨杆本体上,所述触发部被配置为在触发后用于控制所述车辆的雨刮。拨杆组件通过集成设置触发部,实现了对灯光以及雨刮的控制,提高了拨杆组件控制功能的集成度,降低了操作难度。降低了操作难度。降低了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拨杆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拨杆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车辆中关于档位控制的拨杆集成于中控台,位于转向管柱左侧的灯光拨杆集成度较低。
[0003]由于相关技术中,对于雨刮控制以及灯光控制分别设置于不同的拨杆,导致车辆中对于灯光和雨刮的控制部件较为分散,零部件数量多,控制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拨杆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拨杆组件通过集成设置触发部,实现了对灯光以及雨刮的控制,提高了拨杆组件控制功能的集成度,降低了操作难度。
[0005]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拨杆组件的车辆。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拨杆组件,包括:拨杆本体,所述拨杆本体连接于所述车辆的转向管住并适于对所述车辆的灯光进行控制;触发部,所述触发部设置于所述拨杆本体上,所述触发部被配置为在触发后用于控制所述车辆的雨刮。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拨杆组件,通过将触发部集成设置与拨杆本体上,拨杆本体集成灯光控制功能,触发部集成雨刮的控制功能,实现了雨刮控制功能与灯光控制功能的集成,减少了车辆内部零部件的数量,车辆中用于控制的部件减少且位置集中,使车辆的仪表台更加整洁,用户的操作更加方便。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触发部可按动地设置于所述拨杆本体和/或可转动地与所述拨杆本体连接。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触发部包括:第一触发部,所述拨杆本体的外表面形成有第一触发部安装位,所述第一触发部可按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触发部安装位。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触发部安装位设置于所述拨杆本体的自由端。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触发部包括:第二触发部,所述第二触发部套设于所述拨杆本体的至少部分外周,所述触发部可相对所述拨杆本体转动以控制所述车辆的雨刮。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拨杆本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形成有容纳腔;手柄芯,所述手柄芯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手柄芯的端部形成有第一触发区域,所述第二触发部套设于所述手柄芯的外周,且所述第二触发部上设置有适于与所述第一触发区域正对的接触桥,所述第二触发部与所述第一触发区域相对移动以控制所述车辆的雨刮。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触发部设置于所述手柄芯的自由端,且可选
择地在所述容纳腔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拨杆本体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位于所述手柄芯远离背离所述第一触发部的一端,所述支撑部的端部形成有第二触发区域,所述第一触发部朝向所述第二触发区域的端部上设置有触发件,所述触发件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二触发区域接触并在接触后控制所述车辆的雨刮。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触发部包括:顶柱,所述顶柱的一端设置有所述触发件;按钮本体,所述按钮本体设置于所述顶柱的另一端并露出于所述外壳的端部,所述手柄芯上设置有适于所述顶柱和/或所述按钮本体穿过的连接通道。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触发件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触发件与所述顶柱的一端之间设置有复位件。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触发部包括:第三触发部,所述第三触发部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连通孔,所述第三触发部的至少部分露出于所述连接孔,所述第三触发部可相对所述外壳转动以控制所述车辆的后雨刮。
[0017]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拨杆组件,由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拨杆组件,因此该车辆中驾驶室内拨杆组件的集成度高,车辆的控制以及操作单元更加集中,零部件数量少,车辆驾驶室内的空间更大,仪表板整洁度更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好。
[0019]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0]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1]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拨杆组件的剖视图;
[0022]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触发部的配合示意图;
[0023]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触发部的配合示意图;
[0024]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分布示意图;
[0025]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左手柄组合开关俯视图;
[0026]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左手柄电路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拨杆组件1;
[0029]拨杆本体11,外壳111,手柄芯112,支撑部113,
[0030]触发部12,
[0031]第一触发部121,按钮本体1211,顶柱1212,触发件1213,
[0032]第二触发部122,套筒1221,壳体1222,接触桥1223,凸台1224,
[0033]第三触发部123,
[0034]柔性电路板13,第一触发区域131,第二触发区域132,第三触发区域133,
[0035]第一限位件14,
[0036]公共极201,后雨刮接触端202,前雨刮低速接触端203,前雨刮高速接触端204,点
刮接触端205,后喷水接触端206,左转向接触端207,右转向接触端208,远光接触端209,闪光接触端210,前洗涤接触端211,前雨刮自动接触端212。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8]相关技术中,车辆中关于档位控制的拨杆集成于中控台,且位于转向管柱左侧的灯光拨杆集成度低。现开发一种设置于转向管柱上的拨杆组件,集成有原有位于车辆转向管柱右侧的雨刮拨杆的功能,并可实现档位控制。
[0039]下面参考图1

图6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拨杆组件1。
[004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拨杆组件1包括拨杆本体11和触发部12,拨杆本体11连接于车辆的转向管柱上,拨杆本体11可以位于车辆的左侧或右侧,拨杆本体11可以相对转向管柱移动,在拨杆本体11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对于车辆的灯杆进行控制,例如,本申请的拨杆本体11的一端与转向管柱连接,拨杆本体11可以沿预定方向相对转向管柱摆动,在摆动过程中,拨杆本体11可以控制车辆前照灯的远近光等其他灯光类型的切换。
[0041]触发部12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拨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拨杆本体,所述拨杆本体连接于所述车辆的转向管住并适于对所述车辆的灯光进行控制;触发部,所述触发部设置于所述拨杆本体上,所述触发部被配置为在触发后用于控制所述车辆的雨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拨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部可按动地设置于所述拨杆本体和/或可转动地与所述拨杆本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拨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部包括:第一触发部,所述拨杆本体的外表面形成有第一触发部安装位,所述第一触发部可按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触发部安装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拨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发部安装位设置于所述拨杆本体的自由端。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拨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部包括:第二触发部,所述第二触发部套设于所述拨杆本体的至少部分外周,所述触发部可相对所述拨杆本体转动以控制所述车辆的雨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拨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杆本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形成有容纳腔;手柄芯,所述手柄芯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手柄芯的端部形成有第一触发区域,所述第二触发部套设于所述手柄芯的外周,且所述第二触发部上设置有适于与所述第一触发区域正对的接触桥,所述第二触发部与所述第一触发区域相对移动以控制所述车辆的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刚纪云伟李晓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牛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