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行仁专利>正文

白光发光二极管及其光转换用荧光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4709 阅读:5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白光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芯片、电极、荧光体、封装材料,其特征是荧光体中:包含有采用稀土离子铕、铈和锰离子共激活的氯硅酸镁锌钙体系的绿色荧光体,其化合物的组成为(Ca↓[1-x-y]Eu↓[x]Ce↓[y])↓[8](Mg↓[1-a-z]Zn↓[a]Mn↓[z])(SiO↓[4])↓[4]Cl↓[2],式中0≤a≤1,0<x≤0.2,0≤y≤0.1,0≤z≤0.1以及两种硅酸盐红色荧光体中的至少一体荧光体,其化合物的组成分别为:    (1)(Ba↓[1-x-b]Eu↓[x]M↓[b])(Mg↓[1-a]Zn↓[a]Mn↓[z])↓[2]Si↓[2]O↓[7]焦硅酸盐,式中M=Sr和/或Ca,0<x≤0.15,0≤b≤1,0≤a≤1,0<z≤0.3;    (2)(Ba↓[1-b-x-y]MbEu↓[x]Ce↓[y])↓[3](Mg↓[1-a-z]Zn↓[a]Mn↓[z])Si↓[2]O↓[8],式中M=Sr和/或Ca,0≤b≤0.6,0≤a≤1,0<x≤0.15,0≤y≤0.02,0≤z≤0.2。(*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白光发光二极管及其光转换用荧光体,属于光电子和照明

技术介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出现成为光电子和照明科领域中的一个热门。白光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LED)是一种新的固体光源,其中以半导体发光篮芯片,长波紫外光芯片与荧光体有机结合组成的白光LED成为当前国内外发展的主流。短短几年来,它的发展非常迅速,其光效现已大大超过白炽灯。白光LED具有高效节能,固体化抗震,启动快,无闪烁,无公害等诸多优点,现在拓展到许多应用领域。人们期望白光LED成为第四代新照明光源,达到节能的绿色照明目的。实现这种新的固体白光LED照明光源,迫切需要高效荧光体,使半导体LED和LD(Laser Diode,激光二极管)芯片发出的长波紫外光和篮光有效地转换为可见光,从而实现白光LED和白光LD。利用发蓝光的LED芯片和可被蓝光激发发射黄光的三价铈激活的稀土石榴石,如Y3Al5O12:Ce,(Y,Gd)3(Al,Ga)5O12:Ce荧光体(通常简称为YAG:Ce)可以组成发白光LED(美国专利5998925),这种黄色荧光体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人们进行了充分的研究(Blasse G and Bril A.J Chem Phys.1967,47(12)5139,Weber MJ等;Appl phys lett.1978,33410,Liu Xingren等;Phys Rev BCondens Matt.1989,39(16)10633),这类荧光体可以将半导体芯片发射的蓝光有效地转换为黄光。但是,这种白光LED的性能及用作照明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存在一些急需克服的缺点。因为在所使用的YAG:Ce体系荧光体的发射光谱中缺少某些色成份,如蓝绿光和红光成份。这不仅致使制造的白光LED的色还原性差,显色指数低,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一方法迄今难以制造出低色显(≤4000K)、高显色指数(Ra>80)的白光LED。目前,这种荧光体将蓝光转换为黄光的效率再提高非常困难。这种黄色YAG:Ce荧光体的另一个缺点是不能被360-420nm长波紫外至蓝紫光有效激发,发光效率低。近年来,具有发射波长为370nm、382nm、395nm和405nm左右的紫外LED已陆续被开发,发射395和405nm的蓝紫光发光二极管LED和激光二极管LD已实现商品化。利用这种UVLED和LED来实现白光,可以达到光效更高的白光,但需要发光效率很高的红、绿、蓝三基色荧光体。人们熟悉的Y2O3:Bi,Eu荧光体最近被用作长波UV白光LED的红材料(美国专利6255670B1,2001)。它是利用Bi3+离子在长波UV区有吸收,然后将吸收能量传递给Eu3+,使之发射611nm锐峰谱线红光(J.Electrochen.Sol,1967,1141137,发光学报1981,231)。但这种红材料在420-370nm范围的蓝紫外光激发下,发光效率低,只有在更短的紫外光,如254nm激发下效率很高。彩电用的Y2O2S:Eu红色荧光体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刘行仁和张晓专利技术了二价铕激活的氯硅酸镁钙Ca8Mg(SiO4)4Cl2:Eu(简称CMSC:Eu)绿色荧光体并报告了它的发光性质(J.Electrochem Soc,1992,139622)。随后,刘行仁等人又对Eu2+激活的氯硅酸锌钙Ca8Zn(SiO4)4Cl2:Eu(简称CZSC:Eu)以及在这两种新荧光体中Ce3+、Mn2+的发光性质,Ce3+-Eu2+,Eu2+-Mn2+离子间的能量传递进行了研究(J.Rare Earth,1993,11102;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6,No.491;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8,18645等)。在1996年申请了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186103A)。这类荧光体在紫外光和蓝光激发下,发射很强的绿光,光能转换效率高。最近,GE公司利用刘行仁等人专利技术的Eu2+和Mn2+共激活的氯硅酸镁钙用作紫外白光LED的绿色荧光体(美国专利6255670B1,2001);而德国Osram公司用作蓝光芯片激发的白光LED的绿色荧光体(美国专利6504179B1,2003)。二价铕激活的氯硅酸锶Sr4Si3O3Cl4;Eu(英国专利1087655,1967;J.Lumin1971,3467)及Sr8(SiO4O12)Cl8:Eu2+(Z Anorg.Allg Chem.1994,620451;Mat ResBull 2001,362051)的发光性质已被报道。而另一类Eu2+激活的磷硼酸锶2SrO,0.84P2O5.0.16B2O3:Eu2+荧光体也被报告(三菱电机技报,1978,52,701)。它们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强的蓝绿光,试图用于荧光灯中色品质的改善,但没有被用于白光LED中。Eu2+、Ce3+分别激活的M3MgSi2O3(M=Ba、Sr、Ca)碱土硅酸盐的发光性质已分别被报道(J.Electrochem Soc,1970,117381;J.Chem Phys.1968,1151181;无机材料学报1999,14(2)317;J Alloys Compd,2000,23189)。早期已报道,在M3MgSi2O8:Eu,Mn和BaMg2Si2O7:Eu,Mn两种硅酸盐中可以发生有效的Eu2+→Mn2+的能量传递,而获得Mn2+的红发射(J.Electrochem Soc.1968,115733;1970,117381),但至今没有获得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射光谱覆盖范围宽,显色指数高,光转换效率高,耐候性良好的高质量白光LED;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制造该白光LED的光转换用荧光体。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方式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白光LED包括发光芯片、电极、荧光体、封装材料,其特征是荧光体中包含有采用稀土离子铕、铈和锰离子共激活的氯硅酸镁锌钙体系的绿色荧光体,其化合物的组成为(Ca1-x-yEuxCey)8(Mg1-a-zZNaMnz)(SiO4)4Cl2,式中0≤a≤1,0<x≤0.2,0≤y≤0.1,0≤z≤0.1以及两种硅酸盐红色荧光体中的至少一体荧光体,其化合物的组成分别为(1)(Ba1-x-bEuxMb)(Mg1-aZnaMnz)2Si2O7焦硅酸盐,式中M=Sr和/或Ca,0<x≤0.15,0≤b≤1,0≤a≤1,0<z≤0.3;(2)(Ba1-b-x-yMbEuxCey)3(Mg1-a-zZnaMnz)Si2O8,式中M=Sr和/或Ca,0≤b≤0.6,0≤a≤1,0<x≤0.15,0≤y≤0.02,0≤z≤0.2。本专利技术的白光LED光转换用荧光体包括有蓝光LED、长波UV LED和LD用的蓝绿光和绿色荧光体,是由稀土离子铕、铈和锰离子共激活的氯硅酸镁锌钙体系荧光体,其化合物组成为(Ca1-x-yEuxCey)8(Mg1-a-zZnaMnz)(SiO4)4Cl2,式中0≤a≤1,0<x≤0.2,0≤y≤0.1,0≤z≤0.1,当组成中含有三价铈离子时,还应加入一价碱金属离子,如Li+作为电荷补偿剂。这类荧光体可被光谱范围很宽的紫外光至蓝光的波长有效激发,发射蓝绿光——绿光。例如,用InGaN LE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光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芯片、电极、荧光体、封装材料,其特征是荧光体中包含有采用稀土离子铕、铈和锰离子共激活的氯硅酸镁锌钙体系的绿色荧光体,其化合物的组成为(Ca1-x-yEuxCey)8(Mg1-a-zZnaMnz)(SiO4)4Cl2,式中0≤a≤1,0<x≤0.2,0≤y≤0.1,0≤z≤0.1以及两种硅酸盐红色荧光体中的至少一体荧光体,其化合物的组成分别为(1)(Ba1-x-bEuxMb)(Mg1-aZnaMnz)2Si2O7焦硅酸盐,式中M=Sr和/或Ca,0<x≤0.15,0≤b≤1,0≤a≤1,0<z≤0.3;(2)(Ba1-b-x-yMbEuxCey)3(Mg1-a-zZnaMnz)Si2O8,式中M=Sr和/或Ca,0≤b≤0.6,0≤a≤1,0<x≤0.15,0≤y≤0.02,0≤z≤0.2。2.一种白光LED光转换用荧光体,其特征是荧光体包括有蓝光LED、长波UV LED和LD用的蓝绿光和绿色荧光体,是由稀土离子铕、铈和锰离子共激活的氯硅酸镁锌钙体系荧光体,其化合物组成为(Ca1-x-yEuxCey)8(Mg1-a-zZna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行仁刘琳琳
申请(专利权)人:刘行仁刘琳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