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芯片封装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芯片封装结构,尤指应用于行车电脑的芯片设计,通过封装载板上第一芯片设有至少一排虚设焊垫,可供第二芯片的至少一组第二焊接垫利用第二导线经由虚设焊垫电性连接至各外接引脚,可供各导线间不致重叠、接触而短路,再进行四方无引脚(QFN)封装而形成的芯片设计。
技术介绍
[0002]按,一般行车用电脑使用之车用芯片,大都采用四方无引脚状(QFN)封装方式的之车用芯片,且此种型式的车用芯片在设计时为了堆叠二颗芯片(请同时参阅图3、图4、图5、图6所示),其位于上方芯片A的焊接引线A1(Bonding Wire)必须注意角度、不同信号的焊接引线A1之间不能交错、位于上方芯片A与下方芯片B的焊接引线A1、B1必须形成高度差、不能产生重叠接触,否则会有短路的情况,但在进行封装制程时因封装压力、胶体模流等因素,相当容易导致邻近的焊接引线A1、B1下沉、弯区或偏移等,而形成焊接引线A1、B1发生重叠、接触的短路现象(如图5、图6之左上角及右下角位置,以环圈标示处所示),造成车用芯片封装失败、不能使用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芯片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封装载板及至少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芯片,其中:该封装载板包括位于中央位置的固晶区,而于封装载板的至少一侧边设有供电性连接至外部预设电子电路的多个外接引脚;该至少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芯片包括第一芯片及第二芯片,而该第一芯片为固设于封装载板的固晶区处,并于第一芯片内部设有内部电路,且于内部电路外部的至少一侧边分别由内往外依序电性连接有多个输入及输出单元、多个第一焊垫,而各第一焊垫分别利用第一导线电性连接至相对应的外接引脚,则至少一侧的内部电路与输入输出单元之间设有多个虚设焊垫;及该第二芯片堆叠式固设于第一芯片的内部电路顶部,其表面上具有至少一组分别利用第二导线经由各虚设焊垫电性连接至相对应外接引脚的多个第二焊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片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芯片包括晶体管层、多个金属层及多个过孔层,而各金属层上分别设有呈X轴向或Y轴向的线路,且各过孔层为设置于上下二相邻的金属层之间,并具有用以连接上、下二相邻金属层的线路的导通孔,而第一芯片的内部电路设有利用多个金属层的预设线路依序电性连接于各输入及输出单元以及各第一焊垫。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芯片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芯片位于内部电路与二相邻不同排列方向的多个输入输出单元之间分别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柏全,
申请(专利权)人:禾瑞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