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器的自换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02823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2:42
一种变速器的自换挡系统,包括:主动轴;换挡主动件:与主动轴连接,主动轴带动其转动;输出轴;换挡被动件:与换挡主动件连接,换挡被动件在输出轴上移动并带动输出轴转动,换挡主动件带动换挡被动件在输出轴的轴向移动;旋转件:与主动轴固定连接;以及,连接件:套设于输出轴上,旋转件带动连接件转动,连接件与换挡被动件结合,以带动换挡被动件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主动轴带动换挡主动件转动,换挡主动件带动换挡被动件在输出轴的轴向移动,使换挡被动件与连接件结合,旋转件带动连接件转动,带动换挡被动件转动,使输出轴输出动力,通过换挡被动件与连接件结合实现挂挡,通过旋转件带动连接件转动实现输出动力,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安全可靠。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速器的自换挡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变速器
,具体涉及一种变速器的自换挡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变速器的自换挡系统需要使用独立的驱动装置驱动换挡主动件,常见的为电磁铁、执行电机(有刷或无刷)、液压驱动的电磁阀等等,电磁铁通过控制磁力的有无来驱动换挡主动件,执行电机和液压驱动的电磁阀通过减速机构或拨叉机构来驱动换挡主动件,但是,这些驱动装置容易损坏,而且使得整个变速器结构复杂,效率损失较大,降低变速器使用时的可靠性。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变速器的自换挡系统。
[0005]为达到本专利技术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变速器的自换挡系统,包括:
[0007]主动轴:主动转动,输入动力;换挡主动件:与所述主动轴连接,所述主动轴带动其转动;输出轴:输出动力;换挡被动件:与所述换挡主动件连接,所述换挡被动件在所述输出轴上移动并带动所述输出轴转动,所述换挡主动件带动所述换挡被动件在所述输出轴的轴向移动;旋转件:与所述主动轴固定连接;以及,连接件:套设于所述输出轴上,所述旋转件带动所述连接件转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换挡被动件结合,以带动所述换挡被动件转动;
[0008]所述换挡主动件带动所述换挡被动件在所述输出轴的轴向移动,使所述换挡被动件与所述连接件结合,旋转件带动所述连接件转动,带动所述换挡被动件转动,使所述输出轴输出动力。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上设有连接主动齿,所述换挡被动件包括换挡部,所述换挡部上设有连接被动齿,所述连接主动齿与所述连接被动齿通过啮合实现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换挡被动件的结合。
[0010]进一步的:所述换挡被动件还包括传动部,所述传动部与所述换挡主动件连接,所述传动部与所述换挡部抵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换挡主动件通过单向离合器与所述主动轴连接。
[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
[0013]弹性件:套设于所述输出轴上,推动所述换挡被动件复位。
[0014]进一步的:所述换挡被动件与所述输出轴通过螺旋花键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换挡主动件通过连接机构带动所述换挡被动件在所述输出轴上转动,螺旋花键使所述换挡被动件在所述输出轴的轴向移动。
[0016]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机构为齿轮传动机构,带传动机构或摩擦传动机构。
[0017]进一步的:所述换挡主动件与所述换挡被动件之间设有转动的连接轮,所述换挡
主动件以及所述换挡被动件与所述连接轮之间通过啮合齿传动或摩擦面传动。
[0018]进一步的:所述换挡主动件向所述换挡被动件传递的扭矩存在阈值。
[0019]进一步的:所述换挡主动件或所述换挡被动件为分离式结构,包括与主动轴或输出轴连接的中心部,以及与中心部摩擦接触的齿轮部,所述齿轮部设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沿所述齿轮部的径向施力,使所述齿轮部与所述中心部之间存在摩擦力,该摩擦力的最大值为阈值。
[0020]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件为弹簧抱箍或绳。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2]1.本专利技术变速器的自换挡系统,主动轴带动换挡主动件转动,换挡主动件带动换挡被动件在输出轴的轴向移动,使换挡被动件与连接件结合,旋转件带动连接件转动,带动换挡被动件转动,使输出轴输出动力,通过换挡被动件与连接件结合实现挂挡,通过旋转件带动连接件转动实现输出动力,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0023]2.本专利技术变速器的自换挡系统,换挡主动件向换挡被动件传递的扭矩存在阈值,换挡主动件或换挡被动件为分离式结构,包括与主动轴或输出轴连接的中心部,以及与中心部摩擦接触的齿轮部,齿轮部设有紧固件,紧固件沿齿轮部的径向施力,使齿轮部与中心部之间存在摩擦力,该摩擦力的最大值为阈值。
[0024]3.本专利技术变速器的自换挡系统,还包括弹性件:套设于输出轴上,推动换挡被动件复位,换挡主动件带动换挡被动件在输出轴的轴向移动,使换挡被动件与连接件结合,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弹簧被压缩,当需要摘挡时,主动轴不在主动旋转,被压缩的弹簧推动换挡被动件复位,实现摘挡,摘挡迅速。
附图说明
[002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变速器的自换挡系统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变速器的自换挡系统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变速器的自换挡系统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变速器的自换挡系统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变速器的自换挡系统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1为主动轴,2为换挡主动件,3为输出轴,4为换挡被动件,41为换挡部,42为传动部,411为连接被动齿,5为旋转件,6为连接件,61为连接主动齿,7为连接轮,8为弹性件,a为中心部,b为齿轮部,c为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003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
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34]如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变速器的自换挡系统,包括:
[0035]主动轴1:连接有动力源带动其主动转动,输入动力;换挡主动件2:与所述主动轴1连接,所述主动轴1带动其转动;输出轴3:输出动力;换挡被动件4:与所述换挡主动件2连接,所述换挡被动件4在所述输出轴3上移动并带动所述输出轴3转动,所述换挡主动件2带动所述换挡被动件4在所述输出轴3的轴向移动;旋转件5:与所述主动轴1固定连接,优选连接方式为卡扣连接;以及,连接件6:套设于所述输出轴3上,所述旋转件5带动所述连接件6转动,所述连接件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器的自换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轴:主动转动,输入动力;换挡主动件:与所述主动轴连接,所述主动轴带动其转动;输出轴:输出动力;换挡被动件:与所述换挡主动件连接,所述换挡被动件在所述输出轴上移动并带动所述输出轴转动,所述换挡主动件带动所述换挡被动件在所述输出轴的轴向移动;旋转件:与所述主动轴固定连接;以及,连接件:套设于所述输出轴上,所述旋转件带动所述连接件转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换挡被动件结合,以带动所述换挡被动件转动;所述换挡主动件带动所述换挡被动件在所述输出轴的轴向移动,使所述换挡被动件与所述连接件结合,旋转件带动所述连接件转动,带动所述换挡被动件转动,使所述输出轴输出动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的自换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上设有连接主动齿,所述换挡被动件包括换挡部,所述换挡部上设有连接被动齿,所述连接主动齿与所述连接被动齿通过啮合实现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换挡被动件的结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的自换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被动件还包括传动部,所述传动部与所述换挡主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乙钦邸永峰王月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双菱亿鑫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