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向器铜壳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9592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向器铜壳成型装置,涉及转换器技术领域,包括底脚,还包括固定结构以及推出结构,所述底脚的顶端安装有底板,且底板的顶端安装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一侧的底端安装有伺服电机,且放置板内部的底端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靠近第一空腔的一端穿过放置板,且驱动杆的一端延伸至第一空腔的内部,所述推出结构位于第一空腔的内部,所述底板顶端的后端安装有背板,且背板前端的顶端安装有顶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调整伺服电机旋转的反向,使第二螺纹块在双向螺纹杆的外壁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连接杆即可推动推进杆,使推进杆逐渐进入线圈的内部,该结构实现了对内弯勾部分的弯曲。部分的弯曲。部分的弯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向器铜壳成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换向器
,具体为一种换向器铜壳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转换器是直流电机和交流整流子电动机电枢的一个重要部件,电机转动时起换向作用, 是直流电机和交流串激电动机上作为电流换向,为了能够让电动机持续转动下去的一个部件,俗称整流子,而换向器铜壳则是转换器上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使用换向器铜壳成型装置对转换器的铜壳进行制作。
[0003]经过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13104161U,公告日2021年5月4日,公开了一种换向器的基体成型装置,可以进行换向器的成型,但无法使内弯勾部分弯曲,成型效果较差,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向器铜壳成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成型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换向器铜壳成型装置,包括底脚,还包括固定结构以及推出结构;
[0006]所述底脚的顶端安装有底板,且底板的顶端安装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一侧的底端安装有伺服电机,且放置板内部的底端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靠近第一空腔的一端穿过放置板,且驱动杆的一端延伸至第一空腔的内部,所述推出结构位于第一空腔的内部;
[0007]所述底板顶端的后端安装有背板,且背板前端的顶端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底端的两侧安装有气动伸缩杆,且气动伸缩杆的底端安装有压板,所述压板的底端安装有限位块,且固定结构位于放置板内部顶端的两侧;
[0008]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均开设于放置板内部顶端的两侧,且第二空腔内部相互靠近的一侧均通过转轴安装有单向螺纹杆,所述单向螺纹杆的一端均安装有旋钮,且第二空腔内部的单向螺纹杆外壁均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块,所述第一螺纹块的顶端均安装有连接竖板,且连接竖板相互靠近一侧的顶端均安装有连接横板,所述连接横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安装有夹环。
[0009]优选的,所述单向螺纹杆的一端均穿过放置板,且单向螺纹杆的一端均延伸至放置板的一侧。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竖板的顶端均穿过放置板,且连接竖板的顶端均延伸至放置板的上方。
[0011]优选的,所述推出结构包括固定槽、双向螺纹杆、连接杆、推进杆和第二螺纹块,所述固定槽安装于第一空腔内部的底端,且固定槽内部的一侧通过转轴连接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的外壁均通过螺纹安装有两个第二螺纹块,且第二螺纹块的顶端均通过铰
接键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均通过铰接键连接有推进杆。
[0012]优选的,所述双向螺纹杆的一端延伸至驱动杆的一端,且双向螺纹杆安装于驱动杆的一端。
[0013]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均延伸至固定槽的上方,且推进杆的顶端均延伸至第一空腔的上方。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启动伺服电机,通过伺服电机带动驱动杆,使驱动杆旋转,在驱动杆旋转的过程中,带动固定槽内部的双向螺纹杆旋转,由于第二螺纹块与双向螺纹杆通过螺纹连接,且第二螺纹块分别位于双向螺纹杆外壁螺纹相逆的两个部分,故在双向螺纹杆旋转的过程中,第二螺纹块会在双向螺纹杆的外壁移动,且移动的方向相反,通过调整伺服电机旋转的反向,使第二螺纹块在双向螺纹杆的外壁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并通过第二螺纹块带动连接杆,连接杆即可推动推进杆,使推进杆向放置板的上方推进,并逐渐进入线圈的内部,通过推进杆将线圈的内弯勾部分弯曲,该结构实现了对内弯勾部分的弯曲。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底脚;2、底板;3、驱动杆;4、第一空腔;5、放置板;6、旋钮;7、单向螺纹杆;8、连接竖板;9、推出结构;901、固定槽;902、双向螺纹杆;903、连接杆;904、推进杆;905、第二螺纹块;10、压板;11、气动伸缩杆;12、顶板;13、限位块;14、背板;15、连接横板;16、第二空腔;17、夹环;18、第一螺纹块;19、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1:请参阅图1

5,一种换向器铜壳成型装置,包括底脚1,还包括固定结构以及推出结构9;
[0023]底脚1的顶端安装有底板2,且底板2的顶端安装有放置板5,放置板5一侧的底端安装有伺服电机19,该伺服电机19的型号可以是RDX

201

V36F5E13,且放置板5内部的底端开设有第一空腔4,伺服电机19的输出端安装有驱动杆3,驱动杆3靠近第一空腔4的一端穿过放置板5,且驱动杆3的一端延伸至第一空腔4的内部,推出结构9位于第一空腔4的内部;
[0024]底板2顶端的后端安装有背板14,且背板14前端的顶端安装有顶板12,顶板12底端的两侧安装有气动伸缩杆11,且气动伸缩杆11的底端安装有压板10,压板10的底端安装有限位块13,且固定结构位于放置板5内部顶端的两侧;
[0025]请参阅图1

5,一种换向器铜壳成型装置还包括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包括第二空腔16,第二空腔16均开设于放置板5内部顶端的两侧,且第二空腔16内部相互靠近的一侧均通过转轴安装有单向螺纹杆7,单向螺纹杆7的一端均安装有旋钮6,且第二空腔16内部的单向螺纹杆7外壁均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块18,第一螺纹块18的顶端均安装有连接竖板8,且连接竖板8相互靠近一侧的顶端均安装有连接横板15,连接横板15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安装有夹环17;
[0026]单向螺纹杆7的一端均穿过放置板5,且单向螺纹杆7的一端均延伸至放置板5的一侧;
[0027]连接竖板8的顶端均穿过放置板5,且连接竖板8的顶端均延伸至放置板5的上方;
[0028]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使用该机构时,通过调整旋钮6旋转的方向,使第一螺纹块18在第二空腔16的内部向靠近铜圈的方向移动,通过第一螺纹块18带动连接竖板8,而连接竖板8则带动连接横板15,通过连接横板15与铜圈逐渐靠近,并最终将铜圈固定。
[0029]实施例2:推出结构9包括固定槽901、双向螺纹杆902、连接杆903、推进杆904和第二螺纹块905,固定槽901安装于第一空腔4内部的底端,且固定槽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向器铜壳成型装置,包括底脚(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结构以及推出结构(9);所述底脚(1)的顶端安装有底板(2),且底板(2)的顶端安装有放置板(5),所述放置板(5)一侧的底端安装有伺服电机(19),且放置板(5)内部的底端开设有第一空腔(4),所述伺服电机(19)的输出端安装有驱动杆(3),所述推出结构(9)位于第一空腔(4)的内部;所述底板(2)顶端的后端安装有背板(14),且背板(14)前端的顶端安装有顶板(12),所述顶板(12)底端的两侧安装有气动伸缩杆(11),且气动伸缩杆(11)的底端安装有压板(10),所述压板(10)的底端安装有限位块(13),且固定结构位于放置板(5)内部顶端的两侧;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二空腔(16),所述第二空腔(16)均开设于放置板(5)内部顶端的两侧,且第二空腔(16)内部相互靠近的一侧均通过转轴安装有单向螺纹杆(7),所述单向螺纹杆(7)的一端均安装有旋钮(6),且第二空腔(16)内部的单向螺纹杆(7)外壁均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块(18),所述第一螺纹块(18)的顶端均安装有连接竖板(8),且连接竖板(8)相互靠近一侧的顶端均安装有连接横板(15),所述连接横板(15)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安装有夹环(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向器铜壳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3)靠近第一空腔(4)的一端穿过放置板(5),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海迪叶大亮毛仕斌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智头换向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