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模易退料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9425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06
一种下模易退料冲压模具,包括凹模、凸模、压边圈及退料杆;凹模具有第一成型侧面,凸模具有第二成型侧面;凸模的第二成型侧面上设置有竖直避让槽;退料杆水平贯穿压边圈;在凹模与凸模配合使板坯料挤压为成型件的状态下,第一成型侧面与第二成型侧面之间配置为板坯料侧面成型的竖直空间,且,退料杆的一端位于成型件的底部并水平穿过竖直空间至竖直避让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压边圈上设置水平贯穿的退料杆,能够方便将套进在凸模上的成型件退料。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生产效率提高,安全可靠,缓解了现有技术中成型件也会套紧在凸模上,如果在冲压完成后通过人工手动退料,会非常困难,下模的退料不方便,影响生产效率的技术问题。影响生产效率的技术问题。影响生产效率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模易退料冲压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下模易退料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中,上模设有凹模,下模设有凸模,凹模和凸模配合能够将板坯料冲压形成成型件,通常,成型件容易嵌在凹模内,所以上模通常设置竖直的打料件来退料。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成型件也会套紧在凸模上,如果在冲压完成后通过人工手动退料,会非常困难,下模的退料不方便,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模易退料冲压模具,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下模易退料冲压模具,包括凹模、凸模、压边圈及退料杆;凹模具有第一成型侧面,凸模具有第二成型侧面;凸模的第二成型侧面上设置有竖直避让槽;退料杆水平贯穿压边圈;在凹模与凸模配合使板坯料挤压为成型件的状态下,第一成型侧面与第二成型侧面之间配置为板坯料侧面成型的竖直空间,且,退料杆的一端位于成型件的底部并水平穿过竖直空间至竖直避让槽内。
[0007]进一步地,退料杆设有四个,四个退料杆以两两相对的方式水平贯穿压边圈,凸模的第二成型侧面的对应设有四个竖直避让槽。
[0008]进一步地,还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凹模固定在上模座的底部,凸模固定在下模座的顶部,压边圈围绕凸模通过气缸以可上下移动的方式与下模座连接,压边圈的顶部设有定位杆,凹模设有与定位杆相匹配的定位槽。
[0009]进一步地,下模座的顶部设有限位柱,上模座对应设有与限位柱的顶端相匹配的槽口。
[0010]进一步地,限位柱设有四个,四个限位柱分别位于矩形的一个顶点处,槽口对应设有四个。
[0011]进一步地,下模座的顶部设有导板,上模座设有与导板相匹配的导板插槽。
[0012]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0013]一种下模易退料冲压模具,包括凹模、凸模、压边圈及退料杆;凹模具有第一成型侧面,凸模具有第二成型侧面;凸模的第二成型侧面上设置有竖直避让槽;退料杆水平贯穿压边圈;在凹模与凸模配合使板坯料挤压为成型件的状态下,第一成型侧面与第二成型侧面之间配置为板坯料侧面成型的竖直空间,且,退料杆的一端位于成型件的底部并水平穿过竖直空间至竖直避让槽内。
[0014]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压边圈上设置水平贯穿的退料杆,能够方便将套进在凸模上的成型
件退料,本专利技术使生产效率提高,安全可靠,缓解了现有技术中成型件也会套紧在凸模上,如果在冲压完成后通过人工手动退料,会非常困难,下模的退料不方便,影响生产效率的技术问题。
[0015]另外,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水平贯穿压边圈的退料杆,相比在压边圈内部焊接一个退料杆头,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在把套紧在凸模上的成型件抬起时,不会掉落;如果退料杆变形弯曲,也方便拆卸维修或者更换。
[0016]另外,凸模上设置避让槽,进行退料时,退料杆伸入避让槽内,退料杆伸入的位置较深,将成型件的侧面底部的厚度方向全部包括,退料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下模易退料冲压模具的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下模易退料冲压模具的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下模易退料冲压模具的压边圈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下模易退料冲压模具的凸模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下模易退料冲压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标:1-凸模;2-压边圈;3-凹模;4-上模座;5-下模座;6-限位柱;7-槽口;8-导板;9-导板插槽;10-定位杆;11-定位槽;12-气缸;13-竖直避让槽;14-退料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1]一种下模易退料冲压模具,包括凹模3、凸模1、压边圈2及退料杆14;凹模3具有第一成型侧面,凸模1具有第二成型侧面;凸模1的第二成型侧面上设置有竖直避让槽13;退料杆14水平贯穿压边圈2;在凹模3与凸模1配合使板坯料挤压为成型件的状态下,第一成型侧面与第二成型侧面之间配置为板坯料侧面成型的竖直空间,且,退料杆14的一端位于成型件的底部并水平穿过竖直空间至竖直避让槽13内。
[0032]具体地,上模包括上模座4和凹模3,凹模3设置在上模座4的底部,下模包括下模座和凸模1,凸模1固定在下模座的顶部,压边圈2围绕凸模1设置在下模座上,压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模易退料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凹模、凸模、压边圈及退料杆;所述凹模具有第一成型侧面,所述凸模具有第二成型侧面;所述凸模的第二成型侧面上设置有竖直避让槽;所述退料杆水平贯穿所述压边圈;在所述凹模与所述凸模配合使板坯料挤压为成型件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成型侧面与第二成型侧面之间配置为板坯料侧面成型的竖直空间,且,所述退料杆的一端位于所述成型件的底部并水平穿过所述竖直空间至所述竖直避让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模易退料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退料杆设有四个,四个所述退料杆以两两相对的方式水平贯穿所述压边圈,所述凸模的第二成型侧面的对应设有四个竖直避让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模易退料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忠明崔忠轩张春山李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富民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