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漏焊的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4680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漏焊的检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方轴心处设置有承接块,所述底座与承接块点焊连接,所述底座两侧各设置有两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底座点焊连接,所述承接块与底座相交处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检测治具,通过第一检测治具、第二检测治具与承接块的设置,这样在对电泳后冷却模块检测时,可以通过第一检测治具、第二检测治具和承接块的作用下避免出现漏序未翻孔以及未二次冲孔情况流出的现象,同时在第一检测治具与第二检测治具的作用下更加方便快捷的进行检测,并且通过底座内部的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的设置下可以安装不同规格的第一检测治具和第二检测治具,从而可以提高整体结构的适应性。从而可以提高整体结构的适应性。从而可以提高整体结构的适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漏焊的检具


[0001]本技术属于检具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防止漏焊的检具。

技术介绍

[0002]检具是工业生产企业用于控制产品各种尺寸,例如孔径、空间尺寸等的简捷工具,提高生产效率和控制质量,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如汽车零部件,以替代专业测量工具,如光滑塞规、螺纹塞规、外径卡规等。
[0003]现有的检具在改进前工件存在漏序未翻孔以及未二次冲孔情况流出,导致出现不合格的不良品流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漏焊的检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防止漏焊的检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方轴心处设置有承接块,所述底座与承接块点焊连接,所述底座两侧各设置有两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底座点焊连接,所述承接块与底座相交处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检测治具,所述承接块与底座相交处的另外一侧设置有第二检测治具。
[0007]优选的,所述承接块是由座体、插接柱与插接块组成,所述插接柱安装在座体两侧,所述插接块安装在座体的下方轴心处。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检测治具是由竖杆、限位块与治具主体组成,所述限位块安装在治具主体上方的两侧,所述竖杆安装在治具主体的下方两侧。
[0009]优选的,所述底座是由第一连接孔、板体、第二连接孔与凹槽组成,所述第一连接孔内凹在板体上方一侧的内部,所述第二连接孔内部在板体远离第一连接孔一侧的内部,所述凹槽安装在板体上方轴心处。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检测治具与第二检测治具均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一检测治具与第二检测治具的尺寸与规格均相同,所述第一检测治具与第二检测治具的宽度小于底座的宽度。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均为圆孔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分别各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内凹在板体内部。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插接柱与第二插接柱均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一插接柱与第二插接柱分别各设置有两个。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漏焊的检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中通过第一检测治具、第二检测治具与承接块的设置,这样在对电泳后冷却模块检测时,可以通过第一检测治具、第二检测治具和承接块的作用下避免出现漏序未翻孔以及未二次冲孔情况流出的现象;
[0015](2)、本技术中通过在底座上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检测治具和第二检测治具,这样在第一检测治具与第二检测治具的作用下进行检测,同时在底座与第一检测治具和第二检测治具的相交处设置有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通过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的设置下可以安装不同规格的第一检测治具和第二检测治具,从而可以提高整体结构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防止漏焊的检具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承接块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检测治具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底座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第一检测治具;2、承接块;21、座体;22、插接柱;23、插接块;3、第二检测治具;31、竖杆;32、限位块;33、治具主体;4、底座;41、第一连接孔;42、板体;43、第二连接孔;44、凹槽;5、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3]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4]一种防止漏焊的检具,包括底座4,底座4上方轴心处设置有承接块2,底座4与承接块2点焊连接,底座4两侧各设置有两个连接板5,连接板5与底座4点焊连接,通过连接板5的设置,这样可以在连接板5的作用下使得整体结构可以连接的更加稳定,不会出现晃动的现象,承接块2与底座4相交处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检测治具1,第一检测治具1与第二检测治具3均为板状结构,第一检测治具1与第二检测治具3的尺寸与规格均相同,第一检测治具1与第二检测治具3的宽度小于底座4的宽度,承接块2与底座4相交处的另外一侧设置有第二检测治具3。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0026]承接块2是由座体21、插接柱22与插接块23组成,插接柱22为圆柱体结构,插接柱22分别固定在座体21的两侧,插接柱22安装在座体21两侧,通过插接柱22的设置,这样插接柱22可以快速的与待要检测的夹具进行检测,插接块23安装在座体21的下方轴心处,插接块23的尺寸小于座体21的尺寸。
[00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0028]第二检测治具3是由竖杆31、限位块32与治具主体33组成,限位块32安装在治具主体33上方的两侧,竖杆31安装在治具主体33的下方两侧,通过竖杆31的设置,这样可以使得在竖杆31的作用下更好的进行连接紧密。
[00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0030]底座4是由第一连接孔41、板体42、第二连接孔43与凹槽44组成,第一连接孔41内凹在板体42上方一侧的内部,第一连接孔41与第二连接孔43均为圆孔状结构,第一连接孔41与第二连接孔43分别各设置有两个,通过第一连接孔41与第二连接孔43的设置,这样可以使得第一检测治具1与第二检测治具3可以安装的更加方便快捷,第一连接孔41与第二连接孔43内凹在板体42内部,第二连接孔43内部在板体42远离第一连接孔41一侧的内部,凹槽44安装在板体42上方轴心处。
[003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要进行该检具的使用时,这时使用者首先通过待要检测的工件取出相互对应的第一检测治具1与第二检测治具3,之后将第一检测治具1与第二检测治具3分别通过第一连接孔41和第二连接孔43与底座4固定紧密,之后使用者取出待要检测的工件,然后将待要检测的工件分别放置在第一检测治具1与第二检测治具3的上方,并且使得工件与承接块2内部的两侧的插接柱22相互对应,这样可以快速的检测出该工件是否为合格品,
[0032]而且通过底座4内部的第一连接孔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漏焊的检具,包括底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上方轴心处设置有承接块(2),所述底座(4)与承接块(2)点焊连接,所述底座(4)两侧各设置有两个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与底座(4)点焊连接,所述承接块(2)与底座(4)相交处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检测治具(1),所述承接块(2)与底座(4)相交处的另外一侧设置有第二检测治具(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漏焊的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块(2)是由座体(21)、插接柱(22)与插接块(23)组成,所述插接柱(22)安装在座体(21)两侧,所述插接块(23)安装在座体(21)的下方轴心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漏焊的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治具(3)是由竖杆(31)、限位块(32)与治具主体(33)组成,所述限位块(32)安装在治具主体(33)上方的两侧,所述竖杆(31)安装在治具主体(33)的下方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漏焊的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是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忠明崔中轩张春山李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富民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