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99135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河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属于河道水治理技术领域,所述河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包括设置于河道上游与河道下游之间的第一河道和第二河道,取水装置和絮凝过滤装置,所述取水装置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河道相连通,所述取水装置的出水端与所述絮凝过滤装置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絮凝过滤装置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河道相连通,且所述第二河道内的水适于在所述取水装置的输送下进入所述絮凝过滤装置,并经过所述絮凝过滤装置的净化后依次流入所述第一河道和所述第二河道以实现河道水体净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改变水流走向,既可稀释污染物的浓度,又可调活水体、增大流速,加快新陈代谢,且通过絮凝过滤装置加速固液分离,实现快速净化。实现快速净化。实现快速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河道水治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河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水环境容量有限的平原水网地区,水系虽然密布,但河道比降小、流速低,自净能力差,因此,污染物极易在水道内积存回荡,使得主要汇水河道及河网支流水质严重恶化,不仅影响环境,而且影响人体的健康。为了改善河道内水质,现有技术中常用方法如下:一是人工抽水并挖掘污泥,重新通入新的水体,但工程量大,成本高且治标不治本;二是工艺种植水草改善水质,但水体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河道水处理方式工程量大、成本高且水体改善效果不明显中的至少一个方面。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河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包括:
[0005]设置于河道上游与河道下游之间的第一河道和第二河道,
[0006]取水装置和絮凝过滤装置,所述取水装置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河道相连通,所述取水装置的出水端与所述絮凝过滤装置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絮凝过滤装置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河道相连通,且所述第二河道内的水适于在所述取水装置的输送下进入所述絮凝过滤装置,并经过所述絮凝过滤装置的净化后依次流入所述第一河道和所述第二河道以实现河道水体净化。
[0007]较佳地,所述絮凝过滤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絮凝反应室和过滤室,所述絮凝反应室和所述过滤室相互连通,且所述絮凝反应室的进水端与所述取水装置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过滤室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河道相连通。r/>[0008]较佳地,所述取水装置的出水端依次设置水质检测装置和三通阀,且所述三通阀分别与所述絮凝反应室和所述过滤室相连接,所述水质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河道内的水质,所述三通阀用于控制来自所述取水装置的水流向所述过滤室或所述絮凝反应室。
[0009]较佳地,所述过滤室内设置多个不同孔径的过滤网,且多个所述过滤网的孔径沿水流方向依次减小。
[0010]较佳地,所述絮凝反应室包括用于添加絮凝剂的填料口,且所述填料口的端部设置控制阀,所述控制阀适于控制所述絮凝剂的添加量。
[0011]较佳地,所述絮凝反应室内还设置搅拌结构,所述搅拌结构包括与所述絮凝反应室的内壁相连接的电机和搅拌桨,且所述搅拌桨与所述电机驱动连接。
[0012]较佳地,所述取水装置为取水泵站。
[0013]较佳地,所述的河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河道下游的第四闸门,且所述第一河道的上游设置第一闸门,所述第一河道的下游设置第二闸门,所述第二河道上设
置第三闸门,所述河道上游的干流适于在所述第一闸门和所述第三闸门开启且所述第二闸门和所述第四闸门关闭时流入所述第二河道。
[0014]较佳地,所述的河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河道上游与所述河道下游之间的第三河道,所述第三河道的上游设置第五闸门,所述第三河道的下游设置第六闸门,所述河道上游的干流适于在所述第一闸门、所述第五闸门和所述第六闸门开启且所述第二闸门、所述第三闸门和所述第四闸门关闭时流入所述第三河道,且来自所述第三河道内的水适于在所述取水装置的输送下进入所述絮凝过滤装置,并经过所述絮凝过滤装置的净化后依次流入所述第一河道和所述第三河道以实现河道水体净化。
[0015]较佳地,所述的河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河道上游与所述河道下游之间的第四河道,所述第四河道的上游与所述第三河道的上游在所述第五闸门处相互汇合,所述第四河道的下游设置第七闸门,所述河道上游的干流适于在所述第一闸门、所述第五闸门和所述第七闸门开启且所述第二闸门、所述第三闸门、所述第四闸门和所述第六闸门关闭时流入所述第四河道,且来自所述第四河道内的水适于在所述取水装置的输送下进入所述絮凝过滤装置,并经过所述絮凝过滤装置的净化后依次流入所述第一河道和所述第四河道以实现河道水体净化。
[0016]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所述的河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能够将来自河道上游的干流的水流短期内集中通过第二河道,并通过所述取水装置的输送进入所述絮凝过滤装置,经过所述絮凝过滤装置的净化后依次流入所述第一河道和所述第二河道以实现河道水体净化,一方面可稀释污染物的浓度,又可调活水体、增大流速,提高水体的复氧、自净能力,加快污染物的降解,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絮凝过滤装置加速固液分离,实现快速净化。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河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河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的部分结构框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
第一河道、11

第一闸门、12

第二闸门、2

第二河道、21

第三闸门、3

第三河道、31

第五闸门、32

第六闸门、4

第四河道、41

第七闸门、5

第四闸门、6

取水装置、7

絮凝过滤装置、71

壳体、72

絮凝反应室、721

电机、722

搅拌桨、723

填料口、724

控制阀、73

过滤室、731

排污结构、8

水质监测装置、9

三通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详尽地描述。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附图中“X”的正向代表右方,“X”的反向代表左方,“Y”的正向代表上方,“Y”的反向代表下方,且术语“X”和“Y”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2]术语“第一”、“第二”、
……
、“第七”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
……
、“第
七”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23]术语“一些具体实施例”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24]如图1所示,虚线箭头代表河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外水流的流向,实线箭头代表河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内水流的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河道上游与河道下游之间的第一河道(1)和第二河道(2),取水装置(6)和絮凝过滤装置(7),所述取水装置(6)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河道(2)相连通,所述取水装置(6)的出水端与所述絮凝过滤装置(7)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絮凝过滤装置(7)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河道(1)相连通,且所述第二河道(2)内的水适于在所述取水装置(6)的输送下进入所述絮凝过滤装置(7),并经过所述絮凝过滤装置(7)的净化后依次流入所述第一河道(1)和所述第二河道(2)以实现河道水体净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过滤装置(7)包括壳体(71)和设置于所述壳体(71)内的絮凝反应室(72)和过滤室(73),所述絮凝反应室(72)和所述过滤室(73)相互连通,且所述絮凝反应室(72)的进水端与所述取水装置(6)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过滤室(73)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河道(1)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装置(6)的出水端依次设置水质检测装置(8)和三通阀(9),且所述三通阀(9)分别与所述絮凝反应室(72)和所述过滤室(73)相连接,所述水质检测装置(8)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河道(2)内的水质,所述三通阀(9)用于控制来自所述取水装置(6)的水流向所述过滤室(73)或所述絮凝反应室(72)。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河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室(73)内设置多个不同孔径的过滤网,且多个所述过滤网的孔径沿水流方向依次减小。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反应室(72)包括用于添加絮凝剂的填料口(723),且所述填料口(723)的端部设置控制阀(724),所述控制阀(724)适于控制所述絮凝剂的添加量。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反应室(72)内还设置搅拌结构,所述搅拌结构包括与所述絮凝反应室(72)的内壁相连接的电机(721)和搅拌桨(722),且所述搅拌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杰俞元洪张勇姜欢悦郑亮倪展鹏张峥胡海晓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高新区围海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