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加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6616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混凝加药装置,包括加药装置主体,所述加药装置主体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的顶端表面连接有加压泵,且加压泵的外表面连接有加药管,所述加压泵的底端表面连接有第一连接管,且第一连接管的内部连接有分体式加料机构,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内部连接有单向通过机构,所述装置外壳的内壁连接有固定杆;该混凝加药装置,通过设置分体式加料机构,可有效对混凝药剂进行扰动,使其和水体进行混合,且该装置通过设置单向通过机构,可有效避免混凝药剂在进行加注的过程中会产生回流的现象。行加注的过程中会产生回流的现象。行加注的过程中会产生回流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加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装置
,具体为混凝加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由于与垃圾、漂浮物长期共存,污水中一般都混入了较多的固体杂质,因此,在污水处理和输送的过程中常需要加入化学助剂,来使污水中的固体杂质凝结成絮,此时就需要使用到混凝加药装置。
[0003]目前,现有的部分混凝加药装置,其本身在进行工作时,一般是通过人工手动对装置内部添加混凝药剂的,但是,手动对装置内部添加混凝药剂可能会因为混凝药剂和装置内部的水体密度不同,而导致混凝药剂会产生回流的现象,且现有的部分混凝加药装置,其本身在进行工作时,药液可能会因为和水体密度的不同而下沉在装置的底端内部,从而可能会导致药液和水体不能进行充分混合,因此亟需混凝加药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混凝加药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部分混凝加药装置,其内部混凝药剂在加药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回流,且现有的部分混凝加药装置,其本身在进行工作时,可能会因为水体密度不同而产生沉底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混凝加药装置,包括加药装置主体,所述加药装置主体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的顶端表面连接有加压泵,且加压泵的外表面连接有加药管,所述加压泵的底端表面连接有第一连接管,且第一连接管的内部连接有分体式加料机构,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内部连接有单向通过机构,所述装置外壳的内壁连接有固定杆;
[0007]所述分体式加料机构包括第一活动杆、第一连接块和喷水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底端表面连接有第一连接块,且第一连接块的底端表面连接有第一活动杆,所述第一活动杆的外表面连接有喷水管。
[0008]优选的,所述单向通过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内连接块、第一弹簧、第一引导杆、第一挡板和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内壁连接有内连接块,且内连接块的内部插设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的底端表面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滑动块的外表面铰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端表面铰接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左右两侧外表面连接有第一引导杆。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杆设置有三组,且三组所述第一活动杆依次连接在第一连接管的底端表面。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滑动块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内连接块的内壁。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动块设置有两组,一组所述第一滑动块滑动连接在内连接块的内部,另一组所述第一滑动块滑动连接在第一挡板的顶端表面。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外表面开设有缺槽,且其内部卡合连接有第一连接块。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混凝加药装置,通过设置分体式加料机构,可有效对混凝药剂进行扰动,使其和水体进行混合,且该装置通过设置单向通过机构,可有效避免混凝药剂在进行加注的过程中会产生回流的现象。
[0014]1、该装置通过设置有分体式加料机构,可手动握持第一连接块,并进行旋转随后可向下拉动第一连接块,使第一连接块卡合在第一连接管的底端表面,此时,第一连接块将会固定在第一连接管的底端外表面,随后,当需要开始进行药剂添加的工作时,可通过外接电源使加压泵开始进行工作,并通过加压泵的工作来将药剂从加药管的内部抽送至第一连接管的内部,并通过加压泵的加压,可是药剂从喷水管的内部高速喷出,进而可以使第一活动杆开始进行旋转,对喷射出的药剂和装置外壳内部的水体进行扰流搅动,以增加混合效果。
[0015]2、该装置通过设置有单向通过机构,通过加压泵的加压,位于第一连接管内部的药剂水压将会逐渐增加,从而可以使药剂水流挤压第一挡板,使第一挡板向下进行移动,并且第一挡板也将会通过第一连接杆对第一滑动块进行牵引,使连接在第一滑动块底端表面的第一弹簧呈现蓄力压缩状态,此时,高压药剂将会将第一挡板推开,从而可以使高压药剂从第一挡板和内连接块之间的缝隙中向下流出,使其和装置外壳内部水体进行混合,同时,当高压药剂加注完毕后,第一挡板的表面将会失去水压,从而会使第一挡板通过第一弹簧的牵引产生回弹,以方便使第一挡板和内连接块的底端外表面进行贴合,避免药剂溶液产生回流。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第一挡板和内连接块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第一连接管和第一连接块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喷水管和第一活动杆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1]图中:1、装置外壳;2、加药管;3、第一连接管;4、固定杆;5、第一活动杆;6、第一连接杆;7、内连接块;8、第一弹簧;9、第一连接块;10、第一引导杆;11、第一挡板;12、第一滑动块;13、喷水管;14、加压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0024]混凝加药装置,包括加药装置主体,加药装置主体包括装置外壳1,装置外壳1的顶端表面连接有加压泵14,且加压泵14的外表面连接有加药管2,加压泵14的底端表面连接有第一连接管3,且第一连接管3的内部连接有分体式加料机构,第一连接管3的内部连接有单
向通过机构,装置外壳1的内壁连接有固定杆4;
[0025]分体式加料机构包括第一活动杆5、第一连接块9和喷水管13,第一连接管3的底端表面连接有第一连接块9,且第一连接块9的底端表面连接有第一活动杆5,第一活动杆5的外表面连接有喷水管13,通过设置分体式加料机构可方便将混凝药剂注入至装置外壳1的内部。
[0026]进一步的,单向通过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6、内连接块7、第一弹簧8、第一引导杆10、第一挡板11和第一滑动块12,第一连接管3的内壁连接有内连接块7,且内连接块7的内部插设有第一滑动块12,第一滑动块12的底端表面连接有第一弹簧8,第一滑动块12的外表面铰接有第一连接杆6,第一连接杆6的底端表面铰接有第一挡板11,第一挡板11的左右两侧外表面连接有第一引导杆10,通过设置单向通过机构可有效避免混凝药剂产生回流。
[0027]进一步的,第一活动杆5设置有三组,且三组第一活动杆5依次连接在第一连接管3的底端表面,通过设置有三组第一活动杆5,可有效增加第一活动杆5对水体的扰动效果,增加混凝药剂和水体的混合效果。
[0028]进一步的,第一弹簧8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滑动块12的外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混凝加药装置,包括加药装置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装置主体包括装置外壳(1),所述装置外壳(1)的顶端表面连接有加压泵(14),且加压泵(14)的外表面连接有加药管(2),所述加压泵(14)的底端表面连接有第一连接管(3),且第一连接管(3)的内部连接有分体式加料机构,所述第一连接管(3)的内部连接有单向通过机构,所述装置外壳(1)的内壁连接有固定杆(4);所述分体式加料机构包括第一活动杆(5)、第一连接块(9)和喷水管(13),所述第一连接管(3)的底端表面连接有第一连接块(9),且第一连接块(9)的底端表面连接有第一活动杆(5),所述第一活动杆(5)的外表面连接有喷水管(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通过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6)、内连接块(7)、第一弹簧(8)、第一引导杆(10)、第一挡板(11)和第一滑动块(12),所述第一连接管(3)的内壁连接有内连接块(7),且内连接块(7)的内部插设有第一滑动块(1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C零二F一五二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世纪申江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