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升机可升降淋雨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3782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17
一种直升机可升降淋雨试验装置,属于直升机淋雨试验技术领域,包括车体,车体顶部设有两个第一固定滑轮,车体通过滑轨连接有通过升降机构带动其沿滑轨进行上下移动的喷淋管路,升降机构包括连接喷淋管路的升降框体,升降框体两侧连接有与滑轨相匹配的升降滑轮,升降框体之间通过滑轮固定管固定有第二固定滑轮,升降结构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有钢丝绳,钢丝绳的一端与驱动组件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两个第一固定滑轮、第二固定滑轮后与吊环螺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喷淋装置操作简单、快捷,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可广泛应用于类似的领域试验;同时,实验完成后,喷淋装置的喷淋管路可降下,减小喷淋装置存放时占用的空间。的空间。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升机可升降淋雨试验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直升机淋雨试验
,涉及试验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直升机可升降淋雨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淋雨试验分为摆管式淋水试验和喷头式淋水试验。淋雨试验适用于航空、汽车、家电、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及汽车灯具外壳防护。
[0003]众所周知,军用设备无论是处于工作状态还是贮存状态,它们都将不同程度地受到各种水的影响,其中受淋雨影响最为常见,有些设备虽然有防雨措施,但还会受到暴露在其上表面的凝结水或泄漏水的影响。
[0004]当降雨时,由于雨水的渗透、流动、冲击和积聚,会对军用设备及其材料产生各种影响。如暴雨会干扰雷达信号的传播;大雨滴能侵蚀高速飞行的飞机和导弹的表面;雨水能渗透到设备内部并毁坏其结构和部件。因此,降雨对产品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0005]军用设备进行淋雨试验的目的是确定这些设备在淋雨条件下,其外壳防止雨水渗透的能力和遭到淋雨时或之后的工作效能。它主要用于确定:
[0006]a.保护罩或保护壳防止渗雨的有效性;
[0007]b.设备在淋雨暴露期间或之后满足其性能要求的能力;
[0008]C.设备由于淋雨造成的物理损坏;
[0009]d.雨水排除系统是否有效。
[0010]现有技术中,由于直升机机身高度较高、宽度也比较宽,因需要喷淋直升机的顶棚、机身两侧、上舱等处,所述,现有的直升机机身淋雨试验喷淋装置体积大,存放会占用很大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1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升机可升降淋雨试验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直升机机身淋雨试验喷淋装置体积大、存放占用很大空间的技术问题。
[0012]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直升机可升降淋雨试验装置,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竖直端的相对面上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上设有可沿滑轨进行上下移动的喷淋管路,所述喷淋管路通过升降机构带动其进行上下移动。
[0013]优选的,所述车体包括车体底座,车体底座底部四个角处均通过脚轮安装板连接有脚轮,车体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车体底座垂直的车体框架,所述滑轨焊接于车体框架的相对面,所述车体框架顶部通过滑轮固定座固定有两个第一固定滑轮,两个第一固定滑轮在同一直线上且设置于车体框架中部。
[0014]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滑轮之间的连接架上连接有吊环螺栓,所述吊环螺栓连接于连接架的下表面中部。
[0015]优选的,所述喷淋管路包括喷淋立管,所述喷淋立管上端连接有45
°
喷管,所述喷淋立管顶部和底部分别连通有第一横管和短横管,所述短横管上连接有与外界水源连通的连接头组件,所述喷淋立管和45
°
喷管上均沿其高度方向连通有若干根均匀设置的第二横管,每根所述第一横管和第二横管上均沿其长度方向连接有若干个锥形喷嘴。
[0016]优选的,所述45
°
喷管包括竖直管,竖直管的一端与喷淋立管上端连通,竖直管的另一端连通有与竖直管之间45
°
夹角连接的倾斜管,所述倾斜管的上端连通有水平管。
[0017]优选的,所述连接头组件包括快装三通,快装三通通过两个高压卡箍连接于短横管的中部,所述快装三通的出水端连接有快装弯头,快装弯头的端部通过快装蝶阀连接有快装接头。
[0018]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框体,所述喷淋管路连接于升降框体上,所述升降框体两侧均连接有升降轮轴,升降轮轴上连接有与滑轨相匹配的升降滑轮,所述升降框体之间连接有滑轮固定管,所述滑轮固定管的中部通过滑轮固定座固定有第二固定滑轮,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有钢丝绳组件,钢丝绳组件包括钢丝绳,钢丝绳的一端与驱动组件连接,钢丝绳的另一端依次穿过两个第二固定滑轮、第二固定滑轮后与吊环螺栓连接。
[0019]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为电动葫芦。
[0020]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为手轮盘。
[0021]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直升机可升降淋雨试验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1、本技术中,喷淋装置操作简单、快捷,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可广泛应用于类似的领域试验。
[0023]2、本技术中,实验完成后,喷淋装置的喷淋管路可降下,减小喷淋装置存放时的体积,从而减小喷淋装置存放时占用的空间。
附图说明
[0024]图1显示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显示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显示为车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显示为喷淋管路的正视图。
[0028]图5显示为喷淋管路的侧视图。
[0029]图6显示为图4中A

A面的示意图。
[0030]图7显示为图6中I处的放大示意图。
[0031]图8显示为图6中Ⅱ处的放大示意图。
[0032]图9显示为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0显示为图9中A

A面的示意图。
[0034]图11显示为管路卡箍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2显示为第一固定滑轮和第二固定滑轮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3显示为钢丝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4显示为图13中I处的示意图。
[0038]元件标号说明
[0039]1‑
车体,1.1

第一固定滑轮,1.11

滑轮,1.12

滑轮支架,1.13

滑轮轴螺母,1.14

滑轮轴,1.15

滑轮加强筋,1.16

连接板,1.2

车体框架,1.3

滑轨,1.4

脚轮,1.5

脚轮安装板,1.6

车体底座,2

电动葫芦,3

钢丝绳组件,3.1

钢丝绳,3.2

U型夹头,4

升降机构,4.1

升降框体,4.11

框体本体,4.12

连接架,4.2

滑轮固定管,4.3

升降轮轴螺母,4.4

升降滑轮,4.5

升降滑轮支架,4.6

升降滑轮加强筋,4.7

连接叉耳,4.8

减震胶垫,4.9

升降轮轴,4.10

管路卡箍,4.101

上卡箍,4.102

下卡箍,4.11

第二固定滑轮,5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升机可升降淋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竖直端的相对面上设有滑轨(1.3),所述滑轨(1.3)上设有可沿滑轨(1.3)进行上下移动的喷淋管路(6),所述喷淋管路(6)通过升降机构(4)带动其进行上下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可升降淋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包括车体底座(1.6),车体底座(1.6)底部四个角处均通过脚轮安装板(1.5)连接有脚轮(1.4),车体底座(1.6)上固定连接有与车体底座(1.6)垂直的车体框架(1.2),所述滑轨(1.3)焊接于车体框架(1.2)的相对面,所述车体框架(1.2)顶部固定有两个第一固定滑轮(1.1),两个第一固定滑轮(1.1)在同一直线上且设置于车体框架(1.2)中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升机可升降淋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滑轮(1.1)之间连接有吊环螺栓(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可升降淋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管路(6)包括喷淋立管(6.4),所述喷淋立管(6.4)上端连接有45
°
喷管(6.1),所述喷淋立管(6.4)顶部和底部分别连通有第一横管(6.2)和短横管(6.5),所述短横管(6.5)上连接有与外界水源连通的连接头组件,所述喷淋立管(6.4)和45
°
喷管(6.1)上均沿其高度方向连通有若干根均匀设置的第二横管(6.3),每根所述第一横管(6.2)和第二横管(6.3)上均沿其长度方向连接有若干个锥形喷嘴(6.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升机可升降淋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4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佩陈小江郑鹏陈强张文武蒋元春李雁龙王俊刘文法曹德垚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国营锦江机器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