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测试全新风温度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92851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飞机测试全新风温度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包括自前而后设置的送风段、转轮除湿段、冷盘管段,以及控制模块,送风段包括进风管、初效过滤器以及送风机,转轮除湿段包括两组相对滑动连接的第一、第二除湿转轮,位于所述第一环形钢套和第二环形钢套内部中心处的转轴、位于第一环形钢套和第二环形钢套之间的若干等间距排列的连杆、以及位于第一环形钢套和第二环形钢套内部围成一个圆形的若干除湿叶片,冷盘管段包括后表冷盘管、深度冷盘管以及中效过滤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控制方法能够为大体量封闭飞机实验室提供干燥的新风,保证实现多种气候环境的基础环境,且提供的风量大。供的风量大。供的风量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飞机测试全新风温度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飞机测试
,具体是涉及一种飞机测试全新风温度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飞机气候环境适应性是指飞机在其寿命期内预计可能遇到的各种气候环境作用下,能实现其所有预定功能、性能和不被破坏的能力,是飞机的重要质量特性指标之一。飞机的质量特性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包括安全性、环境适应性、可靠性、测试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等,飞机的气候环境适应性则是飞机质量特性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由于气候环境适应性是飞机的一个质量特性,它必须靠设计和制造纳入飞机,靠试验和管理来加以保证。
[0003]飞机气候适应性试验是飞机气候环境适应性试验的简称,是飞机测试的一种,是指在室内模拟或外场自然气候环境条件下(包括高温、低温、湿热、淋雨、降雾、降雪、冻雨/积冰和太阳辐照等典型气候环境),让飞机经受气候环境应力的作用,从而获取飞机和其地面保障设备耐气候环境极限能力信息,并根据研制要求、失效判据及试验数据对其气候环境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其气候环境适应性能力满足要求的程度。飞机气候试验是确保飞机气候环境适应性的重要手段,是通过试验来确认飞机气候环境适应性是否满足要求的一种评价方法,它是飞机质量验收的基础。飞机气候试验是不包含飞机结构腐蚀和老化等长期效应的气候环境适应性试验,属于非破坏试验,试验完成后,飞机可正常使用。
[0004]我国各行各业建立了大小不一、气候种类不同的各类型气候实验室,对材料、元器件或设备等进行气候试验,这些实验设施体积普遍较小、功能相对单一。我国在适用于飞机等大型装备的气候环境模拟设施的设计和建设方面处于空白。在这些大型装备的气候环境试验方面,只能进行外场自然气候试验,存在气候条件难以捕捉的情况,此外还存在试验周期长、组织协调困难、资源耗费大等问题。
[0005]气候试验室使用时对实验室内空气有严格的要求。在进行各种实验时,对实验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有着严格的要求;试验会消耗实验室内空气,如果不及时补入新空气将会使试验室处于负压和空气质量不达标的情况,会对试验室建筑结构和试验效果有严重影响,并且,新风还承担着为循环风系统换热器除霜的任务,空气湿度和温度不达标则无法达到理想的除湿效果,影响飞机测试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飞机测试全新风温度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飞机测试全新风温度控制系统,包括自前而后设置的送风段、转轮除湿段、冷盘管段,以及控制模块,所述送风段、转轮除湿段、冷盘管段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控制模块内部设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内具有PID模块;
所述送风段包括第一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部最前端的进风管,位于所述进风管后方的初效过滤器,以及位于所述初效过滤器后方的送风机;所述转轮除湿段包括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部的除湿转轮组,以及位于第二壳体外侧壁上部的干燥风机;所述除湿转轮组为前后并排设置的第一除湿转轮和第二除湿转轮,所述第一除湿转轮和第二除湿转轮结构设置相同,均包括前后平行设置的第一环形钢套和第二环形钢套、位于所述第一环形钢套和第二环形钢套内部中心处的转轴、位于第一环形钢套和第二环形钢套之间的若干等间距排列的连杆、以及位于第一环形钢套和第二环形钢套内部围成一个圆形的若干除湿叶片;所述连杆固定连接第一环形钢套和第二环形钢套,所述除湿叶片一端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除湿叶片另一端与第一环形钢套或第二环形钢套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除湿转轮和第二除湿转轮顶部均设有用于驱动其转动的驱动组件,第一除湿转轮和第二除湿转轮底部两侧各设有一组支撑组件,第一除湿转轮和第二除湿转轮的转轴通过一组电动伸缩杆可伸缩连接;所述冷盘管段包括第三壳体,位于所述第三壳体内部最前端的后表冷盘管,位于所述后表冷盘管后方的深度冷盘管,以及位于所述深度冷盘管后方的中效过滤器。
[0008]进一步地,所述除湿叶片为纸质材料制成,且除湿叶片上设有若干蜂窝状的小孔,除湿叶片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环形钢套和第二环形钢套的厚度,除湿叶片的干状态比重为240kg/m3,该除湿叶片可以耐高温高湿和极度干燥,具有较强的适应力。
[0009]进一步地,所述干燥风机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前后两端,干燥风机内部设有干燥盘管,其中一个干燥风机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方,另一个干燥风机位于所述第三壳体上方,第二壳体对应两个干燥风机所在位置处均设有开口,能够为除湿转轮组提供干燥的空气。
[0010]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的驱动转轮、与驱动电机顶部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杆、以及与所述驱动转轮转动连接的第二固定杆;所述驱动转轮外周沿周向等间距设有若干凸块,所述凸块与相邻两组所述连杆之间的空隙对应配合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位于驱动转轮前端中心处,驱动转轮后端中心处通过一组转动杆与所述第二固定杆下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顶端均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顶面固定连接,通过驱动转轮的设置能够平稳地驱动除湿转轮组转动同时又不会影响到送风以及干燥的过程。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与所述驱动转轮结构相同的辅助转轮、位于所述辅助转轮下方的底座、位于所述底座两侧的三角板、位于底座上方的两个三角板之间用于容纳辅助转轮的凹槽,所述第二除湿转轮的两组支撑组件的底座下方均设有一个滑轮,该支撑组件能够使除湿转轮组在转动过程中更加稳定,防止风力较强时产生安全隐患。
[0012]优选地,所述辅助转轮与所述凹槽之间设有出水软管,所述出水软管对应所述除湿转轮组内侧一端设有喷嘴,出水软管对应除湿转轮组外侧一端连接有供水管,且位于第一除湿转轮和第二除湿转轮同一侧的两组出水软管连接同一个所述供水管,辅助转轮在提供支撑的同时还能够对出水软管进行间歇性的挤压,达到增强出水压力的目的,提高了清洗效果。
[0013]进一步地,所述电动伸缩杆包括固定段、伸缩段以及与所述固定段中部固定连接的连接杆,所述固定段与第一除湿转轮的转轴连接,所述伸缩段与第二除湿转轮的转轴连接,所述连接杆上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顶面固定连接,连接杆下部套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包括套板和位于所述套板内部且与套板滑动连接的内板,所述内板与所述伸缩段的后段通过一个支杆固定连接,内板中心处对应连接杆的位置处设有开槽,通过导流板的设置能够分流干燥风机吹出的干燥空气以及送风机输入的潮湿空气,进一步提高了除湿效果以及干燥效果,避免了两个过程产生冲突。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门,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三壳体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密封门,第一壳体内部设有第一压力计,第三壳体内部设有第二压力计和温度计,能够及时监测系统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从而及时对系统风量进行调节,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0015]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飞机测试全新风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风量控制:通过控制模块开启送风机,并监测第一壳体以及第三壳体内部压力,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机测试全新风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前而后设置的送风段(1)、转轮除湿段(2)、冷盘管段(3),以及控制模块(4),所述送风段(1)、转轮除湿段(2)、冷盘管段(3)均与所述控制模块(4)电性连接,控制模块(4)内部设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内具有PID模块;所述送风段(1)包括第一壳体(11),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1)内部最前端的进风管(12),位于所述进风管(12)后方的初效过滤器(13),以及位于所述初效过滤器(13)后方的送风机(14);所述转轮除湿段(2)包括第二壳体(21),位于所述第二壳体(21)内部的除湿转轮组(5),以及位于第二壳体(21)外侧壁上部的干燥风机(22);所述除湿转轮组(5)为前后并排设置的第一除湿转轮(51)和第二除湿转轮(52),所述第一除湿转轮(51)和第二除湿转轮(52)结构设置相同,均包括前后平行设置的第一环形钢套(53)和第二环形钢套(54)、位于所述第一环形钢套(53)和第二环形钢套(54)内部中心处的转轴(55)、位于第一环形钢套(53)和第二环形钢套(54)之间的若干等间距排列的连杆(56)、以及位于第一环形钢套(53)和第二环形钢套(54)内部围成一个圆形的若干除湿叶片(57);所述连杆(56)固定连接第一环形钢套(53)和第二环形钢套(54),所述除湿叶片(57)一端与所述转轴(55)固定连接,除湿叶片(57)另一端与第一环形钢套(53)或第二环形钢套(54)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除湿转轮(51)和第二除湿转轮(52)顶部均设有用于驱动其转动的驱动组件(6),第一除湿转轮(51)和第二除湿转轮(52)底部两侧各设有一组支撑组件(7),第一除湿转轮(51)和第二除湿转轮(52)的转轴(55)通过一组电动伸缩杆(58)可伸缩连接;所述冷盘管段(3)包括第三壳体(31),位于所述第三壳体(31)内部最前端的后表冷盘管(32),位于所述后表冷盘管(32)后方的深度冷盘管(33),以及位于所述深度冷盘管(33)后方的中效过滤器(3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机测试全新风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叶片(57)为纸质材料制成,且除湿叶片(57)上设有若干蜂窝状的小孔,除湿叶片(57)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环形钢套(53)和第二环形钢套(54)的厚度,除湿叶片(57)的干状态比重为240kg/m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机测试全新风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风机(22)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壳体(21)的前后两端,干燥风机(22)内部设有干燥盘管(23),其中一个干燥风机(22)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1)上方,另一个干燥风机(22)位于所述第三壳体(31)上方,第二壳体(21)对应两个干燥风机(22)所在位置处均设有开口(2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机测试全新风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6)包括驱动电机(61)、与所述驱动电机(61)输出端连接的驱动转轮(62)、与驱动电机(61)顶部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杆(63)、以及与所述驱动转轮(62)转动连接的第二固定杆(64);所述驱动转轮(62)外周沿周向等间距设有若干凸块(621),所述凸块(621)与相邻两组所述连杆(56)之间的空隙对应配合连接,所述驱动电机(61)位于驱动转轮(62)前端中心处,驱动转轮(62)后端中心处通过一组转动杆(622)与所述第二固定杆(64)下部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杆(63)和第二固定杆(64)顶端均与所述第二壳体(21)的内顶面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飞机测试全新风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7)包括与所述驱动转轮(62)结构相同的辅助转轮(71)、位于所述辅助转轮(71)下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敬涛王彬文马兰马建军李闯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