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吸收粉末的颗粒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0083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吸收粉末的颗粒机,包括底座和粉末吸收机构,所述底座下端面的两侧对称固定有自锁滚轮,且底座上端面的一侧固定有承载箱,同时承载箱的内底部转动连接有转柱,所述转柱贯穿承载箱的底部和造粒板与轴杆相连接,且造粒板固定在承载箱的内侧,同时轴杆贯穿压轮,所述转柱的一侧固定有切刀,且切刀位于造粒板的下侧,所述粉末吸收机构固定在承载箱的外侧,且承载箱的一侧固定有过滤通道,所述过滤通道的下侧设置有收集盒,且收集盒放置在底座上端面的另一侧。该可吸收粉末的颗粒机,在进料和下料的过程中,第一吸尘通道和第二吸尘通道均向上抽风,方便吸走粉尘,避免粉尘四处飘散。避免粉尘四处飘散。避免粉尘四处飘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吸收粉末的颗粒机


[0001]本技术涉及颗粒机相关
,具体为一种可吸收粉末的颗粒机。

技术介绍

[0002]颗粒机是用以将潮湿粉料研制成所需颗粒,也可将块状干料粉碎成所需颗粒,可用于饲料的制作。
[0003]现有的颗粒机在进料和下料的过程中,粉尘易四处飘散,且生产效率不高,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吸收粉末的颗粒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颗粒机在进料和下料的过程中,粉尘易四处飘散,且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吸收粉末的颗粒机,包括底座和粉末吸收机构,
[0006]所述底座下端面的两侧对称固定有自锁滚轮,且底座上端面的一侧固定有承载箱,同时承载箱的内底部转动连接有转柱,所述转柱贯穿承载箱的底部和造粒板与轴杆相连接,且造粒板固定在承载箱的内侧,同时轴杆贯穿压轮,所述转柱的一侧固定有切刀,且切刀位于造粒板的下侧;
[0007]所述粉末吸收机构固定在承载箱的外侧,且承载箱的一侧固定有过滤通道,所述过滤通道的下侧设置有收集盒,且收集盒放置在底座上端面的另一侧。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材料通到承载箱内之后可搭配使用压轮、造粒板和切刀来进行造粒操作,粒状材料最终通过过滤通道排出,此时粉尘穿过过滤通道落到收集盒内,在进料和下料的过程中,进料处的粉尘和下料处的粉尘可分别被第一吸尘通道和第二吸尘通道吸走,方便达到自动去除粉尘的效果
[0009]优选的,所述承载箱的底部固定有马达,且马达的顶部与带传动装置相连接,同时带传动装置的上侧与转柱相连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传动装置转动时可带动转柱转动,此时轴杆和切刀随之转动,压轮紧贴着造粒板的上端面滚动,切刀紧贴着造粒板的下端面旋转,方便进行造粒操作。
[0011]优选的,所述轴杆和压轮均设置有四个,且四个轴杆周向均匀分布在转柱上。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时使用四个压轮可使工作效率更高。
[0013]优选的,所述粉末吸收机构包括吸尘器、连接管道、第一吸尘通道和第二吸尘通道,且吸尘器固定在底座上,同时吸尘器的顶部与连接管道相连接,所述连接管道的顶部与第一吸尘通道相连接,且第一吸尘通道固定在承载箱的顶部。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料的过程中,粉尘可被第一吸尘通道吸走。
[0015]优选的,所述连接管道的底部与第二吸尘通道相连接,且第二吸尘通道固定在承
载箱的一侧,同时第二吸尘通道位于过滤通道的上侧。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料的过程中,粉尘可被第二吸尘通道吸走。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可吸收粉末的颗粒机,
[0018](1)将材料通到承载箱内后,轴杆和切刀随着切刀一起旋转,此时压轮紧贴着造粒板的上端面滚动,方便将材料挤压至造粒板内,周向均匀分布的压轮可使生产效率更高,材料穿过造粒板之后可在切刀的旋转作用下得到切割处理,方便进行造粒操作,粒状材料最终通过过滤通道排出,此时粉状材料穿过过滤通道落到收集盒内;
[0019](2)在进料和下料的过程中,第一吸尘通道和第二吸尘通道均向上抽风,方便吸走粉尘,避免粉尘四处飘散。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底座,2、自锁滚轮,3、承载箱,4、马达,5、带传动装置,6、转柱,7、造粒板,8、轴杆,9、压轮,10、切刀,11、过滤通道,12、收集盒,13、粉末吸收机构,1301、吸尘器,1302、连接管道,1303、第一吸尘通道,1304、第二吸尘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吸收粉末的颗粒机,根据图1和图2所示,底座1下端面的两侧对称固定有自锁滚轮2,且底座1上端面的一侧固定有承载箱3,同时承载箱3的内底部转动连接有转柱6,承载箱3的底部固定有马达4,且马达4的顶部与带传动装置5相连接,同时带传动装置5的上侧与转柱6相连接,带传动装置5可在马达4的作用下转动,转柱6随之转动,从而带动轴杆8和切刀10旋转,方便进行造粒操作,转柱6贯穿承载箱3的底部和造粒板7与轴杆8相连接,且造粒板7固定在承载箱3的内侧,同时轴杆8贯穿压轮9,转柱6的一侧固定有切刀10,且切刀10位于造粒板7的下侧,轴杆8和压轮9均设置有四个,且四个轴杆8周向均匀分布在转柱6上,轴杆8随着转柱6一起旋转时,压轮9紧贴着造粒板7的上端面滚动,方便将材料挤压至造粒板7内。
[0026]根据图1、图2和图3所示,粉末吸收机构13固定在承载箱3的外侧,且承载箱3的一侧固定有过滤通道11,粉末吸收机构13包括吸尘器1301、连接管道1302、第一吸尘通道1303和第二吸尘通道1304,且吸尘器1301固定在底座1上,同时吸尘器1301的顶部与连接管道1302相连接,连接管道1302的顶部与第一吸尘通道1303相连接,且第一吸尘通道1303固定在承载箱3的顶部,在进料的过程中,第一吸尘通道1303吸收进料处的粉尘,粉尘通过连接管道1302进入到吸尘器1301内,以便达到自动去除粉尘的效果,过滤通道11的下侧设置有收集盒12,且收集盒12放置在底座1上端面的另一侧,连接管道1302的底部与第二吸尘通道
1304相连接,且第二吸尘通道1304固定在承载箱3的一侧,同时第二吸尘通道1304位于过滤通道11的上侧,在下料的过程中,第二吸尘通道1304吸收下料处的粉尘,粉尘通过连接管道1302进入到吸尘器1301内,以便达到自动去除粉尘的效果。
[0027]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可吸收粉末的颗粒机时,首先利用自锁滚轮2将该装置移动至所需地点,接通至外部电源,将集料盒放置在过滤通道11的右侧,将材料通到承载箱3内后,启动马达4,马达4带动带传动装置5转动,轴杆8和切刀10随着切刀10一起旋转,此时压轮9紧贴着造粒板7的上端面滚动,以此将材料挤压至造粒板7内,切刀10紧贴着造粒板7的下端面旋转,以此将挤压出来的材料切分成粒,粒状材料最终通过过滤通道11排出并落到集料盒内,此时粉状材料穿过过滤通道11落到收集盒12内,在进料和下料的过程中,启动吸尘器1301,第一吸尘通道1303和第二吸尘通道1304均向上抽风,粉尘通过连接管道1302进入吸尘器130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吸收粉末的颗粒机,包括底座(1)和粉末吸收机构(1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下端面的两侧对称固定有自锁滚轮(2),且底座(1)上端面的一侧固定有承载箱(3),同时承载箱(3)的内底部转动连接有转柱(6),所述转柱(6)贯穿承载箱(3)的底部和造粒板(7)与轴杆(8)相连接,且造粒板(7)固定在承载箱(3)的内侧,同时轴杆(8)贯穿压轮(9),所述转柱(6)的一侧固定有切刀(10),且切刀(10)位于造粒板(7)的下侧;所述粉末吸收机构(13)固定在承载箱(3)的外侧,且承载箱(3)的一侧固定有过滤通道(11),所述过滤通道(11)的下侧设置有收集盒(12),且收集盒(12)放置在底座(1)上端面的另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粉末的颗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箱(3)的底部固定有马达(4),且马达(4)的顶部与带传动装置(5)相连接,同时带传动装置(5)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亿农牧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