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安装的公交车驾驶员防护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7891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公交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便于安装的公交车驾驶员防护板结构,包括后防护框架、侧防护框架、门框架和门框连接架,所述后防护框架和侧防护框架焊接连接,所述门框架通过铰链铰接于侧防护框架远离后防护框架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玻璃防护板、后防护板、侧防护板和玻璃门板对驾驶员进行防护,避免乘客对驾驶员造成干扰;通过将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与公交车内地面接触,并通过安装螺钉穿过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与公交车内地面连接,若驾驶室后侧的位置具有凸台时,可将第一支撑圆管拆下,通过第一连接板直接与凸台连接固定,即可将防护结构安装固定,使得防护结构安装拆卸方便。卸方便。卸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安装的公交车驾驶员防护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公交车配件
,具体为一种便于安装的公交车驾驶员防护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公交车是城市出行的重要公共交通工具,极大的方面了人们的日常出行活动。近些年来有许多的突发事件与公交车驾驶员受到外部伤害直接相关,尤其是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的注意力集中于对车辆的操控,几乎不能关注车内乘客的行为,由于没有安全防护装置,就很容易导致驾驶员遭受来自于车内乘客的伤害,一旦驾驶员受到伤害其驾驶操控行为必将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为保证公交车驾驶员的工作安全,采取的措施是在驾驶室外侧设置防护板结构,现有的公交车驾驶员防护板结构,一般安装拆卸较为繁琐,不方便进行更换。为此,我们推出一种便于安装的公交车驾驶员防护板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公交车驾驶员防护板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的公交车驾驶员防护板结构,包括后防护框架、侧防护框架、门框架和门框连接架,所述后防护框架和侧防护框架焊接连接,所述门框架通过铰链铰接于侧防护框架远离后防护框架的一端,所述后防护框架内且位于内侧的第一分隔圆管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玻璃防护板和后防护板,所述侧防护框架内且位于内侧的第二分隔圆管上下两端均安装有侧防护板,所述门框架内且位于内侧的第三分隔圆管上下两端均安装有玻璃门板,所述门框架远离侧防护框架的一端与门框连接架之间安装有门锁,所述后防护框架下端焊接有两组连接圆管,所述连接圆管下端焊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下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下端焊接有第一支撑圆管,所述第一支撑圆管下端焊接有第一安装板,所述侧防护框架远离后防护框架的一侧下端一体成型连接有第二支撑圆管,所述第二支撑圆管下端焊接有第二安装板,所述门框连接架呈倒U型,所述门框连接架下端两侧均焊接有第三安装板。
[000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后防护框架后侧固定焊接有扶手。
[000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均开设有两组用于连接螺栓的连接孔。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安装板呈正方型,所述第一安装板四角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安装板呈三角形,所述第二安装板远离第二支撑圆管的两角均开设有第二安装孔。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三安装板呈椭圆形,所述第三安装板上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三安装孔。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玻璃防护板、后防护板、侧防护板和玻璃门板对驾驶室内的驾驶员进行防护,避免乘客对驾驶员造成干扰,从而引起交通事故的发生;门框架与侧防护框架之间通过铰链铰接,门框架与门框连接架之间安装有门锁,使得门框架能够进行开关,便于驾驶员的进出;通过将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与公交车内地面接触,并通过安装螺钉穿过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与公交车内地面连接,若驾驶室后侧的位置具有凸台时,可将第一支撑圆管拆下,通过第一连接板直接与凸台连接固定,即可将防护结构安装固定,使得防护结构安装拆卸方便。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后防护框架;2、侧防护框架;3、门框架;4、门框连接架;5、玻璃防护板;6、后防护板;7、侧防护板;8、玻璃门板;9、门锁;10、连接圆管;11、第一连接板;12、螺栓;13、第二连接板;14、第一支撑圆管;15、第一安装板;16、第二支撑圆管;17、第二安装板;18、第三安装板;19、扶手;20、第一安装孔;21、第二安装孔;22、第三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的公交车驾驶员防护板结构,包括后防护框架1、侧防护框架2、门框架3和门框连接架4,后防护框架1后侧固定焊接有扶手19,便于坐在后方的乘客进行手扶,提高乘客乘车的稳定性。后防护框架1和侧防护框架2焊接连接,门框架3通过铰链铰接于侧防护框架2远离后防护框架1的一端,后防护框架1内且位于内侧的第一分隔圆管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玻璃防护板5和后防护板6,玻璃防护板5和后防护板6起到防护作用,同时玻璃防护板5不会阻碍驾驶员的视野,使得驾驶员转头能够看到后面的情况。侧防护框架2内且位于内侧的第二分隔圆管上下两端均安装有侧防护板7,门框架3内且位于内侧的第三分隔圆管上下两端均安装有玻璃门板8,玻璃门板8起到防护作用,同时不会阻碍驾驶员的视野。门框架3远离侧防护框架2的一端与门框连接架4之间安装有门锁9,用于将门框架3固定。
[0016]后防护框架1下端焊接有两组连接圆管10,连接圆管10下端焊接有第一连接板11,第一连接板11下端通过螺栓12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13,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3上均开设有两组用于连接螺栓12的连接孔,第二连接板13下端焊接有第一支撑圆管14,第一支撑圆管14下端焊接有第一安装板15,具体的,第一安装板15呈正方型,第一安装板15四角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0,用于连接安装螺钉,便于将第一安装板15与公交车内底面固定连接。第一支撑圆管14与连接圆管10之间便于安装拆卸,进而使得结构能够根据公交车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当驾驶室后侧的位置具有凸台时,可将第一支撑圆管14拆下,通过第一连
接板11与凸台连接固定;当驾驶室后侧的位置没有凸台时,可将第一支撑圆管14与连接圆管10连接,通过第一支撑圆管14下端的第一安装板15与公交车内底部连接固定。第一连接板11与凸台连接固定侧防护框架2远离后防护框架1的一侧下端一体成型连接有第二支撑圆管16,第二支撑圆管16下端焊接有第二安装板17,第二安装板17呈三角形,第二安装板17远离第二支撑圆管16的两角均开设有第二安装孔21,用于连接安装螺钉,便于将第二安装板17与公交车内底面固定连接。门框连接架4呈倒U型,门框连接架4下端两侧均焊接有第三安装板18,第三安装板18呈椭圆形,第三安装板18上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三安装孔22,用于连接安装螺钉,便于将第三安装板18与公交车内底面固定连接。
[0017]具体的,使用时,通过玻璃防护板5、后防护板6、侧防护板7和玻璃门板8对驾驶室内的驾驶员进行防护,避免乘客对驾驶员造成干扰,从而引起交通事故的发生;门框架3与侧防护框架2之间通过铰链铰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安装的公交车驾驶员防护板结构,包括后防护框架(1)、侧防护框架(2)、门框架(3)和门框连接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防护框架(1)和侧防护框架(2)焊接连接,所述门框架(3)通过铰链铰接于侧防护框架(2)远离后防护框架(1)的一端,所述后防护框架(1)内且位于内侧的第一分隔圆管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玻璃防护板(5)和后防护板(6),所述侧防护框架(2)内且位于内侧的第二分隔圆管上下两端均安装有侧防护板(7),所述门框架(3)内且位于内侧的第三分隔圆管上下两端均安装有玻璃门板(8),所述门框架(3)远离侧防护框架(2)的一端与门框连接架(4)之间安装有门锁(9),所述后防护框架(1)下端焊接有两组连接圆管(10),所述连接圆管(10)下端焊接有第一连接板(11),所述第一连接板(11)下端通过螺栓(12)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13),所述第二连接板(13)下端焊接有第一支撑圆管(14),所述第一支撑圆管(14)下端焊接有第一安装板(15),所述侧防护框架(2)远离后防护框架(1)的一侧下端一体成型连接有第二支撑圆管(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剑锋陆靖周亚娟谢鹏马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众诚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