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晶体管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7433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膜晶体管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绝缘基底;在该绝缘基底上形成一栅极;依序形成一栅极绝缘层、一非晶硅层、一掺杂非晶硅层和一源/漏极金属层;采用双狭缝光罩曝光;形成源/漏极金属图案;形成掺杂非晶硅图案和非晶硅图案;形成源/漏极和沟槽;其中形成源/漏极和沟槽的步骤中包括曝光过程,该曝光过程采用双狭缝光罩,该双狭缝光罩的狭缝包括多个透光部分,且至少一透光部分为弯曲透光部分,该弯曲透光部分较狭缝的其它透光部分狭窄。采用该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可以得到性能较佳的薄膜晶体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的。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薄膜晶体管在结构上一般包括一基底、一位于基底上的栅极、一栅极绝缘层、一位于栅极绝缘层上的非晶硅层、一位于非晶硅层二侧上的掺杂非晶硅层、一位于掺杂非晶硅层与栅极绝缘层上的源极与漏极。目前,业界流行采用四道光罩法制造薄膜晶体管,其与传统的五道光罩法相比较,减少一道光罩步骤,因此,该制造方法制程较为简单,而且成本较低。请参阅图1,是一种薄膜晶体管制造流程图,该制造方法采用四道光罩制程,其包括以下步骤一、第一道光罩(1)形成一栅极金属层(步骤10);请一起参阅图2,提供一绝缘基底31,在该绝缘基底31上依次形成一栅极金属层32和一第一光阻层33。(2)形成栅极图案(步骤11);请一起参阅图3,以第一道光罩微影该第一光阻层33,从而形成一预定图案,再对该栅极金属层32蚀刻以形成具有预定图案的栅极42。二、第二道光罩(3)依序形成一栅极绝缘层、一非晶硅层、一掺杂非晶硅层、一源/漏极金属层(步骤12);请一起参阅图4,在上述具有预定图案的栅极金属层42上依次形成一栅极绝缘层51、一非晶硅层52、一掺杂非晶硅层53、一源/漏极金属层54和一第二光阻层55。(4)双狭缝光罩(步骤13);请一起参阅图5和图6,利用如图5所示的光罩图案对第二光阻层55进行曝光显影以形成如图6所示的光阻层结构65和一凹槽66,该光罩为双狭缝光罩包括遮光区61、62、63和遮光区之间的透光狭缝。其中,该凹槽66是利用遮光区61与62间的狭缝和遮光区62与63间的狭缝对原第二光阻层55不完全曝光,显影后该凹槽66处的光阻层较其它剩余的光阻层结构65厚度较小。(5)形成源/漏极金属图案(步骤14);请一起参阅图7,对该源/漏极金属层54进行蚀刻,移除光阻层结构65未覆盖的源/漏极金属层部分,形成一源/漏极金属图案74。(6)形成掺杂非晶硅图案和非晶硅图案(步骤15);请一起参阅图8,对该掺杂非晶硅层53和非晶硅层52进行蚀刻,以移除部分掺杂非晶硅和非晶硅,同时形成掺杂非晶硅图案83和非晶硅图案82。由于以上过程经过多次蚀刻,每次蚀刻过程均对该光阻层结构65造成一定的侵蚀,使得该光阻层结构65不断剥落,凹槽66处的光阻层不断变薄。当形成掺杂非晶硅图案83和非晶硅图案82时,凹槽66处所对应的光阻层已经完全消失,使对应于该凹槽66处的源/漏极金属图案74部分暴露出来,形成如图9所示的光阻层结构65和凹槽66。(7)形成源/漏极和沟槽(步骤16);请一起参阅图10,对该源/漏极金属图案74和该掺杂非晶硅图案83进行蚀刻,移除凹槽66处所对应的金属,以形成源极84、漏极85,且进一步对凹槽66处的掺杂非晶硅图案83蚀刻,移除凹槽66处的掺杂非晶硅83,形成一沟槽86。移除剩余的光阻层结构65。三、第三道光罩(8)形成钝化层(步骤17);在具有该源极84、漏极85和沟槽86的基底31上形成一钝化层和一第三光阻层。(9)形成钝化层图案(步骤18);以第三道光罩制程的图案对准该第三光阻层上方,对该第三光阻层曝光,从而可在该第三光阻层上形成一预定图案,对该钝化层蚀刻以形成预定图案的钝化层图案。移除剩余的第三光阻层。四、第四道光罩(10)形成导体层(步骤19);在具有该源极84、漏极85、沟槽86和钝化层图案的基底31上形成一导体层和一第四光阻层。该导体层通常为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ITO)。(11)形成像素电极(步骤20);以第四道光罩制程的图案对准该第四光阻层上方,对该第四光阻层曝光,从而可在该第四光阻层上形成一预定图案。对该导体层进行蚀刻以形成预定图案的导体层图案,即为像素电极。移除剩余的第四光阻层。该薄膜晶体管制造方法,主要是在第二道光罩步骤中,利用双狭缝光罩对第二光阻层55部分曝光,显影后使对应形成沟槽区域86处的光阻层结构65会形成一凹槽66,即该部分的光阻层结构65较薄。因此在形成源/漏极金属图案(步骤14)和形成掺杂非晶硅图案和非晶硅图案(步骤15)过程中,如图8所示的凹槽66处所对应的金属74、掺杂非晶硅图案83和非晶硅图案82均不会被蚀刻。然而,在这一系列的蚀刻过程中,凹槽66处的光阻层结构65由于厚度较薄,因而会被蚀刻掉,从而露出部分金属74、掺杂非晶硅图案83和非晶硅图案82,进一步对金属74和掺杂非晶硅图案83进行蚀刻,可得到沟槽86,并且形成源/漏极。请参阅图11,是一种现有技术的用于液晶显示器的像素区域平面结构示意图。该种薄膜晶体管的源极91采用U状结构,其漏极92与源极91间形成的沟槽93也是U状结构。请参阅图12,为图11所示的薄膜晶体管的第二道光罩制程时采用的光罩120的放大示意图。该光罩图案91A对应于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其采用U状结构。光罩图案92A对应于漏极92,光罩图案93A对应于沟槽93。光线从两个狭缝透射出去,照射第二光阻层55,形成如图6所示的凹槽66,显影后该凹槽66处的光阻层结构65厚度较薄。由于拐角处的透光区域D通常较其它透光区域透光的光强度大,可能导致拐角处的透光区域对应的光阻层曝光过度,降低薄膜晶体管的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采用现有技术薄膜晶体管的制造装置制作的薄膜晶体管良率较低的缺陷,有必要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的制造装置,采用该制造方法制作出来的薄膜晶体管具有较高的良率。为克服采用现有技术薄膜晶体管的制造方法制作的薄膜晶体管良率较低的缺陷,有必要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的制造方法,采用该制造方法制作出来的薄膜晶体管具有较高的良率。一种薄膜晶体管的制造装置,包括一光罩,该光罩包括狭缝,该狭缝包括多个透光部分,且至少一透光部分为弯曲透光部分,该弯曲透光部分较该狭缝的其它透光部分狭窄。一种薄膜晶体管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绝缘基底;在该绝缘基底上形成一栅极;依序形成一栅极绝缘层、一非晶硅层、一掺杂非晶硅层和一源/漏极金属层;采用双狭缝光罩曝光;形成源/漏极金属图案;形成掺杂非晶硅图案和非晶硅图案;形成源/漏极和沟槽;其中形成源/漏极和沟槽的步骤中包括曝光过程,该曝光过程采用双狭缝光罩,该双狭缝光罩的狭缝包括多个透光部分,且至少一透光部分为弯曲透光部分,该弯曲透光部分较狭缝的其它透光部分狭窄。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该制造方法采用的制造装置中,光罩的狭缝包括至少一弯曲透光部分,该狭缝的弯曲透光部分较其它透光部分狭窄,透过该弯曲透光部分的光能量减少,使该弯曲透光部分对应的光阻层的曝光强度降低,从而可使得该弯曲透光部分对应的曝光区域的曝光强度接近或等于其它曝光区域的曝光强度,进而使得该光罩的狭缝对应光阻的曝光宽度均匀,从而获得良率较高的薄膜晶体管。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薄膜晶体管的制造方法流程图。图2是采用图1所示薄膜晶体管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形成栅极金属层的示意图。图3是采用图1所示薄膜晶体管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形成栅极的示意图。图4是采用图1所示薄膜晶体管的制造方法的流程依序形成栅极绝缘层、非晶硅层、掺杂非晶硅层和源/漏极金属层的示意图。图5是现有技术中用于双狭缝光罩曝光的光罩图案示意图。图6是采用图1所示薄膜晶体管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狭缝光照的后所形成结构的示意图。图7是采用图1所示薄膜晶体管的制造方法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膜晶体管的制造装置,其包括一光罩,该光罩包括狭缝,该狭缝包括多个透光部分,且至少一透光部分为弯曲透光部分,其特征是:该狭缝的弯曲透光部分较其它透光部分狭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晶体管的制造装置,其包括一光罩,该光罩包括狭缝,该狭缝包括多个透光部分,且至少一透光部分为弯曲透光部分,其特征是该狭缝的弯曲透光部分较其它透光部分狭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装置,其特征是该狭缝为U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装置,其特征是该狭缝的弯曲部分为多次弯折结构。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装置,其特征是该狭缝的弯曲部分为弧形结构。5.一种薄膜晶体管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绝缘基底;在该绝缘基底上形成一栅极;依序形成一栅极绝缘层、一非晶硅层、一掺杂非晶硅层和一源/漏极金属层;采用双狭缝光罩曝光;形成源/漏极金属图案;形成掺杂非晶硅图案和非晶硅图案;形成源/漏极和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建廷
申请(专利权)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