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启动齿圈的双定子发电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5533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启动齿圈的双定子发电机结构,包括:飞轮壳连接板、电机壳体、第一定子组件、第一转子组件、第二定子组件、第二转子组件、旋转变压器、后端盖、盖板、轴承、转子支架、固定盘、传动轴和启动齿圈;所述轴承的外圈与后端盖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内圈与传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变压器套装在传动轴的轴颈上,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与固定盘通过键连接,所述固定盘与转子支架通过过盈配合固定;所述启动齿圈与转子支架传动连接,所述盖板与后端盖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带启动齿圈的双定子发电机结构,通过转子支架同时驱动双转子发电,结构简单,两个电机的转子组件是装在同一个转子支架上,其转速控制和信息反馈仅需要一个旋转变压器。信息反馈仅需要一个旋转变压器。信息反馈仅需要一个旋转变压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启动齿圈的双定子发电机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发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带启动齿圈的双定子发电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纯电动汽车虽然具有节能、环保、零排放的优点,但是续驶里程有限,在未到达目的地之前,蓄电池的电能若已耗尽,电动汽车就不能前进,这时蓄电池急需补充电能。一种由高效率、低排放的发动机与发电机集成的发电机组——增程器,能够快速给蓄电池补充电能,解决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短的问题。制约增程器广泛应用的瓶颈问题是缺乏高效率、高可靠性、输出电压稳定的发电机,而目前与汽车配套使用的发电机,普遍存在着输出功率小,发电效率低,不能满足用户使用要求。
[0003]如公开号为CN105896855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用定子永磁型双机械端口电机及动力总成,增程式电动汽车用定子永磁型双机械端口电机包括发电机和驱动电机,发电机是由电机输入轴、内转子和永磁型内定子构成一个内转子定子永磁型内电机,驱动电机是由永磁型外定子、外转子和电机输出轴构成一个外转子定子永磁型外电机;可以看出,该结构无法同时驱动两个转子,同时,两个转子的运动状态难以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启动齿圈的双定子发电机结构,旨在解决由转子支架同时驱动双转子发电的问题,以及对双转子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启动齿圈的双定子发电机结构,包括:飞轮壳连接板、电机壳体、第一定子组件、第一转子组件、第二定子组件、第二转子组件、旋转变压器、后端盖、盖板、轴承、转子支架、固定盘、传动轴和启动齿圈;
[0007]所述飞轮壳连接板与电机壳体在前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壳体与后端盖在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子支架的后端为筒状结构,所述第一转子组件固定布置在筒状结构的外壁上,所述第二转子组件固定布置在筒状结构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定子组件固定布置在电机壳体内,所述第一转子组件同轴布置在第一定子组件内,所述后端盖的中部设有中空轴结构,所述第二定子组件固定布置在后端盖的中空轴结构的外壁上,所述第二定子组件同轴布置在第二转子组件内;
[0008]所述轴承的外圈与后端盖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内圈与传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变压器套装在传动轴的轴颈上,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与固定盘通过键连接,所述固定盘与转子支架通过过盈配合固定;
[0009]所述启动齿圈与转子支架传动连接,所述盖板与后端盖可拆卸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壳体的外壁上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有撑脚。
[0011]本技术的优点:
[001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启动齿圈的双定子发电机结构,通过转子支架同时驱动双转子发电,结构简单,两个电机的转子组件是装在同一个转子支架上,其转速控制和信息反馈仅需要一个旋转变压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带启动齿圈的双定子发电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

发动机曲轴,2

固定盘,3

飞轮壳连接板,4

转子支架,5

电机壳体,51

支撑座,52

撑脚,6

第一定子组件,7

第一转子组件,8

第二转子组件,9

第二定子组件,10

后端盖,11

传动轴,12

旋转变压器,13

盖板,14

启动齿圈,15

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7]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带启动齿圈的双定子发电机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飞轮壳连接板3、电机壳体5、第一定子组件6、第一转子组件7、第二定子组件8、第二转子组件9、旋转变压器12、后端盖10、盖板13、轴承15、转子支架4、固定盘3、传动轴11和启动齿圈14;飞轮壳连接板3与电机壳体5在前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电机壳体5与后端盖10在底端固定连接,转子支架4用于与穿过飞轮壳连接板3的发动机曲轴1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发动机曲轴1可以带动转子支架4旋转,转子支架4的后端为筒状结构,第一转子组件7固定布置在筒状结构的外壁上,第二转子组件8固定布置在筒状结构的内壁上,发动机曲轴1可以带动转子支架4上的第一转子组件7和第二转子组件8旋转,第一定子组件6固定布置在电机壳体5内,第一转子组件7同轴布置在第一定子组件6内可以组成一个发电机结构,由发动机曲轴1带动第一转子组件7转动,产生旋转磁场,第一定子组件6中产生感应电流;后端盖10的中部设有中空轴结构,第二定子组件9固定布置在后端盖10的中空轴结构的外壁上,第二定子组件9还同轴布置在第二转子组件8内用于组成又一个发电机结构,由发动机曲轴1带动第二转子组件8转动,产生旋转磁场,第二定子组件9中产生感应电流;轴承15的外圈与后端盖10固定连接,轴承15的内圈与传动轴11的一端固定连接,确保同轴度,旋转变压器12套装在传动轴11的轴颈上,传动轴11的另一端与固定盘2通过键连接,固定盘2与转子支架4通过过盈配合固定,固定盘2能随着转子支架4一起转动,固定盘2带动键转动从而带动传动轴11转动,传动轴11用于根据转子支架4的带动传递转子旋转信号;由于两个电机的转子组件是装在同一个转子支架4上,其转速控制和信息反馈仅需要一个旋转变压器12;启动齿圈14与转子支架4传动连接,当发电机发生故障或者其他原因无法启动发动机时,可借用启动齿圈14起动发动机,盖板13还与后端盖10可拆卸连接,方便装配和维修。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了提升增程器的运行可靠性与稳定性,电机壳体5的外壁上设有用于提供支撑的支撑座51,支撑座51上设有撑脚52。
[0019]本说明书中针对“一些实施例”、“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等的参考指代的是结
合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性质包括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短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实施例中”等在整个说明书中各地方的出现并非必须指代相同的实施例。此外,特定特征、结构、或性质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合适方式组合。另外,本申请附图中的各个元素仅仅为了示意说明,并非按比例绘制。
[0020]由此描述了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几个方面,可以理解,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容易地进行各种改变、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启动齿圈的双定子发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飞轮壳连接板、电机壳体、第一定子组件、第一转子组件、第二定子组件、第二转子组件、旋转变压器、后端盖、盖板、轴承、转子支架、固定盘、传动轴和启动齿圈;所述飞轮壳连接板与电机壳体在前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壳体与后端盖在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子支架的后端为筒状结构,所述第一转子组件固定布置在筒状结构的外壁上,所述第二转子组件固定布置在筒状结构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定子组件固定布置在电机壳体内,所述第一转子组件同轴布置在第一定子组件内,所述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奉智卿吴天华司政勇曾强林志强毛正松吴苾曜陈涛欧阳石坤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