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乃伟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电磁变矩器及其构成的混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71681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电磁变矩器及其构成的混动系统。包括壳体、输入轴、输出轴、离合片、内转子止转装配在输入轴上,内转子的外周面上均布有多个永磁体;一号定子绕组同轴套在内转子外,其内周面上设有多个线圈绕组,一号定子绕组的线圈绕组与内转子的永磁体组成相互磁耦合的第一耦合组;二号定子绕组与一号定子绕组同轴设置,其外周面上设有多个线圈绕组,二号环套固定在壳体上;外转子止转装配在输出轴上,包括圆板和环筒,环筒的内周面均布有多个永磁体,外转子的永磁体与二号定子绕组的线圈绕组组成互耦合的第二耦合组;第一耦合组和第二耦合组的磁极数量不同。具有变矩器、离合器、发电、同步器、混动、启动器、制动能量回收等多种功能。收等多种功能。收等多种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电磁变矩器及其构成的混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电磁变矩器及其构成的混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可再生能源储量逐渐减少,清洁能源的大范围推广应用成为趋势。纯电动汽车由于续航问题也成为许多人不愿意使用的原因,而混合动力汽车则不仅比较节能环保而且解决续航里程的问题,成为一部分人的首选。
[0003]混合动力汽车指能够至少从下述两类车载储存的能量中获得动力的汽车:可消耗的燃料;可再充电能/能量储存装置。
[0004]混动汽车所采用的混动系统一般包括发动机、电机、离合器、变速器、变矩器、电池组以及控制系统等,零部件繁多,占用体积大,重量较重,成本较高,能耗较高,变矩器功能单一,传统液力变矩器传动过程中容易出现叶轮过热和漏油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变矩器、离合器、同步器、起动机的功能,而且可以实现混动和发电功能的多功能电磁变矩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多功能电磁变距器的混动系统。
[0006]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电磁变矩器的技术方案如下:多功能电磁变矩器包括:壳体;输入轴,用于与发动机传动连接;输出轴,用于与变速箱传动连接,与输入轴同轴设置;离合片,固定在输入轴的远离发动机的一端,可相对于壳体轴向移动以实现离合功能;内转子,止转装配在输入轴上,与输入轴周向止转配合,内转子的外周面上均布有多个永磁体;一号定子绕组,套设在内转子外,与内转子同轴设置,包括一号环套和均布在一号环套内周面上的多个线圈绕组,一号环套固定在壳体上,一号定子绕组的线圈绕组与内转子的永磁体组成相互磁耦合的第一耦合组;二号定子绕组,与一号定子绕组同轴设置,包括二号环套和均布在二号环套外周面上的多个线圈绕组,二号环套固定在壳体上;外转子,止转装配在输出轴上,与输出轴固定连接,外转子套在二号定子绕组外,包括圆板和环筒,圆板的远离输出轴的一侧侧面上具有用于与离合片接触的摩擦部,环筒的内周面均布有多个永磁体,外转子的永磁体与二号定子绕组的线圈绕组组成相互耦合的第二耦合组;第一耦合组和第二耦合组的磁极数量不同以实现变距;
控制器,分别与一号定子绕组和二号定子绕组电连接,控制器还用于与电池组连接。
[0007]进一步地,二号定子绕组套在一号定子绕组外,多功能电磁变矩器还包括设置在一号定子绕组和二号定子绕组之间的屏蔽罩,屏蔽罩固定在壳体上。
[0008]进一步地,屏蔽罩为圆桶状。
[0009]进一步地,一号定子绕组和二号定子绕组分别位于圆板的两侧。
[0010]进一步地,控制器包括控制一号定子绕组的一号绕组控制器、控制二号定子绕组的二号绕组控制器以及实现一号绕组控制器与二号绕组控制器之间协同控制的耦合控制器,还包括总控制器。
[0011]本专利技术的混动系统的技术方案如下:混动系统包括电池组、控制器、发动机、变速箱和电磁变矩器,电磁变矩器包括壳体;输入轴,用于与发动机传动连接;输出轴,用于与变速箱传动连接,与输入轴同轴设置;离合片,固定在输入轴的远离发动机的一端,可相对于壳体轴向移动以实现离合功能;内转子,止转装配在输入轴上,与输入轴周向止转配合,内转子的外周面上均布有多个永磁体;一号定子绕组,套设在内转子外,与内转子同轴设置,包括一号环套和均布在一号环套内周面上的多个线圈绕组,一号环套固定在壳体上,一号定子绕组的线圈绕组与内转子的永磁体组成相互磁耦合的第一耦合组;二号定子绕组,与一号定子绕组同轴设置,包括二号环套和均布在二号环套外周面上的多个线圈绕组,二号环套固定在壳体上;外转子,止转装配在输出轴上,与输出轴固定连接,外转子套在二号定子绕组外,包括圆板和环筒,圆板的远离输出轴的一侧侧面上具有用于与离合片接触的摩擦部,环筒的内周面均布有多个永磁体,外转子的永磁体与二号定子绕组的线圈绕组组成相互耦合的第二耦合组;第一耦合组和第二耦合组的磁极数量不同以实现变距;控制器,分别与一号定子绕组和二号定子绕组电连接,控制器还用于与电池组连接。
[0012]进一步地,二号定子绕组套在一号定子绕组外,多功能电磁变矩器还包括设置在一号定子绕组和二号定子绕组之间的屏蔽罩,屏蔽罩固定在壳体上。
[0013]进一步地,屏蔽罩为圆桶状。
[0014]进一步地,一号定子绕组和二号定子绕组分别位于圆板的两侧。
[0015]进一步地,控制器包括控制一号定子绕组的一号绕组控制器、控制二号定子绕组的二号绕组控制器以及实现一号绕组控制器与二号绕组控制器之间协同控制的耦合控制器,还包括总控制器。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电磁变矩器及对应的混动系统在使用时,通过控制器的控制,可以在不同工况下实现多种不同的功能,如:通过两个耦合组的传递,由于两个耦合组的极数不同,传递的扭矩也不同,可替代传统液力变矩器实现变距功能;离合片的轴
向移动可与外转子的摩擦部实现离合器的功能;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转动可以分别为对应的定子绕组产生电能,实现发电的功能;单独给一号定子绕组供电可以带动输入轴转动,实现起动机的功能;两个定子绕组中的至少一个供电时可以带动对应的内转子或外转子转动,配合发动机的输出,实现强混和两种弱混的功能;通过控制器对两个定子绕组和离合器的控制,可以实现同步器的功能;车辆制动时,可以利用外转子或内转子的转动为对应的定子绕组产生电流,实现制动能量回收的功能;单独给二号定子绕组供电时可带动输出轴单独转动,实现纯电动的功能;可见。功能繁多,而且其结构简单,零部件少、质量轻、体积小、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电磁变矩器的实施例1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图1的爆炸图(示意出控制电路);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电磁变矩器的实施例2的剖视图;图中:1

输入轴,2

壳体,3

内转子,4

永磁体,5

一号定子绕组,6

线圈,7

屏蔽罩,8

二号定子绕组,9

离合片,10

外转子,11

输出轴,12

一号绕组控制器,13

二号绕组控制器,14

耦合控制器,15

电池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19]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功能电磁变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输入轴,用于与发动机传动连接;输出轴,用于与变速箱传动连接,与输入轴同轴设置;离合片,固定在输入轴的远离发动机的一端,可相对于壳体轴向移动以实现离合功能;内转子,止转装配在输入轴上,与输入轴周向止转配合,内转子的外周面上均布有多个永磁体;一号定子绕组,套设在内转子外,与内转子同轴设置,包括一号环套和均布在一号环套内周面上的多个线圈绕组,一号环套固定在壳体上,一号定子绕组的线圈绕组与内转子的永磁体组成相互磁耦合的第一耦合组;二号定子绕组,与一号定子绕组同轴设置,包括二号环套和均布在二号环套外周面上的多个线圈绕组,二号环套固定在壳体上;外转子,止转装配在输出轴上,与输出轴固定连接,外转子套在二号定子绕组外,包括圆板和环筒,圆板的远离输出轴的一侧侧面上具有用于与离合片接触的摩擦部,环筒的内周面均布有多个永磁体,外转子的永磁体与二号定子绕组的线圈绕组组成相互耦合的第二耦合组;第一耦合组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蓉蓉
申请(专利权)人:张乃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