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型变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5426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型变换装置,包括基座、挡光件和驱动器,所述基座设有可供光束通过的光束通道,所述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挡光件相对于所述基座运动以调整对光束的遮挡程度;所述挡光件包括塑料制成的主体以及覆盖到所述主体表面的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表面的第一隔热层以及设置到所述第一隔热层上的第二隔热层。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挡光件采用塑料主体利于复杂形状的成型,同时挡光件表面的隔热层,可耐高温,并能获得较高的反射率,提高光型变换的效果。提高光型变换的效果。提高光型变换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型变换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车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对车灯的光型进行变换的光型变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照明灯是汽车夜间行使的重要装置,通常,亮度越高就能提供更佳的照明效果。然而,在实际的道路交通环境下,当两辆相向行驶的汽车交会时,前照灯的强光会造成对向车辆的驾驶员的眩目而有发生交通事故的危险。目前主要采取的解决方式是通过挡光件对汽车的前照灯进行光型变换。目前的遮光板大多使用金属材料,金属材料不利于复杂形状的成型,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降低光型变换装置的成本。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光型变换装置,包括基座、挡光件和驱动器,所述基座设有可供光束通过的光束通道,所述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挡光件相对于所述基座运动以调整对光束的遮挡程度;所述挡光件包括塑料制成的主体以及覆盖到所述主体的表面的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的表面的第一隔热层以及设置到所述第一隔热层上的第二隔热层。
[000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热层为含铜隔热层,所述第二隔热层为含镍隔热层或含铬隔热层。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层还包括第三隔热层,所述第一隔热层、第二隔热层、第三隔热层依次设置。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热层为含铜隔热层,所述第二隔热层为含镍隔热层,所述第三隔热层为含铬隔热层。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含铜隔热层的厚度为21至39微米,所述含镍隔热层的厚度为11至19微米,所述含铬隔热层的厚度为2至4微米。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层的厚度在17

59微米之间。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架和活动件,所述活动件可转动或可移动地安装到所述支架;所述挡光件安装到所述活动件且随着所述活动件一起运动;所述驱动器安装到所述支架用于驱动所述活动件,所述支架、驱动器和活动件位于所述基座的远离光束的一侧;所述活动件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挡光件的连接座;沿光束的发射方向,所述连接座位于所述基座与所述支架之间。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为板状,具有镂空作为所述光束通道;所述挡光件为扁平状,可在所述驱动器的驱动下局部地遮盖所述镂空。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镂空的一部分边沿被弯折形成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用于限定所述挡光件的转动角度。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光件包括狭长型的片状主体,所述片状主体上设置加强部以提高强度,所述加强部突出于所述片状主体的一个表面,并沿着所述片状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片状主体的两个表面在对应于所述安装部的位置分别内凹和外突,所述外突的区域形成所述加强部。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片状主体的第一端一体形成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片状主体基本上共面且与所述片状主体形成弯折部,所述连接部用于将所述挡光件安装到所述活动件。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设有镂空的卡槽和卡位,所述卡位形成在所述连接部的边沿。
[0017]实施本技术,挡光件采用塑料主体利于复杂形状的成型,同时挡光件表面的隔热层,可耐高温,并能获得较高的反射率,提高光型变换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型变换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所示光型变换装置使用的基座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3是图1所示光型变换装置移除基座后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4是图1所示光型变换装置移除基座及挡光件后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5是图1所示光型变换装置使用的挡光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6是图1所示光型变换装置使用的驱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7是图6所示驱动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0025]图8是图5所示挡光件的截面示意图;
[0026]图9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型变换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8]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光型变换装置100包括基座80、安装到基座80的支架10、安装到支架10的驱动器20、可转动地安装到支架10的活动件30以及安装到活动件30的挡光件70。基座80设有镂空区作为光束通道81,以供光束穿过。驱动器20用于驱动活动件30相对对于支架10级基座80运动,挡光件70随着活动件30一起运动从而调整对镂空区域的遮盖程度,以调整对光束的遮挡程度。在图1所示的情况下,光束发射方向为从纸面朝外射出,即,穿过光束通道81射向阅读者。支架10、驱动器20和活动件30位于基座80的远离光束的一侧,且收容在被基座80遮挡的区域内。如此,光束的大部分热量被基座80遮挡着,不会直射到支架10、驱动器20和活动件30,从而有效地减少了支架10、驱动器20和活动件30的受热,从而降低了支架10、驱动器20和活动件30的耐高温要求,降低了成本。
[0029]本实施例中,基座80为板状,优选耐高温的隔热板。因为光束的位置相对于支架10保持不变,因此,在挡光件70相对于支架10转动的情况下,光束的被遮挡情况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光型的切换。在替换的实施例中,挡光件70运动方式是相对于支架10移动,该种设置也能改变光束的被遮挡情况,从而实现光型的切换。
[0030]优选地,驱动器20位于支架10的一侧,且驱动器20与支架10沿着垂直于光束的方向排列,以减小光型变换装置100的沿光束方向的尺寸。
[0031]请参考图1至图7,活动件30可转动地安装到支架10。活动件30设有连接座34。挡光件70的第一端固定安装到连接座34,从而可随着活动件30相对于支架10转动。本实施例中,活动件30的耐热性能比支架10更高;并且,沿光束的发射方向,活动件30的连接座34位于基座80与支架10之间,从而减少基座80对支架10的热量传导和辐射。因此,支架10的耐高温性能可以比活动件30略低一些,从而降低了光型变换装置的成本。
[0032]本实施例中,活动件30是由PPS(聚苯硫醚)

PTFE(聚四氟乙烯)

GF30%(玻璃纤维含量30%)材料注塑成型的一件式整体,支架10是PPA(高性能尼龙)

GF35%(玻璃纤维含量35%)材料注塑成型的一件式整体。
[0033]基座80设有安装位83与支架10连接。本实施例中,安装位83为安装孔,而支架10的对应位置设有连接销13,以与安装孔进行配合连接。为进一步降低对支架10的热量传导何辐射,安装位83位于基座80的边缘或者远离光束通道81的位置。
[0034]活动件30受驱动器20驱动而转动时,挡光件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型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挡光件和驱动器,所述基座设有可供光束通过的光束通道,所述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挡光件相对于所述基座运动以调整对光束的遮挡程度;所述挡光件包括塑料制成的主体以及覆盖到所述主体的表面的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的表面的第一隔热层以及设置到所述第一隔热层上的第二隔热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型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层为含铜隔热层,所述第二隔热层为含镍隔热层或含铬隔热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型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还包括第三隔热层,所述第一隔热层、第二隔热层、第三隔热层依次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型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层为含铜隔热层,所述第二隔热层为含镍隔热层,所述第三隔热层为含铬隔热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型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铜隔热层的厚度为21至39微米,所述含镍隔热层的厚度为11至19微米,所述含铬隔热层的厚度为2至4微米。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型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的厚度在17

59微米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型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和活动件,所述活动件可转动或可移动地安装到所述支架;所述挡光件安装到所述活动件且随着所述活动件一起运动;所述驱动器安装到所述支架用于驱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博强
申请(专利权)人:艾默林汽车活动组件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