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阵列、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2751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源阵列,其包括至少一光源带,该光源带包括多个光源单元,每一光源单元包括一第一色光发光二极管、二第二色光发光二极管及二第三色光发光二极管,并且每一光源单元的二第二色光发光二极管及二第三色光发光二极管位于该第一色光发光二极管的两侧,该光源带中,任二相邻的发光二极管为不同色光的发光二极管。该光源阵列的光源带中无同种色光的发光二极管相邻从而混光较均匀。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采用上述光源阵列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源阵列和采用该光源阵列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按照其光源所在位置可分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和侧光式背光模组。一种现有技术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如图1及图2所示,该背光模组1包括一扩散板12及位于该扩散板12一侧的一光源阵列13。该光源阵列13包括由多个发光二极管构成的多行光源带14。每一行光源带14包括多个光源单元16。每一光源单元16包括一蓝光发光二极管161、二绿光发光二极管163及二红光发光二极管165。该蓝光发光二极管161位于该二绿光发光二极管163之间,并且该蓝光发光二极管161及该二绿光发光二极管163位于该二红光发光二极管165之间。每一行光源带14中,有红光发光二极管163并行在一起。并且该光源阵列13中,每一行都是同种色光的发光二极管。由于一蓝光发光二极管161的发光强度大于一绿光发光二极管163或一红光发光二极管165的发光强度,因此,采用一蓝光发光二极管161、二绿光发光二极管163及二红光发光二极管165作为一光源单元16,并且该蓝光发光二极管161位于该光源单元16的中间位置,可以达到较佳的混光效果,以获得较佳的纯白光。然而,同一行光源带14中,有红光发光二极管165并列在一起,从而造成混光不均的现象。并且该光源阵列13中,每一列皆为同种色光的发光二极管,因此形成多条不同颜色的条纹,进一步造成混光不均的现象。从而,采用该背光模组1的液晶显示器将降低其画面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光源阵列混光不均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混光均匀的光源阵列。还有必要提供采用该光源阵列的背光模组。也有必要提供采用上述光源阵列的液晶显示器。一种光源阵列,其包括至少一光源带,该光源带包括多个光源单元,每一光源单元包括一第一色光发光二极管、二第二色光发光二极管及二第三色光发光二极管,且每一光源单元的二第二色光发光二极管及二第三色光发光二极管位于该第一色光发光二极管的两侧,该光源带中,任二相邻的发光二极管为不同色光的发光二极管。作为上述光源阵列的改进,该第一色光发光二极管为蓝光发光二极管,该第二色光发光二极管为红光发光二极管或绿光发光二极管,该第三色光发光二极管为绿光发光二极管或为红光发光二极管。一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元件及相邻该导光元件设置的一光源阵列,该光源阵列包括至少一光源带,该光源带包括多个光源单元,每一光源单元包括一第一色光发光二极管、二第二色光发光二极管及二第三色光发光二极管,并且每一光源单元的二第二色光发光二极管及二第三色光发光二极管位于该第一色光发光二极管的两侧,该光源带中,任二相邻的发光二极管为不同色光的发光二极管。作为上述背光模组的改进,该第一色光发光二极管为蓝光发光二极管,该第二色光发光二极管为红光发光二极管或绿光发光二极管,该第三色光发光二极管为绿光发光二极管或为红光发光二极管。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包括一液晶面板及设置于该液晶面板一侧的一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一光源阵列,该光源阵列包括至少一光源带,该光源带包括多个光源单元,每一光源单元包括一第一色光发光二极管、二第二色光发光二极管及二第三色光发光二极管,并且每一光源单元的二第二色光发光二极管及二第三色光发光二极管位于该第一色光发光二极管的两侧,该光源带中,任两相邻的发光二极管为不同色光的发光二极管。作为上述液晶显示器的改进,该第一色光发光二极管为蓝光发光二极管,该第二色光发光二极管为红光发光二极管或绿光发光二极管,该第三色光发光二极管为绿光发光二极管或红光发光二极管。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光源阵列的光源带中,每一光源单元包括一蓝光发光二极管、二红光发光二极管及二绿光发光二极管,该蓝光发光二极管位于该光源单元的中间位置,并且该光源带中无同种色光的发光二极管相邻,从而该光源阵列可提供混光均匀的光线。因此该光源阵列运用于背光模组可提供一混色均匀的面光源,并且该光源阵列运用于液晶显示器可提供较好的画面品质。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一背光模组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的光源带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的背光模组的光源带的平面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四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五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是本专利技术薄膜晶体管基板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所揭示的结构示意图。该薄膜晶体管基板200包括一绝缘基底201、设置在该绝缘基底201上的一栅极212和一公共线213、设置在该栅极212和公共线213上的一栅极绝缘层203、依序设置在该栅极绝缘层203上的一半导体层图案215和一源极217与漏极218,设置在该半导体层图案215及源极217上的一钝化层图案219及一设置在漏极218与栅极绝缘层203上的像素电极214。如图3所示,一种液晶显示器200包括一液晶面板210及设置于该液晶面板210一侧的一背光模组230。该背光模组230如以下实施方式所示。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的第一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该背光模组3为侧光式背光模组,其包括一用于传输光线的导光元件及一光源阵列(未标示)。该导光元件为导光板31。该导光板31包括一入光面311、一与该入光面311相接的出光面313及一与该出光面313相对设置的底面(图未示)。该光源阵列相对该入光面311设置。该光源阵列包括由多个发光二极管组成的一行光源带33。该光源带33包括一第一光源单元35及一第二光源单元37。该第一光源单元35包括一第一色光发光二极管351、二第二色光发光二极管353及二第三色光发光二极管355。该第一色光发光二极管351位于该二第二色光发光二极管353之间,并且该第一色光发光二极管351与该二第二色光发光二极管353位于该二第三色光发光二极管355之间。该第二光源单元37包括一第一色光发光二极管371、二第二色光发光二极管373及二第三色光发光二极管375。该第一色光发光二极管371位于该二第三色光发光二极管375的间,并且该第一色光发光二极管371与该二第三色光发光二极管375位于该二第二色光发光二极管373的间。该第一色光发光二极管351、371为蓝光发光二极管,该第二色光发光二极管353、373为红光发光二极管,该第三色光发光二极管355、375为绿光发光二极管。如上所述,该光源带33的第一光源单元35与该第二光源单元37皆包括一蓝光发光二极管、二红光发光二极管及二绿光发光二极管,每一光源单元35、37的蓝光发光二极管均位于中间位置,并且该光源带33中无发同种色光的发光二极管相邻,从而该光源带33混成的白光较现有技术混成的白光均匀,进而采用该背光模组3的液晶显示器画面品质较好。上述光源阵列的第二色光发光二极管353、375亦可为绿光发光二极管,同时该第三色光发光二极管355、375为红光发光二极管。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的第二实施方式如图5及图6所示,该背光模组4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元件41及位于该导光元件41一侧的光源矩阵42。该导光元件41为扩散板。该光源矩阵42包括由多个发光二极管构成的多行光源带43。每一光源带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源阵列,其包括至少一光源带,该光源带包括多个光源单元,每一光源单元包括一第一色光发光二极管、二第二色光发光二极管及二第三色光发光二极管,并且每一光源单元的二第二色光发光二极管及二第三色光发光二极管位于该第一色光发光二极管的两侧,该光源带中,其特征在于:任二相邻的发光二极管为不同色光的发光二极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源阵列,其包括至少一光源带,该光源带包括多个光源单元,每一光源单元包括一第一色光发光二极管、二第二色光发光二极管及二第三色光发光二极管,并且每一光源单元的二第二色光发光二极管及二第三色光发光二极管位于该第一色光发光二极管的两侧,该光源带中,其特征在于任二相邻的发光二极管为不同色光的发光二极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阵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色光发光二极管是蓝光发光二极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阵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色光发光二极管是红光发光二极管,该第三色光发光二极管是绿光发光二极管。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阵列,其特征在于该光源阵列包括多行光源带,该光源阵列中,在垂直该光源带的方向,无同种色光的发光二极管相邻。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阵列,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光源带中任三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坤宪石安童建凡张立均
申请(专利权)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