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3182746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镍锰铝氢氧化物、氢氧化锂、锆源混合后进行一次煅烧,得到正极材料基体;S2,将正极材料基体、钽源和聚苯胺混合后进行二次煅烧,得到正极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钽源和聚苯胺,能够在二次煅烧过程中在一次煅烧后的正极材料基体表面共同形成均匀的保护层,且该保护层得以均匀地包覆在正极材料基体表面,从而有效地抑制活性物质与电解液接触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而促使电池的循环性能及容量均得到大幅度改善。循环性能及容量均得到大幅度改善。循环性能及容量均得到大幅度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锂离子电池在手机、电脑、汽车、储能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对电池的安全性、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能的需求越来越高。这种电池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正极和负极中的锂离子在嵌入与脱嵌时化学电位的变化而产生电能的锂二次电池(LIBs)。而正极材料对LIBs的性能有直接主导的作用,因此许多研究人员致力于实现容量大、充电/放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的可进行锂离子可逆的嵌入与脱嵌的正极材料。
[0003]超高镍无钴单晶正极材料被认为是最具有开发前景的正极材料,研究表明其容量高,但是循环稳定性较差,材料导电性较低。目前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行表面包覆是最有效的改性方法之一,但是,现有技术中,在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行表面包覆时,存在包覆工艺复杂,包覆不均匀,从而导致正极材料容易和电解液接触发生副反应,进而导致材料导电性及循环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以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行表面包覆时,存在的包覆工艺复杂,包覆不均匀,从而导致材料导电性及循环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镍锰铝氢氧化物、氢氧化锂、锆源混合后进行一次煅烧,得到正极材料基体;S2,将正极材料基体、钽源和聚苯胺混合后进行二次煅烧,得到正极材料。
[0006]进一步地,钽源与正极材料基体的重量比为(0.001~0.003):1。
[0007]进一步地,聚苯胺与正极材料基体的重量比为(0.001~0.003):1。
[0008]进一步地,一次煅烧过程中,煅烧温度为650~750℃、煅烧时间为6~10h。
[0009]进一步地,二次煅烧过程中,煅烧温度为250~350℃、煅烧时间为3~8h。
[0010]进一步地,钽源为五氧化二钽;优选地,锆源为氧化锆和/或氢氧化锆。
[0011]进一步地,氢氧化锂中的锂元素与镍锰铝氢氧化物中的镍元素、锰元素、铝元素的总摩尔数之比为(1~1.05):1;优选地,锆源与镍锰铝氢氧化物的重量比为(0.001~0.002):1。
[0012]进一步地,步骤S2中,将正极材料基体、钽源和聚苯胺采用湿法混合;优选地,在湿法混合后,对湿法混合后物料进行干燥处理后,再进行二次煅烧;优选地,干燥处理的温度为80~120℃、时间为5~10h。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正极材料,正极材料由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备
得到。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材料,正极材料由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0015]本专利技术利用钽源和聚苯胺,以在二次煅烧过程中在上述一次煅烧后的正极材料基体表面共同形成一层均匀的保护层,且这层保护层得以均匀地包覆在正极材料基体表面,从而有效地抑制活性物质与电解液接触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而促使电池的循环性能及容量均得到大幅度改善。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正极材料的充放电曲线图;
[0018]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对比例1中正极材料的充放电曲线图;
[0019]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及对比例1中正极材料的循环保持率图;
[0020]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正极材料的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2]正如
技术介绍
部分提到的,现有技术中在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行表面包覆时,存在包覆工艺复杂,包覆不均匀,从而导致材料导电性及循环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镍锰铝氢氧化物、氢氧化锂、锆源混合后进行一次煅烧,得到正极材料基体;S2,将正极材料基体、钽源和聚苯胺混合后进行二次煅烧,得到正极材料。
[0023]本专利技术利用钽源和聚苯胺,以在二次煅烧过程中在上述一次煅烧后的正极材料基体表面共同形成一层均匀的保护层,且这层保护层得以均匀地包覆在正极材料基体表面,从而有效地抑制活性物质与电解液接触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而促使电池的循环性能及容量均得到大幅度改善。
[0024]具体地,钽源可以和上述一次煅烧后的正极材料基体表面的残碱发生反应,从而可以和聚苯胺共同包覆在正极材料基体表面,有效地抑制活性物质与电解液接触产生不良反应,促使电池的循环性能得到明显改善。聚苯胺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提高材料的电子导电性。二者共同包覆,可以协同提高电池的容量和循环稳定性能。此外,本专利技术在制备基体材料的步骤中,额外加入锆源,其可以在煅烧过程中掺杂进入主体材料晶格中,从而提高材料的电导率、导电性及电阻电导率。
[0025]而且,本专利技术上述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周期短、易合成,且该过程中避免了大量水洗工艺,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强材料的结构稳定性,提高材料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0026]优选地,钽源与正极材料基体的重量比为(0.001~0.003):1。基于此,钽源可以尽可能更多地和上述一次煅烧后的正极材料基体表面的残碱发生反应,从而可以和聚苯胺共同包覆在正极材料基体表面,从而形成更均匀的包覆层,有利于进一步抑制活性物质与电
解液接触产生不良反应,促使电池的循环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钽源与正极材料基体的重量比可以为0.002:1、0.001:1及0.003:1,更优选为0.002:1。
[0027]为了进一步平衡电池的上述优异结构性能及高容量,优选聚苯胺与正极材料基体的重量比为(0.001~0.003):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聚苯胺与正极材料基体的重量比可以为0.002:1、0.001:1及0.003:1,更优选为0.002:1。
[0028]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一次煅烧过程中,煅烧温度为650~750℃、煅烧时间为6~10h。基于此,基体材料的晶格结构更稳定,锆源的掺杂过程更平稳及均匀,从而使得材料的导电性能更佳,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二次煅烧所得正极材料的整体性能。
[0029]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二次煅烧过程中,煅烧温度为250~350℃、煅烧时间为3~8h。基于此,钽源和聚苯胺的共同包覆过程更稳定,从而能够在基体材料表面形成更均匀,结合更好的包覆层,以便进一步改善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并提高电池容量。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二次煅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镍锰铝氢氧化物、氢氧化锂、锆源混合后进行一次煅烧,得到正极材料基体;S2,将所述正极材料基体、钽源和聚苯胺混合后进行二次煅烧,得到所述正极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钽源与所述正极材料基体的重量比为(0.001~0.003):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苯胺与所述正极材料基体的重量比为(0.001~0.003):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煅烧过程中,煅烧温度为650~750℃、煅烧时间为6~10h。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煅烧过程中,煅烧温度为250~350℃、煅烧时间为3~8h。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壮张树涛李子郯白艳王亚州马加力杨红新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