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82466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薄膜晶体管,其包括一基底、一源极、一漏极、一通道区域、一栅极绝缘层、一钝化层及一栅极,该源极、漏极及通道区域形成于该基底上且位于同一层,该通道区域位于该源极及漏极之间,该栅极绝缘层形成于该通道区域上,该钝化层形成于该源极、漏极及通道区域上,且位于该栅极绝缘层两侧,该钝化层介电常数小于栅极绝缘层介电常数,该栅极形成于该栅极绝缘层及部分钝化层上,且与该通道区域对应。该薄膜晶体管漏电流较小、可靠性高。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该薄膜晶体管之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在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当中,显示区的透光度取决于液晶层上下电极之间的电压差。当薄膜晶体管打开将信号线电压写至液晶之后,立即将薄膜晶体管关闭,将电荷保持在液晶电容上,此时所储存的电荷若有漏失,即会造成液晶电压的改变,直到新的电压再次写入之前,此电压的改变不能使受影响的亮度变化量超过一个灰阶,否则可能导致画质异常。造成电荷漏失的原因,包括液晶本身和TFT的漏电流。故,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流大小会影响到薄膜晶体管关闭状态下的电信号精确度。请参阅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薄膜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该薄膜晶体管100包括一基底101、一位于该基底101上且位于同一层的通道区域113、源极114及漏极115、一设置在该通道区域113、源极114及漏极115上的栅极绝缘层104、在该栅极绝缘层104上且对应于该通道区域113设置的一栅极105、一形成于该栅极105与栅极绝缘层104上的钝化层106、该钝化层106与栅极绝缘层104上形成有三接触孔(未标示)及对应该三接触孔形成的金属层图案107。其中,该栅极绝缘层104是单纯的采用业界常用的氧化硅SiOx材质构成,其介电常数约为3.9。请一并参阅图2,是上述薄膜晶体管100制造方法之流程图,该薄膜晶体管100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0提供一玻璃基底101;步骤S11形成漏极、源极及通道区域在该玻璃基底101上沉积非晶硅层,并使其结晶成多晶硅薄膜,掺杂多晶硅,形成P型半导体层,在该P型半导体层上的一部分涂布光阻剂,后由光阻剂做为遮蔽,在该P型半导体层内进行重掺杂五价离子,形成一通道区域113、一源极114及一漏极115;步骤S12形成栅极绝缘层在该通道区域113、源极114及漏极115上沉积氧化硅SiOx薄膜,形成栅极绝缘层104;步骤S13形成栅极图案在该栅极绝缘层104上形成栅极105图案;步骤S14形成钝化层及接触孔在该栅极绝缘层104与栅极105上形成钝化层106,依序对该钝化层106与栅极绝缘层104进行蚀刻形成接触孔;步骤S15形成金属层图案形成金属层图案107,该金属层图案107通过该接触孔与该栅极105、源极114和漏极115部分区域欧姆接触(ohmic contact)。但是,现有技术薄膜晶体管100中,栅极105和通道区域113之间的介电质,即栅极绝缘层104是单纯的采用业界常用的氧化硅SiOx材质构成,其介电常数约为3.9,可以看的出,该绝缘层104的绝缘性有限,因此该薄膜晶体管100会存在漏电流,特别当薄膜晶体管100为关闭状态时,该漏电流会影响电信号的精确性,减低薄膜晶体管100的可靠性,从而影响显示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漏电流较大及可靠性低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漏电流较小,且可以提高可靠性的薄膜晶体管。还有必要提供上述薄膜晶体管的制造方法。一种薄膜晶体管,其包括一基底、一源极、一漏极、一通道区域、一栅极绝缘层、一钝化层及一栅极,该源极、漏极及通道区域形成在该基底上且位于同一层,该通道区域位于该源极及漏极之间,该栅极绝缘层形成在该通道区域上,该钝化层形成在该源极、漏极及通道区域上,且位于该栅极绝缘层两侧,该钝化层介电常数小于栅极绝缘层介电常数,该栅极形成在该栅极绝缘层及部分钝化层上,且与该通道区域对应。一种薄膜晶体管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基底,其上形成一半导体层;在该半导体层上沉积氧化硅形成栅极绝缘层;该栅极绝缘层上形成具预定图案的栅极;以该栅极为遮蔽,湿蚀刻该栅极绝缘层,使部分栅极绝缘层余留在该栅极下方,同时该栅极两端下方分别形成一缺口;利用栅极当作屏蔽,在半导体层内进行重掺杂,形成漏极及源极;在该栅极、漏极、源极上及该二缺口内旋涂一钝化层,该钝化层介电常数小于栅极绝缘层介电常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薄膜晶体管将介电常数小于栅极绝缘层介电常数材质,旋涂在栅极下方两端,使栅极两端下方的等效栅极绝缘层厚度较厚,因此该栅极两端下方的电阻较大,当栅极电压不变时,邻近源极及漏极的通道区域两端的电场较弱,进而减少晶体管的漏电流和提升晶体管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薄膜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现有技术薄膜晶体管制造方法流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薄膜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薄膜晶体管制造方法流程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薄膜晶体管制造方法的形成P型半导体层与栅极绝缘层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薄膜晶体管制造方法的沉积栅极金属层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薄膜晶体管制造方法的形成栅极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薄膜晶体管制造方法的蚀刻栅极绝缘层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薄膜晶体管制造方法的重掺杂形成源极及漏极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薄膜晶体管制造方法的形成钝化层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薄膜晶体管制造方法的形成接触孔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薄膜晶体管制造方法的形成金属层图案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是本专利技术薄膜晶体管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所揭示的结构示意图。该薄膜晶体管200包括绝缘基底201、设置在该绝缘基底201上且位于同一层的通道区域212、源极215及漏极216、依序设置在该通道区域212上的栅极绝缘层203与栅极214、设置在该通道区域212、源极215、漏极216与栅极214上的钝化层206及一设置在该钝化层206上的金属层图案207,其中,该钝化层206上设置有三接触孔(未标示),该金属层图案207通过该三接触孔与栅极214、源极215和漏极216的部分区域欧姆接触,该通道区域212长度与该栅极214的长度一致,该栅极绝缘层203相较于该栅极214两端分别向内缩进一部分,即该栅极214两端下方分别具有一缺口(未标示),该钝化层206也延及该栅极214两端下方的二缺口。请一并参阅图4,是本专利技术薄膜晶体管200制造方法一较佳实施方式的流程图。该薄膜晶体管200的制造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S20形成P型半导体层与栅极绝缘层请参阅图5,提供一基底201,该基底201为透明基底,且不可绕性,其材质为玻璃,在该玻璃基底上沉积非晶硅层,并用雷射退火结晶法使其结晶成多晶硅薄膜,在该多晶硅薄膜内掺杂三价离子,形成P型半导体层202,后在该P型半导体层202上沉积氧化硅SiOx,形成栅极绝缘层203。其中,该氧化硅SiOx材质介电常数约为3.9。步骤S21形成栅极图案请一并参阅图6,在该栅极绝缘层203上依序形成一栅极金属层204及一第一光阻层240,以第一道光罩的图案对该第一光阻层240进行曝光显影,从而形成一预定光阻图案243,再对该栅极金属层204进行干蚀刻,进而形成一栅极214图案(如图7所示)。步骤S22形成栅极绝缘层图案请一并参阅图8,移除该光阻图案243,并以该栅极214当屏蔽,湿蚀刻该栅极绝缘层203,由于湿蚀刻为一种等向性(isotropic)蚀刻,因此栅极绝缘层203除了会被向下蚀刻之外,也会发生侧向蚀刻,使栅极214两端下方的栅极绝缘层203部分区域也被蚀刻分别产生一缺口213。步骤S23重掺杂形成通道区域、源极及漏极请一并参阅图9,利用栅极214当作屏蔽,在部分P型半导体层202内进行重掺杂五价离子,形成源极215及漏极216。该利用栅极遮住的部分为通道区域212。步骤S24形成钝化层,并蚀刻形成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膜晶体管,其包括一基底、一源极、一漏极、一通道区域、一栅极绝缘层、一钝化层、一栅极及一金属层图案,该源极、漏极及通道区域形成在该基底上且位于同一层,该通道区域位于该源极及漏极之间,该栅极绝缘层形成在该通道区域上,该钝化层形成在该源极、漏极及通道区域上,且位于该栅极绝缘层两侧,该钝化层包括多个接触孔,该金属层图案设置在该钝化层上,且通过该多个接触孔与该源极、漏极及栅极欧姆接触,其特征在于:该钝化层介电常数小于栅极绝缘层介电常数,该栅极形成在该栅极绝缘层及部分钝化层上,且与该通道区域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晶体管,其包括一基底、一源极、一漏极、一通道区域、一栅极绝缘层、一钝化层、一栅极及一金属层图案,该源极、漏极及通道区域形成在该基底上且位于同一层,该通道区域位于该源极及漏极之间,该栅极绝缘层形成在该通道区域上,该钝化层形成在该源极、漏极及通道区域上,且位于该栅极绝缘层两侧,该钝化层包括多个接触孔,该金属层图案设置在该钝化层上,且通过该多个接触孔与该源极、漏极及栅极欧姆接触,其特征在于该钝化层介电常数小于栅极绝缘层介电常数,该栅极形成在该栅极绝缘层及部分钝化层上,且与该通道区域对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该栅极绝缘层材质为氧化硅材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该钝化层材质为氨氧氮化物、硅氧碳氢化合物、多孔聚硅氨烷、苯丙环丁稀、氟化亚芳香醚、芳香族碳氢化合物、黑钻石、有机硅烷高分子、聚亚芳香醚或类金刚石的一种或多种。4.如权利要求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该栅极绝缘层相较于栅极两端分别向内缩进一部份,在该栅极下方两端形成二缺口。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硕廷
申请(专利权)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