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压缩比发动机的控制轴、可变压缩比发动机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9939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变压缩比发动机的控制轴、可变压缩比发动机及汽车,包括控制轴主体、力矩补偿弹簧,力矩补偿弹簧的一端定位于控制轴主体上,另一端用于定位于气缸体上;力矩补偿弹簧用于在发动机从低压缩比状态切换至高压缩比状态的过程中,为控制轴主体补偿驱动力矩。通过力矩补偿弹簧补偿吸收控制轴反向旋转时的驱动力矩,使并在发动机从低压缩比状态切换至高压缩比状态的过程中进行释放,以使控制轴快速正向旋转;发动机从高压缩比状态切换至低压缩比状态的过程中,来自活塞的驱动力矩足以带动控制轴快速反向旋转;从而通过力矩补偿弹簧对控制轴正向旋转的驱动力矩进行补偿,即可保证控制轴在正向和反向都具有较高的转动响应性,从而提高压缩比切换的响应性,结构简单。结构简单。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变压缩比发动机的控制轴、可变压缩比发动机及汽车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传动领域,特别是涉及可变压缩比发动机的控制轴、可变压缩比发动机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可变压缩比技术是发动机革命性技术,在发动机中低负荷采用高压缩比能够提高发动机热效率,降低油耗,在高负荷采用低压缩比能够提高发动机功率和扭矩,满足动力性要求。目前多连杆结构形式的可变压缩比发动机已经量产,多连杆形式的可变压缩比方案布局众多,其中驱动压缩比切换的零部件主要为电机,中间再增加谐波减速器,保证驱动多连杆时不至于转速过高。该方案增加电机和谐波减速器,对发动机空间的需求高,同时增加了非常高的成本。增大驱动压缩比切换的零部件的输出功率来带动控制轴快速旋转并稳定控制轴的状态,以提高发动机的压缩比切换响应性,会导致压缩比切换过程能耗高以及带来稳定性问题,减小驱动压缩比切换的零部件的输出功率可能降低能耗,但由于驱动力矩不足,发动机的压缩比切换响应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压缩比切换过程驱动力矩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变压缩比发动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压缩比发动机的控制轴,包括控制轴主体,所述控制轴主体包括主轴颈、轴颈臂和偏心轴颈,在所述控制轴的轴向上所述主轴颈和所述偏心轴颈交替设置,任意相邻的所述主轴颈与所述偏心轴颈之间设有一个所述轴颈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力矩补偿弹簧,所述力矩补偿弹簧的一端定位于所述控制轴主体上,另一端用于定位于气缸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压缩比发动机的控制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力矩补偿弹簧为涡卷弹簧,所述涡卷弹簧具有自由内端和自由外端,所述自由内端定位于所述控制轴主体的轴端,所述自由外端用于定位于所述气缸体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压缩比发动机的控制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轴主体还包括位于其端部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设有定位凸台,所述自由内端卡在所述定位凸台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压缩比发动机的控制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台为弧形凸台,所述弧形凸台与所述控制轴主体同轴,所述自由内端与所述弧形凸台过盈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压缩比发动机的控制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轴主体上设有中心油道,所述中心油道贯通所述控制轴主体的两端;所述主轴颈上设有主轴颈供油道,所述偏心轴径上设有偏心轴径供油道,所述主轴颈供油道和所述偏心轴径供油道贯通所述中心油道的周壁;所述控制轴还包括两个堵珠,两个所述堵珠分设于所述中心油道的两端,并密封连接所述中心油道的周壁。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海鹏徐昆朋何炎迎马冰彦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