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4309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2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燃机,不会极端地将进气阀设定得滞后,能够增加膨胀行程的时间和冲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燃机(1)具有:气缸(2)、活塞(5)、曲轴(6)、与活塞(5)连结的第一连杆(15)、摆动自如地设置的引导部件(8)、使引导部件摆动的副曲轴(16)、以及桥接部件(14),所述桥接部件具有以位于三角形的顶点的方式配置的第一至第三这三条旋转轴线(14a~14c),曲轴和第一连杆连接于第一旋转轴线(14a)和第二旋转轴线(14b),剩余的一条第三旋转轴线(14c)被连接成沿着引导部件(8)的延伸方向滑动自如。副曲轴在膨胀行程中以使引导部件的摆动端向远离气缸的中心轴线的一侧移动的方式使引导部件摆动。动。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燃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连杆机构使膨胀行程的活塞的冲程比压缩行程的活塞的冲程增加的内燃机。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在将进气阀的闭阀定时设定得比一般的发动机滞后较多、通过该进气阀的滞后关闭来降低压缩功的阿特金森循环(米勒循环)发动机中,通过与基于涡轮增压器的增压的组合来抑制爆震或排气温度的上升并且实现发动机输出的增加,这样的技术通过下述专利文献1而公知。
[0003]另外,在使用连杆机构使膨胀行程的冲程比压缩行程的冲程增加的冲程可变发动机中,具有:主连杆,其一端与活塞连接;副连杆,其与曲轴的曲柄销连接并且与主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控制杆,其一端与副连杆连接;以及枢轴,其通过从曲轴减速到1/2的旋转速度的动力传递而绕偏心轴线旋转,通过设定副连杆的重心位置,而实现在副连杆产生的振动的降低,抑制发动机振动并且抑制伴随振动而产生噪音,这样的技术通过下述专利文献2而公知。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

10681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

6401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8]关于专利文献1的技术,通过将进气阀的闭阀定时设定得滞后而在活塞开始上升之后关闭进气阀,因此,不仅实际的排气量减少而导致最大输出降低,而且,存在这样的问题:临时吸入到燃烧室的进气气体在压缩行程的初期被吹回到进气端口,从而产生基于上述情况的损失。另外,由于吹回到进气端口的进气气体与下一个进气行程的进气气体混合,因此需要进行考虑了该情况的空燃比的运算而存在运算负荷增加这样的问题。并且,由于膨胀比与机械压缩比相等,因此为了提高热效率而要实现高膨胀比时,存在燃烧室的形状变得扁平这样的问题。
[0009]另外,专利文献2的技术是实现了副连杆所产生的0.5次振动的降低的技术,而并非抑制将基于曲轴的旋转运动变换为基于冲程的直线运动的该直线运动所产生的2次振动,无法抑制伴随2次振动的噪音产生。
[0010]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无需使进气阀极其地滞后关闭,而能够增加膨胀行程的时间和冲程,并且与以往相比能够抑制振动。
[0011]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2][1]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特征在于,具有:
[0013]气缸;
[0014]活塞,其在所述气缸内滑动自如;
[0015]曲轴;
[0016]第一连杆,其摆动自如地与所述活塞连接;
[0017]引导部件,其被设置成摆动自如;
[0018]摆动单元,其使所述引导部件摆动;以及
[0019]桥接部件,其具有以位于三角形的顶点的方式配置的三条旋转轴线,在两条旋转轴线上连接所述曲轴和所述第一连杆,剩余的一条旋转轴线被连接成沿着所述引导部件的延伸方向滑动自如,
[0020]所述摆动单元在膨胀行程中以使所述引导部件的摆动端向远离所述气缸的中心轴线的一侧移动的方式使所述引导部件摆动。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无需使进气阀极端地滞后关闭,而能够增加膨胀行程的时间和冲程。
[0022]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使冲程最长的膨胀行程时的第一连杆的进退运动比以往更接近沿气缸的中心轴线的运动,能够抑制内燃机的振动,也能够降低活塞与气缸之间的摩擦。
[0023][2]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
[0024]所述摆动单元具有副曲轴,所述副曲轴以相对于所述曲轴被减速到1/2的旋转速度的方式进行旋转,
[0025]所述副曲轴与所述引导部件的摆动端通过第二连杆而连接。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通过以曲轴的旋转为动力的机械结构来构成摆动单元,不需要随着膨胀比变更的变更单元和控制,能够通过简单的机械结构来实现膨胀比变更。
[0027][3]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
[0028]所述引导部件具有从摆动轴侧朝向摆动端侧延伸的长孔,所述桥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以沿着所述长孔滑动自如的方式与所述引导部件连接,
[0029]所述桥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以所述活塞的上止点为基准位于所述长孔的中央部,
[0030]在进气行程及膨胀行程中以所述桥接部件的旋转轴线朝向所述摆动轴侧的方式使所述摆动端移动,
[0031]在压缩行程及排气行程中以所述桥接部件的旋转轴线朝向所述摆动端侧的方式使所述摆动端移动。
[0032]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通过以曲轴的旋转为动力的机械结构来构成摆动单元,不需要随着膨胀比变更的变更单元和控制,能够通过简单的机械结构来实现膨胀比变更。
[0033][4]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特征在于,具有:
[0034]气缸;
[0035]活塞,其在所述气缸内滑动自如;
[0036]第一连杆,其一端摆动自如地与所述活塞连接;
[0037]曲轴;
[0038]曲轴箱,其将所述曲轴支承为旋转自如;
[0039]桥接部件,其与所述曲轴连接,并且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连接;
[0040]引导部件,其摆动自如,且一端与所述桥接部件在从所述第一连杆的连接位置偏离的位置上滑动自如地连接;
[0041]副曲轴,其以相对于曲轴被减速到1/2的旋转速度的方式进行旋转;以及第二连杆,其连接所述副曲轴和所述引导部件的摆动端。
[0042]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抑制内燃机的高度而实现小型化。
[0043]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无需使进气阀极端地滞后关闭,能够增加膨胀行程的时间和冲程。
[0044]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使冲程最长的膨胀行程时的第一连杆的进退运动比以往更接近沿气缸的中心轴线的运动,能够抑制内燃机的振动,也能够降低活塞与气缸之间的摩擦。
[0045][5]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所述曲轴和所述引导部件依次配置在从所述气缸的中心轴线偏离的一侧。
[0046]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抑制内燃机的高度而实现小型化,能够最佳地进行配置。另外,通过使支承曲轴和引导部件的曲轴箱偏向一侧,能够使支承部所需的曲轴箱的刚性部分集中,能够实现曲轴箱的轻量化。
[0047][6]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所述副曲轴配置在所述曲轴的下方。
[0048]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抑制内燃机的高度而实现小型化,能够最佳地进行配置。另外,能够避免与安装在内燃机的侧面的进排气装置、辅机部件的干涉,能够最佳地进行配置。
附图说明
[0049]图1是表示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说明图。
[0050]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输出轴的说明图。
[0051]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排气行程中的上止点的说明图。
[0052]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进气行程的说明图。
[0053]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进气行程中的下止点的说明图。
[0054]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气缸;活塞,其在所述气缸内滑动自如;曲轴;第一连杆,其摆动自如地与所述活塞连接;引导部件,其被设置成摆动自如;摆动单元,其使所述引导部件摆动;以及桥接部件,其具有以位于三角形的顶点的方式配置的三条旋转轴线,在两条旋转轴线上连接所述曲轴和所述第一连杆,剩余的一条旋转轴线被连接成沿着所述引导部件的延伸方向滑动自如,所述摆动单元在膨胀行程中以使所述引导部件的摆动端向远离所述气缸的中心轴线的一侧移动的方式使所述引导部件摆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单元具有副曲轴,所述副曲轴以相对于所述曲轴被减速到1/2的旋转速度的方式进行旋转,所述副曲轴与所述引导部件的摆动端通过第二连杆而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件具有从摆动轴侧朝向摆动端侧延伸的长孔,所述桥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以沿着所述长孔滑动自如的方式与所述引导部件连接,所述桥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以所述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西启太朗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